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中语文课外读物选择使用的研究

2018-05-07袁雨帆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义务教育语文

袁雨帆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读物的选取是一项重要内容,课外读物的定义、选取标准是什么,怎样的课外读物才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本文试做分析。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课外读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2011年修订至今,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它的新概念新举措,广大师生与教学第一线人员都在认真实践着检验着。课标中,“课外阅读”在课标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与以往相比,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及可操作性,确实是一项长足的进步。因此,本文就具体应怎样贯彻“课外阅读”,如何选择课外读物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外阅读在课标中的表述

“课外阅读”这个概念在课标中一共出现了七次。前四次是在各个学段的阅读内容与目标中提出的。分别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① 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② 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③ 第四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④ 这一组表述是对不同学段课外阅读数量进行的要求,所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的“40万字”“100万字”“260万字”是加上前面学段字数的累积还是排除前一学段已读字数。第二,具体字数应该怎样统计,也就是说何种题材体裁形式的阅读才可以算入这些字数之中?第三,这些阅读字数是最高标准还是最低标准?如果是最高标准,那学力差一些的同学最低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如果是最高标准,那这些具体的字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课外阅读”第五次出现是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具体建议的阅读教学建议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⑤

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这次修订明确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这是推行语文素质教学很大的一个进步。语文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是思维训练式的学习,不是通过单纯的做题可以有长足提高的。反而加强阅读的要求,接触更多的文本媒介,是一条通往良好语文素养的道路。但这一段要求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学生自主选择的读物怎样才能被定义为“优秀”?学生想阅读的课外读物是否需要经过老师的筛选与认可?第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否应该有一定的范例?简单的读书交流、读书汇报演讲或者读书笔记的互换是否给孩子造成了新的阅读负担也达不到促进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第六次出现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中具体建议的阅读教学建议中: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今儿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⑥

这一段虽然讲的是评价建议,但是涉及能够落实在“评价”体系的却基本没有。这一段其实是阅读教学建议中“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展开。至于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的阅读成果和阅读体验纳入评价体系中,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则没有明确指出。具体是落实到平时成绩还是算作额外的加分,怎样才能又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又不至于给学生增加新的课业负担,还有待调查与研究。

第七次对于课外阅读的解释是“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是对于课外读物的详细介绍。列举了许多门类比如寓言类、故事类、长篇文学名著等等。许多书籍列出了书名作者,这是落实到具体的好建议。但是这些书目具体哪本适合哪个学段来读还是需要商议斟酌的。并且每个学段适合读哪一类型的书,读每本大概字数多少的书也需要再考察。推荐书目还存在的一个比較严重的问题是,书籍基本是以现当代与外国文学名著为主,义务教育阶段是否该让学生去读中国古典作品?小学阶段是否可以辅以蒙学教材开始,慢慢吟诵《千家诗》到“四书五经”?初中生在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之后是否可以进行简单的古典文学阅读,例如明清散文,《左传》或者《史记》中较为简单的片段?

课标中,对于课外阅读的表述即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课外阅读这项内容,已经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重视只是态度方面的,具体怎样落实这种重视,仍然需要很好的商榷和考量。

二、课外读物的现状以及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

1.课外读物的现状分析

其实所谓“课外读物”与课内读物的界线并非那么明显。例如影响力很大的人民文出版社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从选题命名的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课外”丛书,却也冠以了“必读”的字样。“必读”有些许强制意味,也能说明这些书目也拥有“半课内”的性质,或者说可以是课内阅读的“教辅类”用书。事实上,这类图书“它确实担负着部分教辅读物的职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速度的加快,整体知识结构的建设,学生个人素质的增长以及一代人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实现,都有赖于这些课外读物或作为主要渠道或作为补充渠道来完成。”⑦

