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地区现存各类孔庙调查与研究

2018-05-08孟梓良

文物季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存孔庙重修

□ 孟梓良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山西,古称“河东”、“山右”,历史悠久,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保留着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化遗迹。山西长治一带古时被称作“上党”、“潞州”、“潞安府”,地处晋东南,位于晋、冀、豫三省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便捷,文化发达。因此,长治市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展现着中国古代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孔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儒家标志性建筑。在笔者看来,孔庙是指主要用来祭祀孔子的庙宇,其概念范围要大于一般的文庙,孔庙既包括中国古代的各级儒学文庙,也包括存在于乡村中的各类孔子庙以及孔子后人所建造的家庙。而孔庙的主体建筑应祭祀孔子,因此笔者认为魁(奎)星楼、文昌阁均不属于孔庙。笔者通过考察发现山西现存各类孔庙六十余处,在长治地区,笔者实地考察孔庙七处,其中包括古代的县儒学文庙四处,乡村孔庙三处。另有两处乡村孔庙虽未亲至,但经其他材料证实也应存在。由此可见,长治地区现存各类孔庙至少九处,其中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省保、县保单位,还有一些孔庙并未被列入保护范围。这些现存的满含儒家文化韵味的孔庙各具特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长治市现存各类孔庙经笔者考察及相关材料证实,至少存有九处,笔者将其分为儒学文庙与乡村孔庙两大类,每类中又按照文保级别进行排列,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长治市现存儒学文庙的基本情况

长治市现存的儒学文庙都是县学,按照文物级别,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襄垣文庙

襄垣文庙(图一)位于长治市襄垣县襄垣二小内,是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有元代至清代的风格。据乾隆《潞安府志》记载,“襄垣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金天会间县令韩俊建,元初毁,元贞二年县令傅仲礼重建大成殿”,之后历代均屡有修葺[1]。现存文庙于2006年重新修缮,大成殿为元代遗构。襄垣文庙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外屋脊正中间刻有“大成殿”三字,殿内有清嘉庆十年(1805年)的重修题记以及孔子画像,部分壁画尚存。大殿外留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御制训饬士子文》残碑一通。

图一 襄垣文庙

(二)长子文庙

长子文庙(图二)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大街北侧,是1996年第三批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县文物局所在地,大成殿为元代风格。据乾隆《潞安府志》记载,“长子县儒学,宋初在公廨外之西偏尉幕之南,规模湫隘,建中靖国元年乃卜城东南隅,易民地而迁之。金天会九年改建,城庙仍旧地”[2],其后历代多次修葺。现存大成殿面阔五间,殿内有石碑拓片及部分存碑,其中一通明代石碑刻有孔子圣像,披挂黄色绸缎,为人们所供奉。

图二 长子文庙

图三 黎城文庙

(三)潞城文庙

潞城文庙位于长治市潞城市政府前广场上,紧邻潞城一中及潞城市委市政府。经笔者咨询,潞城文庙是潞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少记载误以为省级。据光绪《潞城县志》记载,“县学在县治东南百步许,本明旧学,建自金天会时。”[3]现存棂星门、戟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其中,戟门面阔三间,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屋顶有2011年题记,内有孔子及四配塑像,殿前有月台和石碑。大成殿一侧的文庙围墙内壁上嵌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碑墓志多通,很有价值。

(四)黎城文庙

黎城文庙(图三)位于长治市黎城县黎侯镇大南街黎城三中内,文庙大成殿为1982年黎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乾隆《潞安府志》记载,“黎城县儒学在县治南门左,金大定间县令李晏修宏,钜甲诸邑,金季毁。”[4]元代开始重建,据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黎城县重修宣圣庙记》记载:“中统建元,先伯父凤岩君主薄事,为屋三楹,春秋释菜焉。厥后莅县者漫不加省,迨至元十年冬,磁州倅刘渥来尹于此,下车即慨然有修废之心。越明年,政通人和,乃谋诸僚吏暨乡先生,鸠工募材。庀徒蒇事。以庙故址逼促,稍徙于后。”[5]现仅存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殿后残碑石雕数通,殿前还留有碑额碑座残件。

二、长治市现存乡村孔庙的基本情况

基于考察以及大量方志碑刻的记载,笔者认为乡村孔庙是指存在于乡村之中,主要用于祭祀孔子的具有教化功能的建筑,但并不属于中国古代官方庙学体系。长治市现存各类孔庙除儒学文庙外,还有不少乡村孔庙,其中既有普通的私建孔庙,也有孔氏后人所建的家庙。

