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8-05-07周国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设计问题教师角色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优势互补,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合作意义 合理组织 抓住契机 设计问题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36-02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被老师们广泛采用。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以及听课活动中发现,因为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往往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甚至背道而行。课堂虽然活跃了,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学习的时机及过程一般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学生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讨论(次数过多,而且显示了一些随意性);2.讨论的时间没有保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往往还没有进入角色,讨论便匆匆结束了;3.很多的小组讨论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和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4.优秀的学生意见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意见,多数学生成了陪衬;5.汇报通常能获得教师的赞扬,但好在哪里,学生并不明白。这些情况说明,以上的这种合作学习基本流于形式。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至今学习方式的改革的一个明显特征,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合作学习教学的主要形式,如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二、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用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在小组内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而在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小组的人数一般在3—5人之间,并且这种分组可以随时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以保证班级同学的发展。组长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等等因素。组长可以采取轮换制给每个同学以改变角色和锻炼的机会。在选择好组长后,教师要使小组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另外,教师也要考虑教室座位排列的方式,不同的座位排列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三、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1.在沟通知识的联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设法发现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内容安排都是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并且升华主题时,可让学生合作学习,去讨论,去发现,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与鲁迅先生有关,学习完本组课文时可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鲁迅先生作品《狂人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畅所欲言对鲁迅先生的看法,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感悟名作名家能力。

2.在朗读教学中,尤其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必须通过朗读来领会,很多课文,角色性很强,需要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读出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一切都不言而喻,学生就理解了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本人认为,越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时,初读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课文是通过哪三个事例来论证观点的?是怎么样来论证的?并完成表格: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每一册都有独立阅读课文,这就要求学生能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理解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完课文后可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交流,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到学生的手里,例如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挑拣出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如:课文描写一件什么事?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等等,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知识,拓展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5.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完全是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展示成果。

四、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由问题引发的。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1.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假如那天父亲不是诚实守信,把中彩得来的小汽车还给库伯先生,而是自己占为己有,那么,结果又会如何?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2.对比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的相同點和不同点,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时,问题:小雷利的“停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与现今美国发动的利比亚战争进行对比分析,体会战争带来的创伤,和平生活的重要性等。

3.发散型问题。即要求学生紧紧围绕某一方面问题,从多方面,多侧面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比如《纪昌学射》这篇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做事情要打好基础,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学习本领要谦虚,学习时要一丝不苟,学习要讲究方法等,由于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五、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在新的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和基本技能,掌握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并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并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简介:

周国旺(1967.7- ),男,福建将乐人,汉族,福建省将乐县高唐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设计问题教师角色
浅议钢结构住宅结构设计若干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