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处理方式

2018-05-07施海闽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施海闽

摘要: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①三维目标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核心素养,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以"细胞的呼吸类型和过程"复习课为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51-01

【教学理念】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其内涵和表现如下:

生命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用之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理性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①

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①

社会责任 :学生应能够关注社会、参与讨论、理性解释、辨别真伪、主动宣传、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①

所以三维目标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生命观点、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发生细胞呼吸",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酵母菌和人体无氧呼吸相关问题的思考,增进对细胞呼吸概念的理解,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過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形成生命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形成结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分析,总结生命活动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形成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观点。

(4)通过对酿酒过程和剧烈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形成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

2、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发生细胞呼吸。

【教学主要手段】电脑多媒体和传统媒体。

【教学方法】 学生观察、讨论、合作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优化旧知识 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与引导:

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而能量是通过细胞呼吸这一生理过程提供。

什么是细胞呼吸?分析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物质和能量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尝试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思考物理和能量的变化及关系。

设计意图: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形成物质和能量的生命观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师组织与引导:

有氧呼吸的过程:将酵母菌制成匀浆,用离心机离心,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在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酵母菌匀浆,再向三只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请说出理由。 为什么不同阶段在不同场所进行?每一个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总结有氧呼吸反应式:总结细胞呼吸概念。

学生活动: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实验从而构建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形成结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分析,形成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观点。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教师组织与引导:

1、细胞呼吸一定要氧气参与吗?

证据1:进化的角度推测: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证据2:现存的生物,例如酵母菌

2、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标准是什么?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施加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保证无氧环境?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提供实验材料:三角锥瓶2个,胶塞2个、石蜡油、玻璃弯管、夹子、石灰水、温度计、试管、20%的酵母液、10%蔗糖溶液和滴管等,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用具,通过小组讨论,写出实验方案,预测结果结论?(用假说演绎法) 然后,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交流,讨论:试管内出现什么现象?会闻到什么气味?分析原因?

3、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它们的共同点?区别?在进化史上谁先出现?为什么?

学生活动:

设计实验;课堂交流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

1、使学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并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形成生命进化的观点;3、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发生细胞呼吸",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四. 细胞呼吸的应用

教师组织与引导:

酵母菌用于酿酒,先通气后隔绝,为什么?

总结细胞呼吸概念:不同种类的细胞进化出不同的酶系,通过有氧或无氧呼吸从有机物中获得能量,以适应特定的环境。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酿酒过程和剧烈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形成社会责任。

五、总结生命活动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

教师组织与引导: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用于生命活动的ATP能量来源?有机物中能量来源?能量的根本来源?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学生活动:总结生命活动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

设计意图:总结生命活动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形成能量和物质的生命观点。

参考文献:

[1]2017年高中生物新课标 -修订稿(学科核心素养) -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om/view/8312c5a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7d.html)》- 2017

[2]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有氧呼吸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om/view/e1daf2fbc8d376eeaeaa31f0.html)》- 2017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