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探索
2018-05-07张春燕
张春燕
摘 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基础上,探讨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的基本对策,为创建独具高职院校特色的图书馆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
高职院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分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应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技术人才。就当前而言,职业教育发展比较迅猛,每年职业学校大量扩招。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图书馆,特别是在产教融合的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实现创新与转变,在对管理与发展理念不断转变的情况下,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单一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扩招,学生数量急剧提升。而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基础相对薄弱,纸质文献仅仅几万册,稍微好的高职院校也就三十万册。同时,在学校不断转型以及设置其他专业的过程中,一些文献已经没有了实际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利用[1]。纸质文献尚且薄弱,其数字化电子资源就更难建设。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资金短缺促使馆藏资源难以提升,文献类型相对单一。
1.2 高职院校缺少合理的图书馆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是按照采集、编制、流动、阅览以及咨询等工作事项设置业务内容的。其中咨询服务是高职院校利用率比较少的一项服务,甚至大多数人均不知道咨询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与事项。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咨询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台,由此可见,生存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与现代化图书馆相适应,人员管理体制在不断地僵化,图书馆内部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人员投入热情工作。
1.3 馆员知识结构缺乏专业性
就当前形势而言,高职院校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图书馆上,也基本是按照传统的认识管理方式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没有专门性地招来图书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其专业性不够。同时,馆员的学历结构、知识层次的差异比较大。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没有定期地开设一些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课程,馆员难以接受到新的图书馆相关知识,这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与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需求相违背。
2 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的具体方式
2.1 建立起与高职院校相符的馆藏体系
高职院校的重点是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其中设有商贸、机械、计算机等专业性课程。重点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也是用来招揽更多人才的招牌。所以,高职院校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要充分地结合本校的专业,多收藏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类书籍。对于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专业领域,可以扩大文献搜集的广度,尽可能全面搜集该专业的相关文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点关注实训类馆藏工作,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优势之处。学校在产教融合或者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做好实训类馆藏建设工作,将合作企业相关的文化特色藏书收藏好,并建立起具有专业特色、实训特点的馆藏体系,促使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2.2 在积极合作中实现资源互补
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管理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其还需要加强与其它院校图书馆合作,通过与本科院校、地方图书馆进行互借,最终实现图书馆资源有效共享,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就现代而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大量的数据信息产生,想要收集齐全所有的图书馆文献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不需要全部收集。高职院校在此发展情势下,其需要充分掌握当代社会的特点,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与此同时,积极地与其它图书馆合作,通过馆际协调与互借工作加强互相间的交流与合作,最终促进馆藏资源有效共享,为学校以及企业提供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在职业教育、实训培训等领域,高职院校图书馆均具有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而本科图书馆在馆藏数量和质量上更胜一筹,地方图书馆服务更为到位。基于此,高职院校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能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赢得较大的契机。
2.3 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环境、知识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均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更高,其服务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频繁地开展各种层次的信息服务,包括参考咨询服务、知识导航服务、课题查询服务等。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课程内容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利益来看,为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科研教学服务。如,定期地开展基本信息素養教育活动、读者文献借阅活动等。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图书馆活动,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2.4 开展馆员培训与读者培训工作
加强馆员培训与读者培训是高职院校进行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加强对现有馆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促使馆员的思想素质以及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迅速提升[2]。通过这种不断地培训活动,促使馆员的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增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展读者培训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固有弱势所在,其招生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为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图书馆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开展各种读者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涉及到纸质资源以及电子资源,针对各项内容对读者进行系统性培训,最终促使现有资源充分地发挥最大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在不断地整合,其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但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与用户服务系统需求以及特点相适应,在对图书馆资源结构、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图书馆管理。就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与高职院校相符的馆藏体系、在不断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开展馆员培训与读者培训工作,促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 2017,29(4):118-121.
[2]强学民.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15(2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