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8-05-07刘雪亭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摘要】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为试点,通过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构建起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以创新创业在线课程资源开发为契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载体的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融“校内创新”与“校外孵化”于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机制为保障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通信技术专业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22-02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人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目前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不大,其教育资源贫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得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找准着力点是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因此,要把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同人才培养相结合,开设相关课程,构建一个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1.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甚至与人才培养方案严重脱节。通信专业是该院的重点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需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结合通信技术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项目孵化,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符合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于一体,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创新创业专项训练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塑造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和创业实战,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2.构建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把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个人特点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在每门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也要设置独立的面向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现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等。即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和方法,例如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为例,学院于2013 年与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办了“中邮建专班”。“中邮建专班”的开办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创业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举措。学院从2014年开始所有毕业生均开展SYB创业培训, 90%学生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建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①完善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促进通信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和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③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并纳入学分管理,逐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加快通信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适时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3.建立融“校内创新”与“校外孵化”于一体的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形式单一、课程资源贫乏,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与专业的关联度低等问题,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与创业,所以,建立起一条从“校内创新”与“校外孵化”的创业实践平台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建设创新实验班、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等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发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体系,丰富已有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等。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划拨专门的场地用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必要的创新创业启动资金,保证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积极为校内学生的创业项目寻找对接孵化企业,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地、政策指导等一体化创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所以通信类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平台的搭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建:①围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有企业合作和有研发能力的实验室建立创新实践基地。②在与中兴通讯合作的“ICT实训基地中心”的基础上,合作共享,拓宽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使项目训练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③建设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联合企业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等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4.完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部分高职院校重视不够,从创新创业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实践场地提供、学分认定等方面还存在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参与、老师不积极、创业效果不明显。有了保障机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形成了《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先后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学生科研管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奖励、学分管理等方面出臺了多项政策文件和制度,保障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及孵化。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学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有创业孵化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开设有各类创新工作室,形成了系列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成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教育培训、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

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之源。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大批工匠的“生产车间”,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通信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自我塑造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积极性,实现被认同的心理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还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参考文献:

[1]杨丽荣,周克良.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8-20.

[2]刘永彬, 欧阳纯萍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3]陈兴文,刘燕.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92-96.

[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作者简介:

刘雪亭,女,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