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

2018-05-07邹远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家庭儿童农村

邹远廉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90-01

迄今为止,我国的留守儿童出现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从时间观念上听起来比较早,但在2004-2005年的时候,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才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得留守儿童在接受正常的家庭抚养权力上倍受侵害,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来说极其不利,因此,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国的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又成为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探究方面的一个重要项目和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一)留守儿童产生背景

在国际背景下,留守儿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始于大量的人口迁移以及人口流动。这也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世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南南合作特别局(SU2SSC)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斯里兰卡大约100万留守儿童至今还驻守家中。有880万-900万的菲律宾儿童与父母一方或者父母双方进行分离,摩尔多瓦预计有31%0-14岁儿童被父母双方中一方留置家中,而超过54%被双方父母留置在家中。直至2002年,墨西哥人超过13%,萨尔瓦多22%人都移民到了美国,他们的孩子则仍然呆在祖籍国家。有18%-40%的孟加农村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家庭身处外地或在外地工作;1996年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显示,孟加拉国有5930名年龄大约在5~14岁的儿童,其中有91%的儿童其父母有一方外出,当然父亲居多也占主体。在菲律宾,大约存在900万名留守儿童,其所占比率达到青少年总人数的27%;蒙古的被调查的964个迁移家庭以及非迁移家庭中,有41%的儿童是被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留置在农村地区的。

(二)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历史变迁

探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因为人口流动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現,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比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都会滋生出留守儿童的问题。站在历史角度分析,一些比较特殊的譬如像商人、官员、文人以及囚犯等流动性比较强的群体家庭一般会出现留守人口;然后就是,我国历史上有例如像走西口、闯关东等和以往的人口迁移所产生的留守儿童性质不同的是,这整个过程中出现的是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批量的人口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流动人员先从个人或个体单人的迁移减少整个家庭的整体风险和成本。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譬如华人劳工、非法移民以及留学生等一些国际人口的迁移同样主要以单身迁移为主,这些过程都能够轻易地完成内部的亲子分离,导致留守儿童产生。

(三)我国现阶段的留守儿童群体的形成背景以及成因

这和其所处的现实背景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农村的留守儿童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留守问题,其影响因素又分多种多样,也包括其自身存在的特征因素。

二、农村留守儿童影响因素

(一)受家庭环境影响

在外务工的父母因为收入低的缘故,无法开支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同时又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教育子女,另外一点就是家长以及监护人身份对孩子的实际教育能力与孩子所需求的教育能力本身产生巨大的落差。

(二)受政策体制影响

现代社会的义务教育所制定的城乡分割制教育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等影响到农村儿童的入学问题,其入学费用过高,并且规定必须在原籍入学等一系列问题直接性导致了大批量的留守儿童。

(三)与其他农村社会问题的关联性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实际上体现的是城乡差距问题和城乡发展协调性问题以及农村经济滞后和人口资源管理矛盾,他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农村家庭结构、功能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所产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关系的变异等种种问题。

(四)群体存在的持久性

实际上,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从侧面角度反映了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及经济跳动,发展失衡的现状问题。现阶段的我国的经济转型使得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时间上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双重特点,这也促使我国的留守儿童持久性存在。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措施

(一)在我国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上,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应首先从家庭教育着手,父母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进一步促进与孩子之间的心灵对话,给留守儿童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农村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孩子从心理上给予其更多的关注,深入孩子的内心,及时对孩子心理上的矛盾作以纠正:

1.父母在这方面需要有比较完整的责任意识,需要对孩子有一定的家庭教育以及亲情关爱的教育意识的基础;

2.父母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掌握孩子的及时动态,随时与孩子之间保持各方面的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3.安装电话等通过各种方式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碍;

4.作为父母应该将自己对于孩子的爱果敢地表达出来,让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爱;

5.帮助孩子构建一些有意义的人际社交关系;

6.多抽时间与孩子团聚。

(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加以重视,应对城乡改革的各种制度进行改革以及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各种制度的建立,完善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体制。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法律体制的实施及建立,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以及教育方面的责任,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以及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条件加以改善,城市教育制度中需要把进程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考虑进去;学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教留守儿童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给孩子提供或组织尽可能多的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我国目前情况下由于城乡人口大量浮动和人口流动造成的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包括由留守儿童所引发的一系列譬如这些孩子的入学问题、户籍问题,以及他们今后的就业等各方面琐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恰恰反映了我国相关部门在留守儿童问题处理上还存在大量问题,这就不得不警示我们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和警惕,加强留守儿童的相关制度体系的制定,以使得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得到进一步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

[3]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03).

[4]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02).

[5]赵虎,于治淼,杜友忠.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02).

猜你喜欢

家庭儿童农村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寻找最美家庭
新农村 新一辈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