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自珍诗歌的尚奇风格

2018-05-08陈雯艺

牡丹 2018年9期
关键词:佛道龚自珍屈原

陈雯艺

龚自珍狂放恣意的诗歌创作风格一直引为奇观,其奇崛诡异的作品占据了他作品的半壁江山。这种奇奥风格的诞生是他对“情”与“真”的向往,以及在晚清腐朽统治下“避席畏闻文字狱”的时代压迫的结果。他曾经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的其十五中说:“第一欲言者,古来难明言。姑将谲言之,未言声又吞。不求鬼神谅,矧向生人道?……”这足见他写诗作文的处境,然而在如此艰涩的创作生态里,他依旧在诗作里传达了其在“吞声”之下产生的独特文艺主张,并将这些艺术追求付诸于自身的诗歌实践。

一、崇尚与继承庄(庄子)、骚(屈原)、白(李白)诗风

龚自珍对庄子、屈原、李白这类富于仙侠之气,或善于运用神仙之事作比的诗人诗作十分推崇。他曾在《最录李白集》说:“庄骚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文中将庄子、屈原看作两种风格,摈弃了文论里长期把庄骚混为一谈的说法,并认为李白将二者与儒家学说合而为气,把这三种风格合而为一。龚自珍并未直接叙述他对庄子、屈原二人的欣赏,却把他们二人凝为一心视作最高的艺术追求,是“真源”。

并且,龚自珍在个人的诗歌作品中也表达出对庄、骚二人的崇敬,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三中说:“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一箫与一篴,化为太古琴。”这种希望将庄子、屈原二人风格统为一心,“化作太古琴”的思想和评述李白的文论遥相呼应。以前句中“太古琴”一词为引,可知龚自珍在学三人诗风的过程中,最受其神仙诗的影响。庄子的《逍遥游》,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李白《天台晓望》都是其各自神仙之境的直接体现。龚自珍受此启发,诗歌中也多造神仙之境,有时遐以想象,有时用以隐漏怨刺。龚自珍的造仙之境继承了三人对诗境的奇异想象,气长诗《桐君仙人招隐歌》表现最为明显:“初疑三神山,影落窗户何娟娟!又疑三明星,灼灼飞下太乙船。三人皆隶桐君仙,山灵一谪今千年。胡不相逢桐江之滨理钓舷?又胡不采药桐山镇?乃买黄尘十丈之一廛,殳书大署庭之榜。梅花九里移幽燕,毋乃望梅止渴梅所怜。”“桐君仙人”相传是黄帝时期的真实人物,是中药鼻祖,因手指桐树而得名。且不论桐君仙的身份,其与居于“三神山”完全得自龚自珍的想象,并且在他的想象中,成为了三个人,谪于山灵千年。此番想象莫不比屈原登天门,庄子写姑射山,李白“高飞向蓬瀛”之景。因为力求庄骚合一,龚自珍自然也继承了屈原不单造神境的特点,此诗也不只是为想象而作,而是为招请吴嵩梁夫妇归隐。龚诗相较于李白的仙境最大不同是,他并没有求仙问道的本心,仿佛更倾注于现实世界,他的仙境多是别有述意。

二、独辟蹊径的神妙意象

龚自珍对于自身的骄傲和对艺术的认知,让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学观念“完”,要求“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在《书汤海秋诗集后》中,对于个性的表达作了钩玄提要的说明:“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者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只有深刻地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性格印记才能充分展示“完”的艺术标准,由此而诞生的作品才富有辨识度。

一直以来,龚自珍诗歌里最为人注意,研究最多的莫过于他独有的“萧”“剑”意象。龚自珍诗歌意象中“剑”“萧”,是慷慨的剑气和幽婉的萧心两大对立艺术标准。在诗学创作中,龚自珍追求着一种亦剑亦萧的个性。正所谓“一萧一剑平生意”,可以称得上是他个人理想的一种追求。所谓一剑,是他排斥黑暗的郁勃胸襟和坚强力量,是他砥砺坚韧人格的最终体现,于是有了《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十五:“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夜夜辄一鸣,负汝汝难忍。”宝剑欲出,可怜困于匣中,龚自珍希望改革社会的理想、抱负,虽一鸣让人惊叹,但只能夜夜鸣叫而不得出。舞剑之心,挥剑之意,早在《又忏心一首》中有所体现:“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燒。”无处实践理想,只能挥剑斩落汹涌激荡的思潮,交给诗词理尽未尽的缠绵余情。而这种拔剑之情,甚至“拔剑梦魂中”,最后仍是“诗声破苦空”。

