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机器人:让物流更高效
——专访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京东集团X事业部无人仓数据智能部负责人秦恒乐
2018-05-08李冰漪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国内机器人的应用,京东物流一马当先。2017年夏天,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完成首单配送任务,这代表着机器人配送由可能逐渐变为现实。京东在机器人应用方面走在了国内快递企业前列,因此也让人们急于想了解内情。日前,本刊记者就此对京东集团X事业部无人仓数据智能部负责人秦恒乐和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进行了采访。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依据系统指令处理订单,还可以完成自动避让、路径优化等工作。无人仓是京东在智能化仓储方面的一次大胆创新,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覆盖率达到100%,可以应对电商灵活多变的订单的业务形态。
在分拣场内,京东引进了3种不同型号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执行任务;在5个场景内,京东物流分别使用了2D视觉识别、3D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2.5D视觉技术,为这些智能机器人安装了“眼睛”,实现了机器与环境的主动交互。
比如在广东麻涌分拣中心,京东物流在1200平方米的平台上,引入了300个代号为“小黄人”的分拣机器人进行取货、扫码、运输、投货。机器人投用减少了86%的分拣人工,货物分拣更及时、准确、安全。投用后货物分拣效率更高,单小时处理能力能够达到12000件,分拣员工从
京东物流机器人:大规模、多场景
对于京东的机器人应用,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介绍,京东无人仓的最大特点是对于机器人的大规模、多场景的应用。在京东无人仓的整个流程中,从货到人到码垛、供包、分拣,再到集包转运,应用了多种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机器人,总数量达近千个,而300多人减少到40多人,减少了86%的人工,货物分拣更及时、准确,分拣环节的减少让货物搬运次数相应减少,货物更有安全保障。
追赶世界一流尚需时日
秦恒乐认为,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呈百花齐放的局面,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京东、新松等几家。而京东作为国内的电商巨头,属于需求侧驱动供给侧机器人企业、互联网+的机器人企业;新松则是典型的国内老牌机器人技术积累深厚的企业,可谓是国内机器人企业中的贵族。
谈到今后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秦恒乐认为,当前制造业领域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趋于平缓,但物流行业、服务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呈现迅猛上扬趋势,涌现出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京东比较熟悉的是在物流行业,比如京东的地狼货到人系统、天狼货到人系统都是机器人应用的典型案例,预计今年京东在仓库内部署的机器人数量超过千台。
秦恒乐表示,物流行业的机器人解决了搬运和拣选、分拣三个环节,之前这些都是用人力进行,使用机器人之后,能大大节省人员的体力投入,并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因为场景清晰,动作简单标准化,并且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重复动作的环节更适合使用机器人。可以预见,未来物流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行业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尤其是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与需求量巨大。
评价人工和机器人处理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处理效率的对比、单均成本的对比及对于仓库环境的改造要求。对于物流机器人来说,平衡点就在于使用机器人使得单均成本和使用人工的单均成本能达到平衡,也就是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点。
当然,机器人的发展也会遇到一定瓶颈,也可以把发展瓶颈理解为需要攻关的地方,那么在复杂场景、动作、动态条件的环境下,机器人是否能够完成任务,并且本身的成本可控,对于机器人广泛应用上确实是个挑战。
秦恒乐坦言,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发展态势对于传统的国际四大机器人家族绝对是一股异军突起的力量,但是国内要想赶上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从硬件质量上来比较,由于国内制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不足,在整体机器人硬件质量上没有国外高;从软件算法质量上比较,国外的人工智能技术相对于国内整体比较先进,但是国内的追赶速度非常快;从应用场景上比较,由于国内电商物流的发达以及人工红利的下降,各电商巨头、物流巨头均在想方设法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以需求驱动机器人落地。但技术积累上不能盲目求多,更要求精;另外上游元器件的发展上也要有深刻的技术积累,而不是关键的零部件只能依靠进口;从材料、加工精度上,更是需要有工匠精神的积累。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有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的底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