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天主教文学作品《深河》中的泛神思想

2018-05-07吴桐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天主教佛教

【摘要】远藤周作的天主教文学集大成之作《深河》中,多次出现泛神论的观点。本文旨在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东方泛神思想,以及远藤作为天主教徒所经历的信仰的转变,探讨作品对于当今世界宗教和平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天主教 泛神论 神道教 佛教

【中图分类号】G64;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86-01

远藤周作(1923~1996)是享誉世界的日本天主教文学作家,被称为其宗教思想集大成之作《深河》问世于1993年。作品《深河》中多次出现了泛神论的观点,甚至作者的宗教思想导向已经向泛神思想倾斜,作者提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灵魂,而且灵魂不灭,并肯定了轮回的说法。在这部本应是一神论的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哪些东方泛神思想、以何种形式体现,这一议题值得深入挖掘论证。

一、泛神论的起源及其特征

泛神论,也被称为万有神教,认为神代表了万物的本体和整个自然界。自然界的一切,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神的存在,自然界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这种观点很早就在中国、日本、印度出现,并且曾经流行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其代表人物有中国道家的庄子、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等。如在庄子的哲学中,“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也就是说,大自然(天地)是天下万物的父母,自然界的神灵主宰了一切。任何事物,包括人都起源于大自然(天地),世间的一切都要顺从于自然界。

二、《深河》的文本构成中的泛神思想

在日本,宗教信仰呈多样交错的构图,体系化的一神教是天主教,多神教有佛教和神道。远藤虽为天主教徒,但却无法摆脱多重复杂的宗教环境带给他的影响。

1.神道教思想中的自然神信仰

产生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思想,即以供奉自然神为主神的泛神信仰,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生命都可以和谐共存,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神灵的依恋,也深深体现在传统的日本文化之中。

在《深河》中,矶边身患癌症晚期的妻子,在日记中的留言,有着浓厚的神道教思想。弥留之际的她与窗外的树有这样一段对话。“‘树啊,我就要死了,我好羡慕你啊!你已经活了两百年了吧?‘我也是冬天就枯干,春天来临时才复苏。‘可是,人呢?‘人也跟着我们一样。死去,再复活。树木回答。”

和矶边妻子说话的银杏树,就是日本泛神论中的自然神的化身,它阐明了自然界的生死循环意识。树在秋天开始枯萎,到了春天复苏,一年四季,循环更替。人亦如此,自出生到死亡,和树木经历过的一年四季相似。在死亡后,灵魂会转投在世界上的某处,某个人或者动物,或者植物身上,得到转世与重生,肉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除了这棵树,神还以各种形象出现。这包括沼田童年时期的流浪狗“小黑”、沼田成年后饲养的犀鸟“小丑”、住院期间沼田妻子给买的鹩哥。沼田觉得,这只鹩哥在手术中代替他死去,因此他有了去印度放生一只鹩哥的心愿。

沼田在放生完鹩哥后,“菩提树叶的摩擦声,飞到耳边的虫声,这些声音让森林的寂静更加深沉。有东西在椰树间迅速攀爬,仔细一瞧原来是长尾猴。沼田闭上眼睛深深吸入大地、树木酝酿出的像酒一样的青草味。那是生命的本来味道。树木、小鸟在微微拨动树叶的风中进行生命的交流。”

作为天主教徒,远藤周作在晚年,将其毕生的宗教观念汇集到这部作品中,却用如此多的笔墨渲染自然神信仰,足见远藤的天主教信仰已发生了泛神思想化。

2.佛教思想中的转世观念

在后来传入日本的佛教,对死后世界的描述,是对神道教相关内容的补充。在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观念之中,都承认转世之说,转世产生的前提是灵魂不灭。肉体死后,灵魂可以归附于另外一个身体,得到重生。

矶边妻子在临死前,对丈夫说:“我一定会转世,在这世界的某处。我们约好,一定要找到我!”矶边虽然最后没有找到的转世的妻子,但他认为,妻子已经在他的心中转世了。

在作品当中,佛教轮回转世思想在作家沼田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包括沼田的个人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创作的童话。在他的笔下,祖母告诉新吉,“你爷爷变成了鱼,活在海里”。“大海里祖先及死去的雙亲、亲戚、兄弟变成了鱼,将来他们也会在那里转世。”

而参加过二战的木口在恒河边上,则为超度死去的战友塚田和其他阵亡的战友们,念诵背熟的阿弥陀经。

天主教神父大津,与美津子在印度相遇交谈时,说道:“之后,洋葱(耶稣)继续活在他们心中。洋葱死了,但是又转世到弟子之中。”

远藤让作品中至少四位主角肩负佛教思想登场,甚至耶稣“复活”这一基督教乃至世界公认的定义,在天主教神父大津的口中被叙述为“转世”。远藤向泛神世界、向宗教融合的道路又迈进了一步。

3.天主教中唯一的神向泛神形象的转变

《深河》中,大津在给美津子的信里,有这样一段话:“神拥有各种脸。我认为神不只是在欧洲的教会、小礼拜堂中,神也在犹太教徒、佛教徒、印度教信徒之中。”远藤借大津之口,将天主教的一神思想拓展到所有宗教信仰中,神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天主教教义,而是延伸到全人类,成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信仰者共同的精神寄托。

木口的战友塚田,住院时遇到的义工加斯通,也是耶稣出现的另外一种形象。加斯通告诉塚田,“神是存在的,在塚田先生身上。”为了救命而吃人肉是可以被神宽恕的。“跪在床铺旁边的加斯通的姿态有如折断了的钉子,恳切的希望塚田内心的弯曲能和自己一致,和塚田共苦。”“两天后,塚田断气了,表情出乎意外地安详。”“塚田临终前,加斯通不在旁边。护士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作者显然在说,耶稣以加斯通的形象出现,在安慰完塚田安详地离世之后,也悄然离开了,陪着塚田一起去了天堂。

三、结语

《深河》整部作品,都体现出作者无处不在的浓厚的泛神论观点。远藤不囿于天主教的绝对主义、一神论,在作品中他力挺神道教与佛教。可见远藤对泛神思想的神道教与佛教的肯定,抑或是对天主教以外其他所有宗教的肯定,正是该作品所担负的使命。多宗教共存的今天,各宗教之间平等对话与和平共处,是宗教界必须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 《深河》无疑为之提供了一个宏观正向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远藤周作.深河[M].林永福,译. 南海出版公司,2013.

[2]约翰·托兰德.泛神论要义[M].商务印书馆,1997.

作者简介:

吴桐(1975.8-),女,吉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天主教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什么天主教?
天主教社会思想对社会正义的理解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澳门大三巴牌坊传递的天主教意涵 呼叫的石头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略谈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