三、追求文学体裁的创新

魏源作为龚自珍的好友,强调了龚自珍的诗学特色在于逆于世俗,逆于士俗,而他这种逆世的表达是为了更好地复古,复于本。如何更好地复于本?龚自珍对于诗歌形式的追求也不失为

复本。

龚自珍诗歌最喜用组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创作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龚自珍除却组诗,龚自珍还善用运用谣谚体诗歌,尝试过用问答形式创作,还有四言体诗歌等。谣谚体称得上是龚自珍最为喜爱的诗歌体式之一,他的《餺饦谣》《黄犊谣》《婆罗行谣》《城南席上谣》均采用了这种体式。他不但在谣谚的运用上仿制了古谣谚,并继承了其讽喻委婉的特色,如《餺饦谣》:“父老一青钱,餺饦谣如月圆;儿童两青钱,餺饦大如钱。盘中餺饦贵一钱,天上明月瘦一边。”将月亮与餺饦相比,用童谣之体,写出了卖价越来越高,餺饦却越来越小的尴尬,反映了鸦片输入导致银贵钱轻,京城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日益困苦的真实场景。

既要复古复本,又要遵从文心,于是,龚自珍在诗歌体式的选择上,借鉴了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样式——屈原《天问》的问答体和《诗经》的四言体。他的长诗《奴史问答》就是问答体的继承,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行为怪异的人物,实际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把自己从奴口中说出,别有一番自嘲的味道。和屈原的《天问》的严肃浪漫相比,此诗更有文人自嘲自乐的意趣,把诗人无美女无乘驾,想要归隐却不得,担忧政治而朝瘦夕腴,赠麒麟角于狗的个人形象塑造得诙谐深重。比起问答体,《四言六章》被后人认为是“龚子扫徹悟禅师塔作也”,也就是龚自珍思考佛理的结果。六首诗作既是组诗,又是四言体,短短几句,把龚自珍对于佛教要义的理解写得极为简明扼要。这组诗可以说是龚自珍诗歌关于佛学理解最为清晰明了,极少摆弄佛家用语之作,想必这得益于四言体承自《诗经》的叙述简便、诗体短小的优点。

四、龚诗的哲学性表达

龚自珍诗歌时常传递出一种哲学观念,这也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三中,“名理孕异梦”一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名与实的观念,谈到了哲学的相关信息。而其诗所传递的哲学观念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达具体的二元论观念;二是心道与佛道的涉猎;三是生活中穿插的哲学性感叹。

在具体的二元论思想体现中,龚自珍在《因忆两首》中指出“知觉鬼神灵”,谈到了辩论知觉的文章可以通灵于鬼神。在龚自珍早年的《辩知觉》一文中,文章把“知”“觉”分开,认为“知”是后天的,“觉”则是先天的,或不可知的,反映了作者的二元论思想。

二元观念的直接阐述,算得上是龚自珍哲学的直接体现。当然,龚自珍的哲学观念更多地隐藏在他对心道与佛道的理解上。在《戒诗五章》中,龚自珍提出了中道和边际的观念,虽然二者属于二元对立的范畴,但因其先隶属于佛道,固划分于此,其五云:“我有第一谛,不落文字中。一以落边际,世法还具通。”诗歌中提到了“边际”,佛家认为中道和边际是对立的,中道是教义的真理所在,边际则是可以随意变化的,此处的二元对立已经是哲学的一种体现。相比于佛道,心道则更接近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关于道的阐述,在《铭座诗》中,龚自珍提出:“精微惚恍,少所乐兮。”精微译为精神微妙的哲理,惚恍则是深奥而难以捉摸的哲理。其解释出自《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其中有像;恍兮忽,其中有物”,用诗歌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道的理解。

虽然龚自珍有诗直白地表述心道与佛道,但是最为体现龚诗哲学性思维的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作为反映龚自珍日常生活的《己亥杂诗》,其中有些诗歌隐含了龚自珍一贯以哲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己亥杂诗》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被释义为:比喻自己虽然辞了官,仍然愿意为国家、社会尽一点余力。但是,从世界大同的角度出发,落花化泥,未尝不是一种开阔、融合的世界观。

五、结语

龚自珍诗歌的奇称得上是他个人创作的最大特色,不仅继承了奇崛的诗风、古老的诗歌形式,也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组诗艺术、独特的意象和哲学艺术,为后来晚清文学革命的发生起到了启蒙作用。

猜你喜欢

佛道龚自珍屈原
笔有禅意绘神姿
窦圌山绝顶飞渡表演(外一首)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Chinese Idioms
钻一钻《龚自珍》的空子
屈原送米
龚自珍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