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5-07初晓冷泽潘龙于洪伟
初晓 冷泽 潘龙 于洪伟
摘 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调节人才供需矛盾,拓展学生就业领域的重要手段。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教学、实践、就业三者有机结合,对于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春财经学院为例,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a)-0218-02
“校企合作”模式是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该模式将教学、实践、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与就业等多个环节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手段实现本科院校与相关行业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复合性和高效性一直是一个难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既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又能有效地对接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目前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三类:
(1)企业驻校模式。企业部分业务引入学校的相关专业,实行“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训”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员工,设备不足的问题,也为学校提供了真实的实验实训案例,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工作经验,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共赢。
(2)校企互动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两个环节,第一是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在校教师的理论教学优势,提高员工的理论基础和素质。第二部分是企业参与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工程师进校讲课,让学生在校园内也能感觉到专业技术的前沿、获取工程师们的实操经验,练就过硬的实践本领。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结果。
(3)“订单”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实践,实习与就业同步,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教育,以从业人员需求作为制定教学与实践内容的导向,这种合作的针对性很强,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就业率及就业稳定性。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学校方面处于相对被动的层面,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没有主动权。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原则
综合上述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利弊,本文以长春财经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提出了适用于计算机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构建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社會需求导向原则。以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对地方经济企业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本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尽可能的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知识,了解新动向,掌握新技术,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
(3)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符合现代教育技术一体化规律,教学要与教研、科研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构建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3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承担学生的校外实践和实习工作(专业实习),并对学生的成绩共同进行考核。
(2)通过与企业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跟踪新技术、新领域,带动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师资的双向交流,推动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3)开展校、企间的学术交流。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并定期与教师进行新技术的交流。
(4)横向项目合作。鼓励专业教师申报校企间的横向合作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经济发展。
(5)毕业实习与交流。从大四学生中选送优秀人才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学生亲身体会项目开发的流程,参与项目开发的具体工作,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同时企业也可以择优选择人才留用,达到校企双赢。
3.2 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从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体系。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将课程体系模块化。主要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主干模块、特色专业模块、企业定制模块,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
3.3 引入认知实习环节
认知实习环节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进行,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把握专业动向、认识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熟悉项目开发设计流程、体验真实工作氛围,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就业竞争压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
3.4 设计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及就业良好衔接,设计了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实践教学分成3个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和案例实践层),每层包含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均制定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三个案例实践层的案例均来自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保证了实践教学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4 结语
在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针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而行业企业又招工难的两难问题,本文以长春财经学院为例,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案。“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工程教育类专业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展就业领域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有效的选取合作企业、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调用企业和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优化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仕学,余廷忠,欧莹元,等.基于岗位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12):31-34.
[2] 刘利强,范波,严权峰.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电子技术,2017,46(4):10-12.
[3] 钟伯成,袁檀明,张向东,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38-41.
[4] 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