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打call”探析

2018-05-08郑如云

现代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亚文化流行语

摘要:“打call”源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后经过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成为流行语,其含义演变为一种支持、鼓舞和激励的行为。“打call”为汉英语码混合词,常用的句式有“为XXX打call”“为XXX疯狂打call”。本文通过对人民网使用“打call”的语料进行整理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打call”词义演变的三个层面:含义;应用场景或对象和传播途径。最后分析了“打call”的流行原因,主要有亚文化的大众化、语言现实的顺应和社会大众心理等因素。“打call”的词义反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也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结果,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关键词:打call 流行语 词义演变 亚文化

“打call”在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微博以及网络新闻中频频出现,逐渐成为网民们的新宠,并且已蔓延到日常用语中。2017年百度沸点国民搜索榜将“打call”列为十大流行语之一。有不明情况的网友吐槽说:“真的不是很懂你们,整天为这个打电话,为那个打电话!请问你们有没有给父母打个电话呢?”为了更好地探析“打call”的含义及其爆红网络媒体的原因,本文选择了两种主要资料检索来源:1.人民网,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2.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以及社交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它们可以很好地反映“打call”在网络媒体中的使用情况。

一、“打call”的来源和含义

“打call”是wota艺的一种,最早出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call”单纯地指的是在偶像(アイドル)LIVE(ライブ)中,根据歌曲的歌词中的要素喊口号,包括跟着歌词联动、复唱、回应。“打call”是对台上艺人支持与喜爱情感的集中表达,看似疯狂,实则理性,主要体现为台下整齐划一的呐喊和一片荧光棒的海洋。随着这种文化的流行,国内也发展出了“打call”文化。例如洛天依、SNH48等本土的偶像或团体,也有不少在漫展对舞台上表演的应援“打call”。例如:

(1)2016年8月13日,全国总决赛第七场。图9突破自我演唱经典摇滚动漫燃曲Butter-fly,粉丝应援“打call”,现场气氛火爆!(国际在线2016-09-06)

(2)《闪光少女》中漫展那一段是高潮之一,不仅是千指大人的琴艺展示,还是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展现。起初台上有个女团在边唱边跳,跳的叫作“宅舞”,台下一众宅男的热情互动,这个互动行为也有个专有名词叫“打call”。“打call”也叫应援,就是粉丝拿着荧光棒为喜欢的歌手或团体加油打气。真正的“打call”绝对是项“技术活”加“体力活”。千指大人惊人的演奏后,台下的一群人就根据乐拍的强弱和唱词的不同,做出了不同打法。(《扬子晚报》2017-07-23)

例(1)、例(2)中的“打call”是日式应援的术语,专用于表达对歌手的喜爱之情。它的含义主要有三个关联要素:1.LIVE。“打call”的场景是LIVE,“打call”实则是一种在表演时台下响应台上的互动方式。2.呼喊,挥舞荧光棒。从字面上的“call”来看就知道这种应援肯定要发声,至于呼喊的内容因表演者而异。另外是荧光棒,作为日系偶像(多为女团)应援的必备用品,观众挥舞的荧光棒与舞台灯光相互辉映,绝对是提升氛围的利器。3.统一形式。有统一的口号、统一的节奏点、统一的动作的话,就可以发挥出应援本身最大的作用而达成会场的一体感,对舞台上的表演者来说也是超强的鼓舞和激励。

二、“打call”的词语结构和句式

由上文可知“打call”源自日本LIVE应援文化,是“wota”艺的一种。日文为“コ-ル”,读音为[kollru],是片假名,对“call”的日式翻译。

(一)词语结构

“打call”在语言构成上为中英语码混合词,由汉字“打”和英语单词“call”组成。单词“Call”的释义有:①打电话给;呼唤,喊叫;召唤,叫来,召集;下令,命令。②喊叫,大声喊;电话联络;必要,理由;要求。因为“call”指的是在偶像LIVE中,根据歌曲的歌词中的要素喊口号,包括跟着歌词联动、复唱、回应。所以取第2个释义中的“喊叫,大声喊”。

(二)常用句式

在例(1)、例(2)中,“打call”作名词单独使用,“打call”是一个应援的专业术语。后来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打call”的词义发生了演变,衍生了一些常用句式。

1.“为XXX打call”

(3)改变了妆容和造型风格的石原里美仿佛逆生长了一般,你看得出她已经年过三十了吗?小编的少女心都被击中了,想为她打call。(橘子娱乐2017-07-25)

(4)“张江男”的故事打动了众多网友。不少网友表示要“为张江男打call”(编者注:打call,网络用语,意为鼓励加油)。(《解放日报》2017-10-02)

(5)《新聞中心官网“动起来”为十九大报道打call》(《人民日报》2017-10-18)

“为XXX打call”中间可加名词,表示人物或者事件,前面省略主语,通常用于句尾。这是最常用的句式,广泛地出现在网友评论、新闻报道和新闻题目中。例(4)即为网友评论中的运用,省略了主语“我”;在例(5)中,“打call”成为人民日报新闻题目的组成部分。

2.“为XXX疯狂打call!”