(一)李庄文庙

图四 李庄文庙

李庄文庙(图四)位于长治市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原李庄完小所在地,是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有金代至民国的风格。笔者考察发现大成殿外屋顶正脊中间刻有“……四月二十三日重修”字样,前面的年代已脱落。据乾隆《潞安府志》记载,“李庄文庙,金泰和中潞城王备、李格建,中为礼殿,绘从祀诸贤于两庑,为里中弦诵地,后百年侵圮,备孙王大椿、王大用重修。集贤学士宋渤记”[6]文庙整体位置居高临下,现存庙门、大成门、配殿、大成殿等。大成门与大成殿均面阔三间,大成殿内梁架彩绘可见,殿中供奉孔子塑像。李庄文庙现存多通碑刻,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金代碑刻一通:《感叹王备兴缘碑》(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代碑刻保存完整者两通:《王全德重修碑》(元中统四年,1263年)、元代加封孔子圣旨碑。另有残碑数通,其中有一通可识别为元代。曾有日本学者关注过李庄文庙,高桥文治在《山西省潞城县李庄文庙金元三碑》一文中“通过调查,介绍了关于李庄文庙于金元时期记载的三块碑文。从碑文中考察了王氏一族的动向,分析了当时上党地区的社会状况。”[7]

(二)正社文庙

正社文庙(图五)位于长治市黎城县上遥镇正社村,是2007年黎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旧址。正社文庙中现存的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文庙序》记载:“黎邑西二十里许有村名正社,是村之建,由来久矣……东晋时,士励名节,俗尚儒雅,缙绅之士于太和元年建立大成至圣文宣王殿于村之北,五间七檩而两廊不备焉。迨其后,世远年湮,屡遭兵燹,而斯庙竟湮没无存矣。至大清顺治十五年,父老不忍古迹之磨灭而复立庙一间,示不忘也。康熙四年重修为三间,而增廊房十间。乾隆五年重修为五间,又增歌楼三间。”[8]现文庙内部荒败,无人打理。庙门内为戏楼,东西两庑一侧已坏,皆需修缮。正殿面阔五间,内有孔子挂像及香案,殿内环境有待整理,殿外两侧有配殿。庙内发现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嵌于大殿墙体,另一通残碑则被置于荒草之中。

图五 正社文庙

(三)南桑鲁孔庙

南桑鲁孔庙位于长治市黎城县南桑鲁村。康熙《黎城县志》中有“孔子庙在桑鲁村”的记载[9],乾隆《潞安府志》中也有“文庙别在桑鲁村”[10]的记载。另据明洪武四年(1371年)《潞州黎城县重修南桑鲁孔子庙碑》记载:“间有聚落曰南桑鲁里,里中夫子庙岿然独存,历年既久,栋宇颓缺,疏棂映黄叶,败壁生苍苔,徘徊瞻仰,慼感大□。计其创始,竟莫考其岁月,迹所建立,亦莫知其谁氏。”[11]现存石阶、庙门、大殿等。笔者考察时见到了南桑鲁村中自行印制的《南桑鲁孔庙》一书,据书中记载,该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洪武二年由黎城县知县崔凤和主簿严杞主持重修。抗战时期129师司令部曾住在庙内,1941年日寇进攻黄崖洞途经此地,捣毁神像并将整座庙宇烧毁。50年代重建,颇为简陋,2012年村委集资重修孔庙,塑孔子、孔伋、孟子坐像,并献戏开光。”[12]

(四)吾乐村文庙

吾乐村文庙位于长治市平顺县青羊镇吾乐村。文庙大成殿已拆,现为新修的平房,东西侧殿仍在,两边各三间,舞楼也存在,庙内留有碑刻数通。其中一通与修建大成殿有关,据说此地原为佛庙,后在佛庙基础上修建了大成殿[13]。

(五)孔家峧圣祖祠

孔家峧圣祖祠位于黎城县洪井乡,是孔氏家族支脉在山西建立的家庙[14]。孔家峧原名为北峪峧,后来因为孔氏后人定居于此而改名。据《三晋石刻大全·黎城县卷》记载,现有一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石碑《北峪峧孔氏创建圣祖祠序》“立于孔家峧圣祖祠”,碑文记载:“自明嘉靖年间有孔贞睦者,贸易于山西,储蓄有年,就近置产于黎之北峪峧,立户而家,由明历我朝二百年来混然中处,与齐民无别。及康熙五十三年,恩荣锡自阙里,黎邑孔姓以一族故,亦得赐恩生二人,一曰继先,一曰继龙。由是黎之至圣庙竟由孔姓遗徽焉典至渥也……族中又有继林暨族侄广泰、广让等慨然思创建圣祠,肇工于国朝二十六年岁次辛巳仲春,告成于二十七年岁次壬午孟秋。”[15]