现在的课外读物市场中,以“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为样本的系列书籍占了大部分。例如:《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课外语文丛书”、《同龄鸟·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本》、《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欣赏》、《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世界名著金库》、《小学生课外文学精读》、“人之初导读丛书”等等。这样的选题还在层出不穷,让原本对于课外读物界线不清的师生家长选择起来更加混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人之初导读丛书”与其他丛书不同之处在于“打破原来的‘课外文学名著的界限,除了介绍传统的曹雪芹、托尔斯泰、鲁迅等还加入了新的内容,包括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世界名著,第一次大规模地超出‘文学的小圈子,而且不再是要学生读经典本身,而是向学生介绍经典,引导他们阅读。”⑧ 这表明,课外读物需要朝着多样化、全面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从原本课堂上科目之间分界明显的桎梏中走出来,打通各类学科之间的道路。

现在出版的课外读物还存在着“以成人的视角取代儿童视角”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读物,还是应该以青少年的视角看问题,读物应该有浅易、活泼、可读性强、图像化以及生动可感等特点。而现在大部分的青少年读物有着明显的成人逻辑思维代替青少年的形象思维、成人对社会事务的认知代替青少年的直观感受等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已经将课外阅读的任务分散到各个学段,说明课标制定者已经关注到不同年龄段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不同,课外读物的研发人员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更好地使课外读物“儿童化”“少年化”,符合少年儿童的口味与兴趣。

2.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

美国日规青少年读物出版社的总裁、发行人、兼总编辑福格曼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但能带来乐趣,同时也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增进他们对于周围世界和人们的认识。”⑨ 可见选择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是帮助青少年思想认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的选择应该有哪些标准,在我看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从所选书籍本身来看,应该是能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指导与开发作用的书籍。青少年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都在行程阶段,比成年人更容易对美好的事情动容与理解。他们比成年人可塑性强很多,却也更脆弱,更需要书籍作为精神食粮对他们进行引导与辅助。因此,选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读物除了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之外,更要富有乐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给予青少年有利的指导。

第二,从所选书籍与学生生活的关联程度来看,应该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相对贴近的书籍作为首先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例如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阅读的寓言有克雷洛夫寓言,但在2011版的课标推荐阅读的寓言中删除了这一书目。《克雷洛夫寓言》作为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作家接受了先进思想之后对于沙皇制度的批判,对于剥削制度的揭露。这些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我国当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生活背景相距较远,使学生有些难以接受。这项调整就符合了当下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状况。

第三,从所选书籍的本身构造来看,应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书籍。对于第一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形象思维是他们擅长并具备的,因此充满趣味性图像化的书籍应被广泛推荐。在语言方面,应该是直观的形象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而对于第三以至于第四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初步形成,更应该接受规范的训练,因此那些表述规范、准确、凝练,内容丰富,思辨性强,逻辑缜密,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必须读者投入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才能读懂的书籍应该占课外阅读中较大的比例。只有在课外对学生保证这种符合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书籍的推荐阅读,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外阅读的效果,更好地为语文学习服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有许多。我们需要在广泛调查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与兴趣以及结合教师的教学与课堂学习之后,更好地进行科学化的课外阅读指导,为提高青少年的语文素养做出更实际的工作。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页.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页.

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3页.

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6页.

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3页.

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0页.

⑦汤源生:《关于小学课外读物出版的思考》,《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1期.

⑧汤源生:《关于小学课外读物出版的思考》,《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1期.

⑨福格曼:《改变孩子一生的书》,《编辑人的世界》,中国工人出版社,第238页.

参考文献

[1]格羅斯:《编辑人的世界》,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2]夏正江:《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选择标准的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8月.

[3]邓利萍:《美国城市中学生课外读物调查及启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年第7期.

[4]汤源生:《关于小学课外读物出版的思考》,《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1期.

[5]钱丽芬:《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文学名著兴趣的策略初探》,《教研论坛》,2012年2月.

[6]李秀梅:《学科特色与中国特色并存的语文》,《现代语文》,2012年4月.

[7]王菊兰:《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综合天地》,2012年6月.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义务教育语文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