(6)@山顶摘星星JK:山东旗手张继科,为连续两次担任山东旗手的张继科疯狂打call!祝愿所有山东健儿取得佳绩!(人民网一体育频道2017-08-28)

(7)观众也表示:“两人不愧是最佳拍档,为两位高级猎头疯狂打call”(环球网综合2017-12-07)

(8)一袭帅气正装更是轻松秒杀无数少女心,令众多粉丝直呼“为徐律师疯狂打call!”

加上程度副词“疯狂”(省略了“地”),表示强烈的情感。句尾也可加上感叹号,进一步增强语气。表达对体育健儿张继科强烈的喜爱和支持。例(8)中,“为XXX疯狂打call!”可单独成句。

三、“打call”词义的演变和泛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属于不同的交际圈,而同一个人也可能介入各个不同的交际圈,一方面是人们在维持原有的规范,而另一方面也把不同交际圈的语言现象推向社会。“打call”由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圈渐渐流行到国内大众文化圈,并且在网络社交用语的情况下,它的词义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本文以“打call”为关键词,在人民网进行检索,截止到2017年12月18日11点零6分,共检索到527篇有关“打call”的页面,笔者从中抽取了不同时段的语料,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进行词义演变分析。

(一)原始词义期

(9)ss Idol的小姐姐们化身为帝国华击团,在主舞台演出了元气十足的樱花大战经典主题舞,激燃的气氛引发观众们自发应援“打call”。(多玩游戏2016-12-07)

(10)同時,节目组后期也遭到吐槽:“花字和观众打call节奏跟不上节目,一群不懂二次元的人在乱剪辑”。(中关村在线2017-06-13)

(11)各位大佬或者以漫画作品的形式讲述了自己成为“大触”的心路历程,或者在漫画作品中抒发了一些人生感悟,粉丝们纷纷被感动,大力为自己心中的漫画家卖力“打call”。(中关村在线2017-07-21)

例(9)中的“ss Idol”是跨次元科技偶像女团,例(10)中的节目名称为《我爱二次元》,例(11)中的场景为咚漫之星漫画大赛。从运用场景来看,以上3个语料都是偶像或二次元向的LIVE或者活动。在例(9)和例(10)中,“打call”仍保留着原始的含义,表示在LIVE活动中粉丝对其偶像的应援活动。

(二)词义演变初期

(12)网友们纷纷感动到落泪:“听VAVA唱的时候瞬间泪目,希望你的未来一片光明再也没有悲伤”“有经历就有感触,被深深的击中了,为VAVA疯狂打CALL”。(红网综合2017-08-23)

(13)近几天来,包括原著粉、动漫粉在内的各路粉丝都按耐不住热情,自发地在各大社交媒体为剧集“打call”,让超级剧集《镇魂街》在一片等待中“超燃”开播。(中关村在线2017-08-02)

(14)除了四位“90后”鲜肉,两位“70后”魅力型男汤姆·哈迪(TomHardy)和希里安·墨菲(Cillian Murphy)也电晕一票女观众。社交网站上,更有女粉丝极力为“汤老湿”打call,(环球网综合2017-07-27)

(1 5)提到斗鱼王者荣耀人气主播厌世小孤影,相信王者荣耀粉丝一定不会陌生,凭借风骚的走位、极限操作一跃成为王者荣耀知名主播,坐拥百万粉丝,无数迷妹活跃在其任何一个相关的话题下疯狂为其打call!(中关村在线2017-08-25)

在例(12)中,“打call”的运用场景是歌手VAVA的演唱场景。例(13)中“打call”应用对象为二次元的动漫,但是它们的涵义已经开始变化。“打call”不再局限于现场的应援互动,而是表达内心一种支持和赞赏的态度。而在例(14)和例(15)中,“打call”更是开始脱离了二次元或者LIVE场景,分别运用到对影视明星和游戏主播的评价中。

(三)词义演变高潮期

(16)为祖国打call!来听人民网首部众筹MV《歌唱祖国》(人民网一人民电视2017-09-30)

(17)“网上展馆很酷炫,科技感超足”“我们军事这么牛,超有安全感”“为我大中华打call”“厉害了,我的国”……(《北京青年报》2017-10-07)

(18)《为十九大打call》《唱响光明中国》《我的红色记忆》《一瓶白酒,为何受到习近平关注?》……攒足了劲儿的各路媒体,十九大一开幕就争先放出自家“重型武器”,以期在拥挤的融媒传播路上占得一席之地。(《光明日报》2017-10-24)

(19)#为新时代打call#活动邀请多位十九大代表和名人参加,话题阅读量在一天内就达到1.5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1-01)

