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调查研究
2018-05-07王晓光金秀坊宋宁远
王晓光 金秀坊 宋宁远
[摘 要] iSchool作为新兴的信息职业高等教育机构联盟,其内部的出版传媒类专业教育具有显著的领域特色,对我国出版传媒类专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通过对16所iSchool院校的出版传媒类专业网络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普遍注重信息素养和多媒体技能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科交叉性突出,与非iSchool院校的出版传媒类专业存在较明显差别。
[关键词] iSchool 出版传媒类专业 课程体系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2-0009-07
[Abstract] ISchool is a kind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league, whose publishing and media education has significant features in the fiel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ublishing and media majors set up by iSchool colleges, we found these major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multimedia skills education,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prominent, which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other ordinary publishing and media majors.
[Key words] iSchool Publishing and media Curriculum system Statistic analysis
1 引 言
進入数字时代以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下,出版传媒业变革剧烈,媒体融合渐成趋势,传统意义上出版传媒行业边界逐渐消融,以“全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产业呼之欲出,愈发凸显了复合型人才对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就要求出版传媒类专业需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合多种学科优势[1],重视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关注业界发展,保持良好的人才培养前瞻性[2]。目前,国内多数出版传媒教育存在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单一[3][4]、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的问题,忽略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出版传媒行业的新变化关注不够,无法较好地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iSchool作为新兴的信息职业高等教育机构联盟,侧重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信息职业人才。出版传媒类专业在iSchool院校中占有重要位置,是iSchool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iSchool理念影响,iSchool内的出版传媒类专业更加强调能力导向和未来导向[5],具有显著的时代和领域特色,更加符合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特点,能够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出版传媒类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丰富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借鉴。
为了充分挖掘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及其课程结构的特色,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对iSchool联盟中开设出版传媒类专业的16所院校进行调查、统计和比较分析。
2 数据获取
全球iSchool联盟院校共有77所。通过对这些iSchool院校公开信息的网络调查,发现共有16所院校在本硕阶段明确开设了出版传媒类专业,具体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我们以这16所iSchool院校为样本,在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间,通过访问这些学院的网站,获取其专业课程体系信息。
如表1所示,在专业设置方面,只在本科阶段开设出版传媒类专业的院校有5所,只在硕士阶段开设出版传媒类专业的院校有4所,另外有7所院校在本科与硕士阶段都开设了出版传媒类专业。此外,部分专业为院际合作开设,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计算媒体专业是由该学校的计算机学院和文学、媒体与传播学系合作开设;波尔图大学的出版传媒类专业由文学院、美术学院、经济学院和工学院在2007年合作开设。
专业名称反映了该专业的基本定位和内涵[7]。从表1的专业名称来看,欧美的13所iSchool院校的出版传媒类专业更侧重媒体传播,部分与公共关系、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中国的3所iSchool院校则以出版为主导,同时强调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开设专业包括数字新闻与传播学、数字出版等。从开设院系来看,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主要分布在信息学院,常与新闻传播、人文、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合作,呈现出iSchool跨学科的特点。
3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类型与结构揭示了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课程设置的重点,体现了专业定位。为了更好地分析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本文在图书情报领域对iSchool课程体系研究[8][9][10]的基础上,结合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特点,将所有课程分为4个大类11个小类,分别为: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法、信息管理基础、媒介与传播、出版学基础);基本能力(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行业(政策法规与版权、行业与产业、经济与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与信息技术)。具体解释见表2。
从课程数量来看,密歇根州立大学、肯塔基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高校的开设课程数量均超过30门,表明iSchool对出版传媒类专业的教育较为重视,开设了充足的专业课程。
不同类别课程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院校对课程设置的侧重。如表3所示,基础理论与方法、基本能力、行业、技术四大类课程占比分别为27.90%、20.58%、18.19%及33.33%。反映了iSchool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能力并重的特点。
3.1 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
