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教育,从自由的选择开始
2018-05-08
美好的教育,从自由的选择开始——我想,这句话理应成为21世纪所有教育人的共同信条。
事实上,一个不能提供选择的教育,古往今来都很难称得上“美好”。正如我们曾经经历的那个时代,除了标准答案和高考独木桥,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别的道路和可能性。长此以往,所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所谓“和而不同”的君子人格,就永远只能停留在遥远的乌托邦里。
但在今天,办一所“有更多选择的学校”,已经成为无数教育人汲汲奋斗的目标,并且有了体制内外多形态的成功探索。在此,我们以国内三所不同类型的“先锋学校”为例:
其一,北大附中,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体制内的结构性改革。改革目标直指根本——所有学生实现“无班级,全选课”的学习方式。而目标的背后则是一系列整体设计:取消班级,把全校学生分为八个自治书院;取消班级教室,实行全学科教室走班制;学生以学年为周期自由选择学习科目,自己设计自己的课表;而学校课程则由四大学院提供,涵盖高中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供学生自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学校课程有更加多元的选择性,北大附中探月学院甚至直接由社会力量在校内举办。
其二,蒲公英泉源学校。这所全国知名的小规模实验学校,至今已走过了三个变革阶段:创立之初,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致力于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与节奏学习;两年以前,开始展开长时段分小组项目式学习,致力于帮助学生跨学科深度学习,并在协作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半年前开始国际班招生,依托国际教育资源优势,拓展学生按自主愿望选择升学的多元通路。
最后是本期封面报道——广东碧桂园学校,创办23个年头,堪称国内最为成熟的国际学校之一。“碧桂园”从小学到高中,总共为学生提供了覆盖国内到国际多升学途径的七大课程体系,以及6年级、9年级、10年级的三次选择与分流机会……
那么,这些“先锋学校”为我们昭示了怎样的学校转型方向呢?简单描述其共同特征,可以看见当下及未来的优质学校,将不再是一个个提供单一固定学习内容的教学平台;而是一间间玲琅满目的课程超市、一组组不同能力的展示舞台、一个个多元文化的集散基地……
最后要说的是,走过“千军万马独木桥”的时代,我们理应倍加珍惜今天的教育格局,珍惜当下中国成百上千的国际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自由选择机会。这也是《新校长》杂志选择以“国际学校中国图谱”为本期内容的初衷。当然,还有一个出发点就是,这些国际学校的学习方式、课程架构与运营机制,对全中国所有的公办与私立学校,都深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