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综历史小论文题目解题能力提升浅析

2018-05-07张伟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提升

张伟涛

【摘要】文综全国卷12分小论文题目年年创新,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类型涉及到表格类、评述类、分析类、公示类、图片等多种类型。考试专家认为该题选拔学生效果较好、区分度较高,但变化多端的题目样式、平均分得分不高的现实情况包括大量空白卷的存在也为一线教师备考、上课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小论文 解题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39-02

提高学生解决12分论文题目能力的关键应该在课堂。只有学生在平时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得游刃有余,才可能在分析材料形成独立判断的过程中处于思维的良性轨道中,见解有力有据,史论结合自然承接,不偏不倚,真实客观,不被误导和盲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在学科素养培训中指出大道至简,历史教学要重点放在解决历史问题的学科思维过程;大巧若拙,历史思维训练要基于历史学科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自然成器,不造异端”重点是让学生有求知兴趣、求真的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要有鲜明的历史证据意识,逻辑推理要清晰、环节要紧凑,这样史论结合的成果才能符合求真的基础要求。

1.培养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能力,目的让学生对历史理解充分客观、角度多层次,分析过程清晰。囿于教师能力的不同,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充斥着轻过程重结论机械备考的现象。思维依然呈线性发展,在传统的逻辑思维模式下推到顺利。但变换为其他情景、其他材料学生思维就陷入了停顿,论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真正的历史思维,逻辑被背诵记忆的条块所取代。

例如:在讲述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过程中,课本上只显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宗教改革不是继续强化宗教信仰本身吗,也出现过宗教争端引起大规模的流血事件,神学世界观依然是信教坚持的主流思想。二者不是冲突吗?基于此,我从思维冲突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宗教改革与近代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一节微课。

第一步,抛出材料形成思维冲突。

材料一:正因为宗教改革的主观动机都是保守主义的,甚至某种意义上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所以宗教改革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弊端……第一个方面就是过于强调《圣经》的重要性,强调《圣经》的绝对正确,其结果造成了对新兴的科学理性的压抑……16世纪是一个信仰主义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高举信仰的大旗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专制与虚伪,但他是与理性精神格格不入的。

——赵琳《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材料二: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英美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

问题(1):武汉大学赵琳教授说宗教改革压抑了新兴的科学理性,人民版教材说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兴起,你能分别解释二者的观点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参考答案:

赵琳教授站在宗教改革坚持信仰第一的角度来看,认为神学信仰的强化不利于理性发展。

人民版教材认为宗教改革运动反对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为近代科学奠定基础。

结论:历史观点的获取是站在本人已有认知的前提基础之上得出的,思维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赵琳教授主要反映的是16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图景,突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权威,但同时重建了纯洁基督教的信仰。而此时的基督教信仰的确强化神学思想,从这点讲是不利于理性精神的张扬的。但历史令人吊轨的是极力反对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不经意间也会解放人们的思想,正如杨渝玲在《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中所说宗教在为自身寻求发展的同时,无意间也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土壤、营养和环境。

第二步,引申思维,打开症结。

材料三:路德的“因信称义”,更进一步坚定了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的信心,强化上帝创造的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的观念,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最根本的。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这些观念都是任何理性和科学活动的基础。

——据《Stanley L .Jaki , The Road of Science and the Ways to God 》翻译

材料四:宗教改革运动提倡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圣经 ,使得认识主体在认识世界时获得了独立思考的权限……加尔文在1543年为奥里维坦的《新约》译本(1534)撰写的序言明确指出:“《圣经》全部要點是带给我们耶稣基督的知识,而没有(而且从来没有意图)提供天文学和医学知识的绝对可靠的宝库,故此,自然科学不受神学的规范所束缚……这就鼓励了在自然阐释方面的思想独立,就像在《圣经》中解释一样。”使得人类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认识世界的方式得到了认可,从而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问题(2):从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改革对于近代科学产生发展所起的有利作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学生讨论:

认为事物皆有其固定规律,有利于认为探索未知,有利于自然神论的产生。鼓励人独立阐释自然科学,按照自己理解认识世界。

结论:宗教改革虽强化了对上帝的信仰,但是其具体思考模式却为人独立思考打开了一扇窗。虽然人们依然受到神学思想的强烈影响,但是人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与中世纪相比,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步:深化总结。(教师讲授,提升认知)

2.精练精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故在文综历史12分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教给学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不足,学生间形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学习经验,彼此交流不足,分享学习的快乐。

分享答题成果交叉再次互评试卷。一看论题是否符合主题鲜明,论题简练概括性强;二看论述是否史论结合,避免有史无论或以论代史;三看结尾是否有升华提炼。

在结尾部分,让学生首看是否与论题方向一致,避免南辕北辙;再看是否与论题高度相仿,如有则要换成更为精确或升华的表述。

3.提升史料阅读能力,形成合理的历史比较思维。横向历史作比较能发现中外之间的关联或者区域内同一个历史进程的因空间不同出现的新特征。纵向历史作比较能分析出制度、思想、社会风俗等演进变化的过程,提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阶段特征。

一些感悟:

1.新高考新材料新情景,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传播的导引者,把学生的主体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称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形似神异,画虎不成反类犬。

2.尝试把新课讲授和复习课改成小论文的思路,由老师提供问题,问题可以修改课本的缺漏可以修改过时的课本观点,再由学生查找资料,为问题寻找证据支撑,最终由学生形成结论报告,在班级分享。

参考文献:

[1]黄蓉.浅谈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3):50-51.

[2]罗裕庭.浅谈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试题特点与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2(07):92-93.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提升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