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主要指的是研究方法、信息管理基础、媒介与传播和出版学基础相关课程,涉及定性研究、信息组织、传播理论、出版研究等主题。图1反映了不同高校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的设置情况,从总体上看,有12所高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占比超过20%,剩下的4所学校均超过15%。其中,台湾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比例占据前三位,分别为53.85%、44.44%和42.86%。说明iSchool出版传媒教育整体上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较为重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为了更加明确iSchool对出版传媒类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本文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的名称进行词频分析,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2所示,“media(媒体)”“information(信息)”“introduction(导论)”“communication(传播)”“digital(数字)”“publishing(出版)”是位居前6位的高频词,所对应的课程包括信息组织、知识组织、信息系统工程、大众传播理论及其效果、新媒体研究、图书学、数字出版研究、编辑出版等,说明iSchool院校在设置出版传媒类基础理论课程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信息管理基础课程。值得关注的还有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开设的新叙事形式、数字叙事、数据新闻等课程,表明iSchool院校开始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多类型内容叙事方式,重视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信息传播理念及方式发展的推动,突出了iSchool院校的传统优势,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同时,也表明iSchool院校开始将叙事学作为出版传媒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对出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3.2 基本能力类课程
基本能力类课程主要涉及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包括写作、沟通、文化、性别等主题。从统计结果来看,谢菲尔德大学、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基本能力类课程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为47.06%、46.38%、39.29%。相较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基本能力类课程占比有所减少,有10所高校的基本能力类课程占比不到20%。佐治亚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3所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表明部分iSchool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但也有部分院校尚未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为了分析iSchool院校对出版传媒类专业所需基本能力的认识,本文对基本能力类课程的名称进行了词频分析,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据图4所示,“media(媒体)”“digital(数字)”“news(新闻)”“writing(写作)”“reporting(报道)”“social(社交)”“culture(文化)”“society(社会)”是位居前列的高频词,所对应的课程如公开演讲、电子媒体写作、新闻报道、职业规划、全球视角、传媒与政治、数字媒体与社会等。此外,谢菲尔德大学开设了统计数字会说谎(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统计数字与谎言(Lies, Damn Lies & Statistics)两门关于数据阐释和数据真伪性判断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表明iSchool除了重视对写作、报道、编辑等出版传媒行业从业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提升学生沟通交流、協调分析、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并开始重视培养学生数据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体现了iSchool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3 行业类课程
行业类课程主要指的是政策与法规版权相关、行业与产业相关、经济与管理相关的课程,涉及法规、政策、市场、企业、管理等主题。出版传媒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行业发展趋势对其课程设置产生直接影响。从统计来看,行业类课程比基本能力类课程分布得更均匀,但是总体占比有所减少。其中,伦敦大学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的行业类课程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达50%、40%、28.57%。
为了分析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与行业间的联系,本文对行业类课程的名称进行词频分析,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据图6所示, “media(媒体)” “publishing
(出版)”“marketing(市场)”“digital(数字)”
“management(管理)”是位居前5的高频词,所对应的课程如新闻法、出版法律问题、信息政策、儿童出版、出版经济、数字营销、出版企业管理等。从课程来看,iSchool院校普遍关注法规政策、企业管理经营、行业市场情况,深入透视出版传媒行业特征和运作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行业需求的知识及技能。
3.4 技术类课程
技术类课程占比最高,包括多媒体技术和数据信息技术课程,涉及音视频制作、游戏设计、计算机技术、信息检索等主题,是iSchool出版传媒教育的重点。据统计结果,佐治亚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娜波利斯分校的技术类课程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达84.62%、65.79%和60.76%。虽然各院校技术类课程占比有所差异,但仍突显了iSchool院校对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视。
图 7 技术类课程占比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iSchool院校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要求,我们对技术类课程的名称进行词频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
据图8所示,“digital(数字)”“design(设计)”“production(产品)”“media(媒体)”“video(视频)”“3D”是位居前5位的高频词,所对应的课程如视频后期制作、三维动画、游戏设计、数字媒体音效设计等。其中,数字产品设计与开发是iSchool技术类课程培养的重点。此外,“数据”“信息”“编程”等出现频次较高,说明iSchool院校更加侧重自身优势学科,开始在出版传媒课程体系中增设数据科学及相关技术的具体课程。例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开设了数据结构、信息可视化等13门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类课程,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出版传媒领域的实践中,表明iSchool院校重视数据在出版传媒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4 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人是iSchool理念的核心要素,这也体现在出版传媒课程体系结构与课程设置上,通过对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分析,可以发现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技能和设计思维的特点。
