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告密”现象解析及应对策略

2018-05-08苏颖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成人班主任小学生

苏颖

在汉语里,“告密”是个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向有关部门告发旁人的私下言论或活动”。“告密”与“举报”不同,后者是中性词,所以《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 (坏人、坏事)。可能这个定义也是值得商榷的:从法制的角度讲,是否有罪违法,以法院判决为准,“举报”人当时并不能判断行为的是非好坏。

在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伦理体系中,都不认同非正义的告发。因为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强调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所以儒家主张“亲亲相隐”“子为父隐”,“告密”是被排斥的,特别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但站在今天依法治国的角度看,无原则的“隐恶”不仅违法,还“隐”去了真理、正义、是非,所以不能倡导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子为父隐”了。

在小学校园里,小学生“告密”现象发生率很高,班主任或科任教师都曾遇到过。有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为了全方位掌控学生情况,不仅自己经常在班级后门偷窥,还要安插许多“眼线”,这些“眼线”多数是班干部。他们“告密”行为往往被班主任认可、鼓励、怂恿,但一旦發现后,“告密者”会遭到同伴的诟病。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缘起、性质及班主任在实践操作中的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告密”与成人告密的区别

笔者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为小学生的行为加了引号,而成人则不加引号,其目的是想表述一个这样的意义:从过程、动机、后果等角度看,小学生的“告密”行为与成人截然不同。用“告密”表述其实只是为了表达的方便,从词语的使用中仍然透出“成人化”思维的影子。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委屈,或向老师报告别人的不良行为,用“告状”可能更为准确。

小学生所谓的“告密”有哪些特点,它与成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小学生“告密”和成人的告密虽形式相近,但本质不同。中国自古就有“童言无忌”之说,小学生的“告密”基本上呈现出“依赖性、自卫性、恐吓性、恶作剧”这几个显著特点。小学生“告密”的动机一般为受外界侵扰、干扰时,为了安全而求助成人产生的本能反应,他们把“我给你告老师”挂在嘴边,以求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思维处于浅层次、线性阶段,没有“告发”“致对方于死地”的意思。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喜欢告状,实际上是儿童社会化程度不足或心智不健全的表现。 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告密”现象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人格意识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在家庭会向家长告状,在学校就会向班主任告状。实际上是反映着儿童对成年人的依赖。

成人的告密和小学生“告密”大相径庭,往往牵扯着个人政治、权利、财物、名誉等利益,常常被认定是卑鄙、阴暗、毒辣、无耻的行为,一旦被戳穿,定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当然,那些作奸犯科的贪官污吏及案犯被告发则属例外。

二、小学生“告密”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儿童出现“告密”的因素很多,笔者暂且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为了有效“统治”班级,经常对学生“恫吓”说:“我不在,谁违反纪律,让班长把你们都记下来,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教师把告密行为公开化、制度化、组织化和数量化,这就为学生的“告密”提供了道德上的合理性,让学生误以为——告密是正义的、光荣的,甚至是被老师鼓励的。于是,受老师的怂恿,这些“活体摄像头”就会主动完成使命。

“告密”有几种情况:一是口头公开告密,它多发生在小学低年龄段,如上课前班长如点将般先向老师告诉谁谁抄作业了,某某骂人、迟到、打闹了等。二是公开耳语告密:到了小学中段,小学生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价值观已有雏形,有了羞辱之心、利害之心,怕得罪同伴,“告密”便转为隐蔽。如一位学生曾在我耳边告状:咱班有人背地里说你喜欢学习好的,不喜欢笨的……三是私下书面告密:小学生到了高段,有了一定的理性判断力,他们会把看到和听到的口头转化为书面语言。如班上一个男孩给女孩写纸条:我喜欢你,你能接受我吗?女孩不但把纸条交给班主任,还附上几句很有道理的话,但她自知这涉及个人隐私,不能在大庭广众泄露别人的秘密,于是采用了书面告状的方式。

他们主动“告密的”的行为动机一般有以下情形:

求助性行为:当受到别人的欺负时,自己感到力不从心或手足无措,心里乞求为:老师,你得为我做主!

报复性行为:有些孩子天生怯懦,和同伴有过结,且带有偏见,不敢当面对抗,采取背地“告密”,以解心头之愤。

妒忌性行为: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人,希望对方倒霉,“告密”时往往夸大其词,用别人的痛苦填补自己心理的不足,反映着人性的恶。

好奇性行为:有的学生比较感性,受好奇心的驱使,总想第一时间和老师分享。如班级一个男生剪了一个“苹果”发型,有学生悄悄来“告密”,说“同学都嘲笑他呢,老师你管不管?”

三、教师面对“告密”的基本策略

成人的告密,绝不是需要我们弘扬的传统美德。所以,更不应该让“告密”的种子在孩子幼小时期就根植于心,让这个链条在老师和家长的诱导下世代传承,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我们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告密”在小时候感觉不足为奇,但这种意识一旦根植于心,势必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道德建构能力和人格的发展。

作为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的告密?这涉及教育观、师生观、管理观和儿童观等问题。

笔者有以下几种思考:

不引导和启发学生“告密”。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首先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自己解决不了的请求班干部协助,班干部也解决不了再找老师,实行层层管理,事事到人。像铅笔橡皮丢失、你推我一把我打你一下的小事,明确告诉学生不许向老师“告状”。

面对“告密”要调查分析。听完了孩子的“告密”,不能偏听偏信,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惩罚被告密者。应实地调查分析取证、弄清事实,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求学生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教师要充当孩子的知心朋友,适当地安慰学生,对于真正有错的学生也要严慈并济,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正错误。

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当学生“告密”后,针对情况,让学生说自己的意图,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利弊。学生自省了,告着告着就不告了,因为觉得没意思了。到了六年级,基本看不见“告密”者了。外塑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自我教育的作用才是无限的。

当年武则天鼓励告密,来俊臣有句名言:“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一千年过去,这个历史阴影仍在笼罩我们。我们畏惧朋友出卖、骨肉相残的悲剧重演,更恐惧学生长大后形成“你帮他解绳子,他却踢倒你脚下的凳子”的人格缺陷。学生“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说他需要让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为心理疾病,将影响到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给社会发展和个人今后生活的幸福带来隐患。

猜你喜欢

成人班主任小学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成人不自在
班主任
Un rite de passage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