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研究

2018-05-07刘星月唐琳喻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

刘星月 唐琳 喻娜

【摘要】从本专业一线教师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和体会,以及现有师资、实验条件的基础出发,在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下,对本校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思路进行探索研究,为提高本专业的培养质量,能够更好的培养电气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质量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54-02

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1],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2]。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办于2009年,为本科招生,由于社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旺盛,在我校,本专业一直属于报考和就业的热门专业,本校属于地方型高校,定位于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故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出培养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是本专业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1.本专业近几年来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从本专业一线教师的教学体会、学生反映的意见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本专业存在以下问题:

1)本专业就业质量不高

据麦可思毕业生跟踪报告显示,本校本专业存在就业率低于全国同类非“211”院校的平均水平(本校92%,全国平均96%)、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于全国同类非“211”院校的平均水平(本校76%,全国平均79%)等問题,说明学生的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轨,不利于本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

2)学生教学满意度低

据麦可思毕业生跟踪报告显示,87%的本专业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78%的本专业毕业生认为课程内容陈旧不实用,而实习实践环节期待改进的比例占到67%,课程内容更新期待改进的比例占到65%,报告显示的这些问题将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就业后不利于学校在企业中的口碑。

3)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本专业部分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和反思以及多次参加全国电气专业建设类会议学习的经验,本校本专业部分课程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些课程设置重复、冗杂,或核心课程课时不够等,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改善和优化课程设置的愿望迫切。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不利于本专业未来专业认证的工作。

4)实践环节达不到工程认证的要求

目前本专业实践环节薄弱,部分课程存在开不了实验,只能采用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而部分实验存在实验设备损坏严重,数量不够,学生只能采取多人使用一台设备,导致部分学生在旁旁观就可以完成实验;没有统一的针对强电专业的实习基地等问题,而实践环节是工程认证、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的重点,目前实践环节的设置达不到工程认证的要求,需要循序渐进的改革。

2.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本专业建设思路探索

1)从地方经济建设出发,修正培养方案

调研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地区)内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数据,根据调研得到的就业和地方企业需求数据,制定一份“实用”的培养方案,它是能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能逐渐逼近“服务于地方经济”这个清晰定位的培养方案。

2)课程设置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针对学科和学校的定位,有重点地设置核心课程,增加核心课程课时,减少甚至取消部分实用性不强的课程课时。在主要专业课程理论部分,课程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科技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切不可老生常谈、旧瓶装新酒。

3)实践环节的优化

在实践环节,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梳理出一个有序渐进的实验室建设规划,能在校外建立一个针对强电专业的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做到协同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的优化建设,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最终能培养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

3.结束语

本校本专业的建设是漫长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出发,不断完善本专业的建设并实践,向着培养出符合学校定位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前行。

参考文献:

[1]薛毓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54.

[2]于仲安, 梁建伟, 杨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36):175-177.

作者简介:

刘星月(1989.0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优化。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