4.1 紧跟时代前沿,培养数字信息技能
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从课程比例来看,技术类课程的核心是多媒体技术类课程,占比高达23.98%,高于一般欧洲院校(12.5%)[11]。从具体课程设置来看,iSchool院校在传统信息科学的基础上,面向出版传媒行业特点,构建了从理论到技术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具体课程包括信息管理基础(如信息组织原理、知识组织、知识表示、信息检索等)、程序设计(如数据库、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信息可视化(如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图像学等)。这些充分表明,iSchool院校重视数字信息在出版传媒业中的作用,注重将信息获取、信息组织等基本理念融入出版传媒专业教学中,重视学生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的提高,着力培养具备较强数字信息技能的出版传媒人才,体现了iSchool将信息与技术作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此外,为了顺应大数据时期的新特点与新环境,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也开设了数据科学范畴内课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数据推理(Reasoning with Data)、台湾师范大学的数据科学程序设计、加泰罗尼亚大学的高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Advanced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等,以提升学生信息与数据分析能力,符合大数据环境主导下出版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4.2 强调媒体素养,注重培养设计思维
从课程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在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课程体系中,媒介和传播类课程占比达17.18%。从高频词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媒体、产品、数字、市场等主题词出现频次较高,居于核心地位。以上分析结果表明,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设置普遍以媒介传播理论为基础,围绕出版传媒行业特点,重点培养相关从业技能,具体课程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如大众传媒导论、传播学理论分析、媒介历史)、多媒体产品制作(如视频产品制作、游戏产品开发、纪录片制作)、编辑与写作能力培养(如期刊写作、数字编辑、写作与报道高级课程)等。所设课程普遍具有较强应用性,侧重培养学生策划、设计、开发不同类型多媒体数字内容产品的能力。
在培养媒介素养的同时,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尤其强调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开设了多门提高设计能力的课程,诸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游戏设计与编程(Video Game Design and Programming)、波尔图大学的多媒体传播设计(Design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台湾师范大学的多媒体设计(Multimedia Design)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充分表明iSchool院校对设计能力及设计思维的重视,尤其体现在对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上,这更加符合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
4.3 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全面发展
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2]。从被调查的16所高校来看,iSchool院校的課程体系普遍较为完善,均覆盖了基础理论与方法、基本能力培养、行业、技术四大类别,课程数量充足。
媒体融合生态环境要求出版传媒人才不能局限于本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13],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iSchool院校重视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及人文素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跨学科人文素养类课程,诸如性别研究、文化学、美学等跨学科课程。这意味着iSchool院校力求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 总 结
本文以16所iSchool联盟院校的出版传媒类专业课程为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和比较分析,探讨了iSchool出版传媒教育的课程特点,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iSchool出版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方案改革提供借鉴。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各iSchool院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大量诸如行业政策、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深入透视出版传媒行业特征与运作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字环境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数据获取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数据搜寻局限于学院官网公开信息,因此部分院校课程非该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全部开设课程。
注 释
[1]韩丛耀.大数据下的新闻出版业态与传媒教育[J].中国出版,2015(22):3-7
[2][13]张文红.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15):12-14
[3]蒋丽芬.媒介融合时代传媒教育的现状与改革路径[J].文史博览(理论),2015(11):52-54
[4]王伟荣.数字出版技术对现代出版教育的挑战[J].中国出版,2012(22):64-65
[5]沙勇忠,牛春华.iSchool联盟院校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08(6):26-35
[6]“学分学程”则是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教师,整合各自优势教学资源而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以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可颁发学程证明书
[7][11]王晓光,刘磊.欧洲高校出版专业课程体系调查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11):38-43
[8][12]司莉,王思敏.美国iSchools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102-109
[9]丁蔚,倪波.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5):81-86
[10]陈传夫,于媛.美国iSchool的趋势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7(4):20-24
(收稿日期: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