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孔子一样做教师
2018-05-07朱永新
朱永新
“十有五而志于学”
这个“志”,不是要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更多的在于“学”,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生的学习历程。我们作为教师刚刚踏上教师旅程的时候,应该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期待——“志于学”,这种学习是从“十五”开始的终身学习,是一种“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是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学习,是一种朝向真理、朝向生活的探索,也是“知”“行”合一的学习,这个“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生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志向,就会缺少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向。
“三十而立”
它意味着生命的独立,作为一个教师来说,他因为什么能够立于讲台上?从十五岁开始修炼,到了这个时候,他基本上掌握了人生需要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能够站立于世界。有人曾经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解释“不患无位,而患所以立”,这里“位”和“立”的概念是一样的,一般不指我们已经获得的职称、称号,如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先他得到了“所以立”,凭什么而立,“所以立”实际上意味着开始把自己的生命带上了这样一条道路。“三十而立”也可看做是职业修炼,就是上午魏老师所说的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获得的一个基本的职业修炼。
“四十而不惑”
什么是“不惑”呢?它有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他不再迷惑了,第二个是他不再受诱惑了。有了这样一种信仰,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不再为各种各样的声音所迷惑。如果说“三十而立”意味着职业修炼或者专业发展的话,那么“不惑”意味着真正的职业认同,也就是说职业认同在后,专业修炼在前。专业发展或者说专业修炼是一种技能工作,职业认同牵涉到对生命的理解,也可以说在这个时候人生的智慧开始形成了。让一片土地不生荒草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而让一个人不惑的办法是获得信念,获得对生命、对世界、对人类历史的一种根本信任。
“五十而知天命”
《说文解字》对“命”的解释是“命,使也”,《汉书·董仲舒传》说“天令之谓命”,实际上“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讲使命感。在这时,你应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在经过了职业修炼、职业认同以后,你应变得越来越坚定起来,对自己来这个世界一趟,有一种清晰的使命感。作为一个教师来说,我们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们的职业天命是什么。
“六十而耳顺”
在担当天命的过程中.这个时候的“耳顺”,意思是能够倾听各种各样的意见,又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意味着生命在这个时候获得了一种新姿态。它不仅仅是对自己内在奥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世界的同情与悲悯,是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和世界的一切和谐相处的态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是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之境。我们经常说崇高的境界,也就是这样一种积极而自由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难以企及的,但它应该是我们生命和职业的最终追求。
孔子的一生没有写过诗,或者说没有给我们留下诗,尽管他研究《诗》,修订《诗》,但他的整个生命呈现出本真的诗性;他没有写过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所写的那样的哲学著作,但他的整个生命呈现出本真的思的状态;他没有波澜壮阔的生命经历,他颠沛流离,疲于奔命,但他提供了一个在平凡的生活中最普通的生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对于孔子来说,他的平生之志也很平常,他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什么叫“老者安之”?就是那些年长的人、长辈们对我们安心了,愿意把他们的事业托付给我们。什么叫“朋友信之”?朋友啊、同事啊,大家对我们信任,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一起共事、一起创造、一起承担。什么叫“少者怀之”?就是年轻的生命在离开我们之后,对和我们在一起的岁月念念不忘,并且从中受益,年轻人经常怀念我们。
这些朴素的思想应该是我们教师学习的。
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是新教育实验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理想追求者,也是新教育教师的一个宿命。新教育实验的一些思想最初是在《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里提出的——关于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德育,对于美好教育的一种憧憬。在任何一个时代,理想主义者都是为了让世界今天变得比昨天更美好、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也为了让自己偶然的生命具有恒久的意义。理想主义者经常在很多情况下被看做一个贬义的词,我就经常被作为理想主义者而受批评。我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曾经讲了几个故事。我在苏州大学做学校规划委员的时候,提出学校所有房子下面都要建车库,所有人都笑我,二十年后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在做苏州市副市长的时候,讨论苏州的发展规划,我说苏州不用发展汽车,汽车太多了,当时也都嘲笑我,要拉动内需,怎么能不发展汽车呢?一辆车几十万元,能带来多大的GDP呀,现在这个城市也差不多车满为患了。所以,我跟其他人说,我们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样就纠正了对于传统的理想主义者的误读。
事实上,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和理想主义有关,理想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雨果曾经说过,一个适逢其时的理想,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军队。我相信,我们新教育人的理想同样具有恒久的力量。孔子、孟子他们虽然一生坎坷,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理想,而且最后他们都把教育作为人生的终极理想,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依托,作为人生的意义,最终当然他们也成就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们新教育人提出,要以孔子作为我们的职业榜样,作为我们的人生典范,要重新体认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现在仍然具有生命力和超越意义的思想传统,把他们作为自己生命叙事的元语言,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应该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由自己书写的一首诗歌,一部精神的小说或传奇,选择优美与崇高兼具的生命文风,同时对世界抱有无限的信任、坚定的信念,对职业有一种深沉的敬畏,对未来有一种无限的憧憬,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处于诗与思的状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努力达到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并最终把自己的职业生涯锻铸成一部精致而隽永的历史,这就是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对理想教师的一个描述,也是对我们书写自己的职业传奇的描述。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常丽华老师和她的孩子们。从上午的报告中,我们已经知道,常丽华老师是新教育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典范,你看,她用五年的时间和她的孩子们读了那么多书,走过了那么长的历程,他们不仅仅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农历的天空下,他们唤醒了唐诗宋词,唤醒了中国文化,也唤醒了他们自己。像常丽华这样的老师,在新教育队伍里并不在少数,今天我们表彰的10位老师也不一定就是我们新教育的老师中做得最卓越的。昨天我到东洲中学去,听了俞玉萍老师的故事,也让我非常震撼和惊讶。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她和孩子们穿越共同的生命历程,和常丽华老师一样,把孩子们带到家里面欣赏音乐,读了那么多的世界名著。所以说优秀的老师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拥有对自己的无限的信任、对生命的信任、对学生的信任,和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编织在一起的这样一种责任感。
我们越来越多的新教育教师,开始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把自己的生命汇入由孔子开创的伟大传统之中,汇人正在形成的新教育传统之中,真正地摆脱种种虚无与倦怠,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其實,这就是新教育人的承诺,也是新教育人的梦想。
带着这种承诺与梦想,愿所有新教育人联合起来,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也书写新教育的传奇,书写中国教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