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立雯:在环保路上执着前行

2018-05-07刘燕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分类垃圾

刘燕

她是一位海归女硕士,当她看到中国各个城市、乡村存在严重的垃圾分类不规范问题时,年轻的她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公益环保人士。在她的带领下,河北涞水的南峪村因为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做得好,不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还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而她自己,也因为在环保方面的贡献,当选为央视《新闻周刊》栏目的一周人物。她就是“环保战士”陈立雯。

进入环保组织

陈立雯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美丽小村庄。一直以来,家乡美丽的风景和干净的环境都给陈立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门在外,陈立雯每每和人谈论起自己的家乡时,总是一脸自豪和骄傲。在她看来,这世上再也没有哪个地方能有自己的家乡美丽。然而当陈立雯在外求学多年回家探亲时,眼前的情景却让她大吃一惊。因为不懂得垃圾分类,村里人把各种垃圾随处乱扔。而儿时和伙伴们一起嬉戏打闹的一个空旷地方,竟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堆放场。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苍蝇,臭虫满天飞。以至于村民们外出时,都要绕路而行。

故乡小村里的垃圾给陈立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痛心的陈立雯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起垃圾处理问题。她发现无论是中国的农村还是城市,对垃圾处理和分类都不够重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大家的居住环境每况愈下。

陈立雯联想到自己在加拿大求学时的经历。在加拿大,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民心,以至于加拿大到处都非常干净。有没有可能让中国也变得和加拿大一样?陈立雯想了很久,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陈立雯放弃了原来的求职计划,而来到环保组织“自然大学”成了一名环保人士,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行垃圾分类。

南峪村的实践

2016年,陈立雯所在的“自然大学”接到一项请求,到河北涞水的南峪村教村民处理垃圾。当时南峪村正在發展山村旅游和民宿项目,是建设中的“美丽乡村”之一,为了不让垃圾问题阻碍南峪村的发展。村委书记就找到了“自然大学”,希望可以在村里普及垃圾分类和环保理念。

带着满腔的工作热情,陈立雯兴冲冲地来到了南峪村。然而到了南峪村后,陈立雯才知道要在中国的农村普及垃圾分类有多困难。

南峪村的村民们多是世居,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的农民。当陈立雯告诉村民垃圾要分类时,村民们刚开始都不能接受这种观念。在村民们看来,垃圾就是垃圾,扔在一起统一处理就行了,分类打包既麻烦又费时间。

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陈立雯也不懊恼。她先是向“自然大学”申请了1万元的资金,买了多个用于分类的垃圾桶带到南峪村。在每个垃圾桶上,陈立雯都写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再一一教村民们按类扔垃圾。因为南峪村的部分村民还在种田,为了提高村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陈立雯还手把手教村民们使用厨余垃圾制作堆肥。

垃圾还可以制作堆肥?南峪村的村民们听到陈立雯的话后都很吃惊。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相信陈立雯。为了让村民们相信自己,也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陈立雯先是从网上找来天然肥料的资料,一一打印出来,再分发给村民们,告诉大家使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的好处,而后陈立雯又找了一户村民作示范。看到陈立雯亲手制作出来的堆肥,村民们这才相信了。他们懂得了垃圾也可以变废为宝,开始有意识地接受了垃圾分类理念。

将环保进行到底

渐渐地,在陈立雯的影响下,南峪村每户人家都准备了三个以上的垃圾桶,用来装放不同的垃圾。

虽然村民们普遍接受了垃圾分类的观念,但长久以来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掉。很多的村民们心里虽然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但等扔垃圾时还是习惯性地全部乱丢一通。为了彻底地纠正村民们,陈立雯只好天天往村里的各个垃圾存放点跑。很多时候看到村民提过来没有分类的垃圾,陈立雯不仅会立即指出来,很多时候她更会亲自动手帮村民们分类。时间久了,村民们都戏称陈立雯是“追垃圾跑的姑娘”。不过好在事实证明陈立雯的做法是对的,坚持垃圾分类处理一段时间后,南峪村的环境明显改善很多。很多人知道河北乡下有个山村竟然能超前做到垃圾处理和分类时,都抱着好奇心前来旅游参观。游客变多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这下村民们终于了解了陈立雯的苦心。

2017年,因为在南峪村推行垃圾处理和环保工作卓有成效,陈立雯被央视《新闻周刊》栏目采访,并当选为一周人物。不仅如此,在陈立雯和南峪村的示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乡村懂得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开始学着在村里进行垃圾分类。而陈立雯自己,从2006年第一次接触到环保,再到成为一名环保人士,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年。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乡村在陈立雯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的同时,陈立雯也更加坚定了要将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到底的决心。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分类垃圾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