例(16)、例(17)中的2017年国庆节和例(18)、例(19)中“十九大”的召开,这两大热点事件成为“打call”词义演变并且广泛运用的助推力。“为祖国打call”“为十九大打call”成为全民共同的口号,“打call”一词开始出现在《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新闻和官方报道中。“打call”完全脱离了二次元或偶像LIVE场景,用来表达内心的一种关注、支持和鼓励,类似于“加油”的含义。例(19)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开辟了“为新时代打call”的话题,阅读量一天内达到1.5亿,“为×××打call”的句式引爆了网络媒体。

(四)词义泛用期

(20)《《射雕英雄传》也要推出首部英译本了变“世界文学”?为中国文学打call》(《郑州晚报》2017-11-03)

(21)网友们纷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打CALL”,为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自信而大气的领袖风采点赞。(人民网一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1-17)

(22)在物流速度之外,马云也特别为绿色物流打call。(人民网IT频道2017-11-28)

(23)这是该校今年新开的《景观物语草木关情——文化校园九讲》首讲中的一幕,这是一门综合素养类课程,自开讲以来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打call”。(人民网2017-12-12)

在例(20)~(23)中,“打call”的运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扩展到文学、外交、IT、教育领域中,并且在《人民网》等官网权威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在例(20)中,“打call”成为本篇新闻题目的亮点。

在527篇有关“打call”的页面中,人民网对其中的230篇进行了频道分类汇总。以下是对“打call”在人民网各频道的使用情况的图表分析: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打call”在人民网各个频道中都有使用,说明其使用范围较广,具备了流行语的特征。在游戏频道中使用“打call”的消息篇数最多,为59篇,占26%;其次为传媒频道,为39篇,占据17%;时尚频道33篇,比例为14%;娱乐频道27篇,比例为12%;地方领导11篇,比例为4.8%,其他频道如观点、通信、军事等共38篇,约占16.5%。其中,“打call”在游戏、时尚和娱乐三个频道的使用比例相加高达57%,表明其表意的娱乐性较强,这也是流行语的特征之一。

通過对“打call”纵向时间的发展和横向领域的分布两个方面的分析,发现“打call”词义的演变有三个层面:1.含义。从在现场为LIVE舞台上的歌手应援到表达内心一种支持、鼓舞和激励的态度。2.应用场景或对象。从歌手等偶像团体或二次元偶像扩展为任何让人喜爱或支持的人物、事件或其他。3.传播途径。从御宅族或者非主流媒体上升为大众或者主流官方媒体。但是无论是纯粹意义上的LIVE上喊口号还是感情上表达一种喜爱或者支持的心理,其“应援”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和表象上的不同。

四、“打call”流行的原因分析

首先,“打call”的流行与亚文化的逐步“大众化”息息相关。在势不可挡的消费升级浪潮中,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正聚集力量以“亚文化”的强势姿态冲击着主流文化。有别于主流文化“大一统正”的严肃画风,“亚文化”以“ACGN、LGBT、宅、腐、萌、冷、黑、挖槽点、无节操”等无处不在的标签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生活。日本是宅文化的圣地。由偶像、ACG延伸出的曾经属于日圈的“小众文化”如今渐渐被更多的普通大众所熟知,圈子里的一些既定用语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使用。这些词就演变为流行语,“打call”的普及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个词的流行,是一种小圈子文化向大众文化的传递和拓展。

其次,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打call”虽然源自日本应援文化,却在语言构成上为汉英语码混合词,由汉字“打”和英语单词“call”组成。因为在的拼音输入法中,“call”是很容易书写的,而日文“コ-ル”并不符合汉字输入习惯。汉英混合语“打call”的出现是因为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和存在状况不同,也就是说,汉语中可能会有无法表达英语词汇的现象。“call”翻译为汉语一般应为“打电话”,但是却与汉语流行语中“打call”的含义相去甚远,所以无法用汉语准确完整地表达“打call”的全部含义。由于“call”是个单音节词,容易发音,所以在生活节奏相当快的当今社会里,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打call”来表达那份带有动感的喜爱和支持之情。

最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打call”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求简的心理。它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借助“打call”这一具体动作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满足了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动因。同时,“打call”被网友广为使用后,媒体记者和编辑们也争相使用这一热门词以吸引读者的关注,经过网络的传播、新闻标题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其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

语言是感知社会最敏锐的触角,是反映世间百态、折射时代光影的多棱镜。语言记录着生活,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打call”一词带有“积极地支持和赞赏”之义,正是社会正能量集聚的体现,反映了正面向上的社会风尚。同时信息时代又使得跨地区、跨民族、跨国家的文化交流频繁,语言的借用、吸收现象比语言的任何一个发展时期都普遍。“打call”——从日式应援术语发展为国内网络流行语,也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体现了汉语言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作者简介:郑如云,女,浙江省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亚文化流行语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让流行“流形”,让经典“永恒”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把脉“腐败亚文化”
高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