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24式太极拳教学现状研究
2018-05-07高贺
高贺
摘 要:24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校通过24式太极拳的教学规划,两年来培养了所有巴基斯坦学生掌握了这门运动的技巧与方法。同时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了巴基斯坦李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的文化交流。本研究通过分析传授巴基斯坦学生太极拳动作要领时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以较高的教学成果为理论研究,进而提供建议和参考。旨在通过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加强中外跨文化交际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留学生 24式太极拳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73-02
1 太极拳传统文化综述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哲学思想为延伸的太极拳体育运动,能够令练习者达到强身健体的基本运动诉求。而长期练习更加能够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形成刚柔相济的文化素养。本校2年来,针对巴基斯坦留学生开展了24式太极拳教学,其教学效果甚佳。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上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在建立中外友谊方面形成了文化交流的推广氛围。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项目,不仅受国人青睐,同时也在世界运动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可以作为我华夏文明的品牌符号,进而以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凸显出中华民族气质与风采,赢得世界人民赞誉。但是在2年来的教学过程中,也同时经历了部分难点,在总结教学规律与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本研究归纳了部分教学重点与实施方案。
2 针对留学生开展24式太极拳的难点分析
2.1 体育运动中外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不仅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针对巴基斯坦学生的太极拳教学中。这样的客观现象既是阻碍学生学习24式太极拳的教学难点,同时也是运动文化传播的约束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引导巴基斯坦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则很难将24式太极拳的文化形象予以客观描述。那么即便学生掌握了即便的动作要领,在主观上也很难形成对于太极拳文化的客观认知。太极拳含蓄内敛、急缓相间、以柔克刚、连绵不绝、行云流水,与巴基斯坦学生以往运动理念截然相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认知太极拳文化,并感受和体验到太极拳文化精髓,才能有利于后期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深入。
2.2 身体素质客观条件限制
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巴基斯坦学生的柔韧性与平衡感较差,与我国学生相比在身体素质的练习中较难开展。而24式太极拳,虽然为简化版的太极拳运动,但是对于细节动作也有客观的身体素质要求。例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揽雀尾、下势独立等动作,对于学生平衡感要求较高。而手挥琵琶、单鞭、云手、海底针、闪通背、转身搬拦捶、左右倒卷肱等动作,针对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与柔韧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果巴基斯坦学生在最为基本的身体素质上无法达到灵活性强、平衡感高、柔韧度尚加的基础性要求,那么即便学习了动作要领,也很难形成对于太极拳运动的完整程序,在其细枝末节的动作要领中必然有所缺失。因此,困扰针对留学生开展太极拳运动的根本,并非对于细节动作的理解与记忆,反而是僵硬的身体机能,无法完整诠释24式太极拳的精髓。
3 完善24式太极拳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向
3.1 构建传统文化引导路径
从前文分析可知,影响24式太极拳教学成效的根本在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问题。为此,针对巴基斯坦学生开展相应教学内容之前,需要从理论角度传授学生太极拳的文化精髓。在这一方面,本校采取了通过视频和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了乌尔都语和英语版的《太极宗师》,以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太极1:从零开始》和《太极2:英雄崛起》。通过教学视频巴基斯坦学生受到很大吸引,同时对于太极文化产生了较高的理性认知。而本校教师也将部分哲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针对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创作的《十三势歌》进行了全方位的导读。从而引导巴基斯坦学生客观认知24式太极拳的文化理念,在随后开展的细节动作讲解,并为所有动作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译本图文描述。学生在思考与理解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资料和视频得到较为深刻的文化理解,从而为后期教学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3.2 延伸中外文化融合模式
在两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巴基斯坦学生对于太极拳动作的要领掌握存在个体化差异。发生这种情况与学生经历存在一定关联性,当然也与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巴基斯坦学生在第一学期课堂练习时兴趣较高,但是在第二学期之后出现了部分动作要领完成度较差的情况。而学生期初练习太极拳的热度也有所下降,为了督促学生练习,并加强针对性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于24式太极拳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分组:A组学生为运动兴趣较好,且动作规范基本达标的学生。B组学生为运动兴趣有所下降,或者部分难点动作无法完全掌握的学生。针对A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巴基斯坦学生与本校练习太极拳的中国学生配对,在日常练习和课堂练习中进行相互切磋,以便促进A组学生进一步提升。而根据B组学生的特殊情况,在A组学生中选拔出3位动作要领掌握最为优异的学生,通过三位学生的课后指导,所有B组学生的动作要领有所规范,同时在运动兴趣上也有所加强。通过中国学生的陪同练习不仅增加了巴基斯坦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也在文化渗透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反馈信息极为良好。
3.3 开发体质训练实施层面
由于巴基斯坦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存在灵活度与平衡感以及柔韧性的严重弱势,经过体育教研组集体商议,采取了补充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了平衡木练习、跳绳练习、基本活动练习、柔韧性练习等。同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形成对于本节课程重点内容的提前感受。并以课中学生反馈信息,评估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课后复习的相关练习内容,巩固教学成效。所有巴基斯坦学生在经过针对性练习之后,其身体柔韧性有所增强,并且在灵活度和平衡感方面有所提升。同时在课前预习、课中解答、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促使巴基斯坦学生掌握了很多技术要领。并且在两年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夠在无教师领导的前提下,独自完成完整的24式太极拳套路,且具备了相当标准的动作呈现,体现出了本校的教学成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巴基斯坦学生的24式太极拳教学,不能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应当根据巴基斯坦留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本研究提出三点教学规划的拓展与延伸方向:通过构建传统文化索引路径,为学生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石和文化引导。通过延伸中外文化融合模式,促进中外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开发体质训练的针对性教学方案,解决巴基斯坦留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活度、平衡感的现实问题。从而促进巴基斯留学生完全掌握24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并且能够单独完成健身运动或表演,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培元,宋博.天津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中心发展对策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6,5(6):19-23.
[2] 田锡祥,肖燕玲,周梅.从太极课的教学现状谈太极文化在留学生中的传播[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9):59-63.
[3] 张晓欣.析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现状与效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8-90.
[4] 单静怡.留学生太极拳双语教学教法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