除上述九处孔庙外,笔者还在后期整理资料时发现了几处有可能存在的孔庙,特列于此以待考证:“沁县定昌镇沁县民俗馆院文庙戟门”、“襄垣县善福乡南姚村夫子庙”、“沁源县王陶乡马跑泉村文庙”、“长治县西池乡南池村文庙”、“平顺县北耽车乡安乐村南真武孔子阁”等。

三、长治现存孔庙的当代价值与保护开发

在中国古代,孔庙在教化育人、崇文重道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历代孔庙碑记中便可看出。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黎城县重修宣圣庙记》记载:“今吾邑前后为政者,皆能谨庠序之教,时时踵修之。上以副圣天子恢张文治,陶铸人才之意,下以使乡闾后进跄跄济济,习俎豆揖让进退之礼。”因此,孔庙作为具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特色的建筑,历经数百年保存下来的孔庙在当代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

但在实际中,孔庙的保护与开发并不十分到位。以长治地区现存的各类文庙为例,在笔者考察途中发现,正社文庙内部荒败,无人打理,保护不到位。潞城文庙内存大量碑刻墓志但较少开放,属于开发不到位。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现存的孔庙要保护和开发并重。在孔庙的开发方面,笔者有建议如下:

首先,要充分展示和发掘孔庙的自身价值。可以免费开放,并配备讲解员,对孔庙的历史沿革、现存情况以及儒家文化进行梳理介绍,对重要的碑刻也可以进行讲述。在现存碑刻的展示利用方面可以参考绛县文庙,将碑文录成文字附在一旁,方便游人识读理解,从而避免具有珍贵价值的碑刻变成摆设。

其次,可以与当地其他历史建筑或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地方文化发展。如正社文庙所在的正社村,拥有大量抗日时期的旧址故居,而文庙本身也是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旧址,因而可以将其作为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保护开发,增强爱国教育的同时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如黎城文庙,也可以与黎侯古城的打造挂钩,成为其周边文化景区的一部分。

第三,将孔庙与学校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孔庙教化育人的功能。大多孔庙在古代都有教学的功能,因此后来的不少孔庙就被改建成了学校,因而现存的不少孔庙都位于学校之中,如襄垣文庙、黎城文庙等,李庄文庙此前曾是李庄完小所在地,正社文庙旁则紧邻正社学校。因此,学校可以发挥其地理优势,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孔庙历史,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之,面对众多现存孔庙,只有妥善保护与合理开发才能够真正做到“斯文在兹”。

[1][乾隆]《潞安府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影印本,第75页。

[2]同 [1],第 74 页。

[3][光绪]《潞城县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影印本,第374页。

[4]同 [1],第 77 页。

[5]权秉忠撰《重修宣圣庙记》,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位于黎城文庙大成殿后。

[6]同 [1],第 76 页。

[7](日)高桥弘臣撰,张红兵编译《2004年日本史学界的五代宋元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10期。

[8]《重修文庙序》嘉庆八年(1803年),王苏陵《三晋石刻大全·黎城县卷》,三晋出版社,2012年,第224页。

[9][康熙]《黎城县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影印本,第271页。

[10]同 [1],第 77 页。

[11]宋桓撰《潞州黎城县重修南桑鲁孔子庙碑》,明洪武四年(1371年),王苏陵《三晋石刻大全·黎城县卷》,三晋出版社,2012年,第47页。

[12]赵晚芹、石爱红《南桑鲁孔庙》,2012年11月。

[13]笔者并未对吾乐村文庙进行实地考察,信息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戏研所段飞翔博士。

[14]笔者并未对孔家峧圣祖祠进行实地考察,按照《三晋石刻大全·黎城县卷》记载及网上关于孔家峧村的信息,笔者认为此文庙仍存在。

[15]《北峪峧孔氏创建圣祖祠序》,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王苏陵《三晋石刻大全·黎城县卷》,三晋出版社2012年,第191页。

猜你喜欢

现存孔庙重修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重修问题及解决方案探析*
现存西夏文佛经函号整理研究
万寿观现存建筑遗迹研究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思考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