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5-07孙红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技工院校心理健康

孙红文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来技工院校加大了对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并且探索了行为引导、一体化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实践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技工院校学生在受到了高质量的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技能水平整体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掉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技工学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工院校 心理健康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26-02

一、技工学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技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普遍在15-21岁之间,心理状态正是处在一个变化复杂而矛盾的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正趋于成熟,但又未达到成熟,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消极面。这个时期学生主要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自信心和目标动力。

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经历了中考和高考失败,在中学阶段学习较差,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家长、同学“看不上、瞧不起”,听到的都是责备的语言,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受到的是不公的待遇,因此特别容易产生无限扩大自己某方面缺点和不足,认为自己哪方面都不好做什么都不行,说什么都不对。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做出低于实际的评价,久而久之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是理所应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表现,做事没有动力缺乏信心。

2.缺乏爱心,自私自利。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生活环境优越,衣食无忧并且长期收到长辈的过分关爱和呵护,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待人接物均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很少顾及别人的想法,考虑集体的利益,对家长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对同学朋友漠不关心,习惯随意支配别人为自己做事,有些同学甚至通过炫耀、捣乱、恶作剧等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个人利益和目的没有得到实现和满足的时候,甚至会做出极端行为,由嫉妒、郁闷发展到欺骗、敲诈、偷盗、打架等严重后果。

3.缺乏合作和团队意识

我们发现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在技工学校这个阶段会产生自卑自闭的倾向。对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甚至产生排斥感,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思想,甚至会尽可能的回避人际交往,对老师和同学缺乏信任,经常独来独往,特立独行,没有朋友,出现类似自卑的心理。当遇到问题时也没有与大家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意识。往往让自己活在网络世界里,热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

4.缺乏理想和追求

技工学校学生大多在中学时代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进入技工学校以后认为自己将来不会有什么前途,只能进工厂当个工人,所以学习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课余生活自由散漫,自暴自弃。

二、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利用德育课和主题班会,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关爱。

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育人更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公平公正友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一个在乎的眼神,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份贴心的问候足以慰藉学生的心灵。其次老师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青春期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老师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老师要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正能量感染学生。再次充分发挥早课和班会的作用,利用典型事例、视频影像、体验游戏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会比千万句说教叮咛更有效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他们没有感受到自己价值的体现。学校要结合学生精力充沛、喜欢新鲜事物、爱冒险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解决自私、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运动会等竞技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唱歌比赛等展示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竞赛、军训、义务劳动、拓展训练等集体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之中,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同学的关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3.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人才,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技工學校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难免会处理不当或手足无措,当产生心理问题时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排解,否则就会出现过激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技校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还应具有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能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教育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学科教师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技工学校应该配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私密的咨询场所,帮助学生学会在现实中如何应对机遇,如何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学生有心理问题并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技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坚持学生技能和心理协同发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技工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