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2018-05-07朱志兵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朱志兵

【摘要】基于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情况,政府已经出台了一项很重要的惠农政策,也就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国策,这就使得农村儿童的教育开支得到很大的削减,并且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的就读机会,这就使得中国农村山区基础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一些非常偏远的山区,因为交通不便、地形复杂、语言不通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教师团队得不到扩充,而教学水平得到不到提升。鉴于此,进一步研究农村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水平与质量具备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61-02

一、提高偏远山区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一)促进山区小学生学习进步

绝大多数的农村偏远山区是没有自己的村校的,当地的孩子不能在本村上学,需要到较远的乡镇上学,有些孩子上学的路程甚至超过了50里路,这就使得1-3年级的孩子就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校学习,或是直接选择跑学。随着到乡镇小学上学的学生不断增多,校车的风险也更大了。一般能够达到建办村校要求的学校,都是相对于村和乡镇非常远的地方,这就使得学生上学非常不方便。鉴于此,倘若村里上学孩童的人数满足办校人数需求,就应该建办村小学,进而使得山区小学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而这就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因此,国家或是社会公益组织群体应该适当增加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使得农村偏远山区孩童的就近上学难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进而使得山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并且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

(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有句俗语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目前,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教育领域的发展,尤其是重视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应该不断推动山区小学课改的进程,不断促进教育模式与教育方式的创新变革,运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与方式,并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站在山区学龄孩童的角度来说,不断提升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质量与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使得他们能够享受中等教育。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说,国民综合素质想要得到强化,就应该重视山区小学教育,并且致力于山区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三)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国家兴。早在清王朝时代的时候,当时前辈先贤就意识到无知就是导致人的愚昧、国家的落后、政策的腐败等后果的根本性原因。所以,当时就有很多的先贤创办学堂,并且主张变法,他们期望可以使得社会的现状得到改善,希望国家能够更加强大,可是因为封建势力方面的极力镇压,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现今,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具备很多的不足与问题,具体表现在:缺少教育经费、教学设备老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学生家长文化素养较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隔代教育管理等。鉴于此,我们不但要重视提升偏远山区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性,还应该理解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其本身具备的开端价值,并基于此,将偏远山区小学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使得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与质量得不到保证

农村偏远山区交通堵塞,经济水平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信息交流障碍,这就会使得许多老师不乐意去偏远的山区教书。此外,由于农村偏远山区中人口并不多,而学龄孩童也不例外,这就使得现今农村偏远山区小学的生源不足,再加上教师编制配备并不科学,这就使得中国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学水平与质量一直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

(二)教师任务繁重,规范教学落不到实处

根据调查数据能够得出,中国教师每天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是9.67小时,相较于中国现今推行的8小时工作制来说,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1.67小时。甚至,在如今这个升学压力渐渐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就大部分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时间比9.67小时还要长,而这还是将教师的隐形劳动付出排除在外的。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长其实和这个岗位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学老师不但要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还应该承担起培育学生品格的重任,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积极向上、乐观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而应该长时间坚持下去。此外,老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长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就中小学教育的具体状况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应试教育,根据分数来评价学生,根据升学率来评价老师的现象依然非常常见。

(三)教师长期得不到培训,教育水平僵化

在农村偏远山区小学任教的老师,因为交通堵塞,并且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对较少,他们接触教学新措施的機会非常少,他们所运用的教案非常落后,并且教学内容非常僵化;此外,由于农村偏远山区并不具备充足的财政补贴,这就使得师资力量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基本上很少会进行农村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职工培训,这也是导致教育水平僵化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四)教学硬件设施差,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

教学条件较差,很多基本的素质教育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由于农村偏远山区的发展滞后,村民普遍对教育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又由于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这就使得小学教育设备就只有教室、黑板与粉笔,甚至有的学校这三者都处于一种紧缺的状态,更别提目前这种素质教育背景下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与设备,偏远山区小学生连多媒体教学的含义都不知道,这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就影响了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三、山区小学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历史因素

现如今,很多农村小学教育重视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掌握,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品德方面的发展。有的学校中的个别教师甚至公开容忍成绩相对优异的孩子犯错,一些学生家长在自家孩子和其他学生产生了冲突的时候,甚至会采取支持的态度。这就会使得一些农村孩童不能形成较强的法制意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还是因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均忽视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只是敷衍了事,形式化非常严重。又由于偏远山区小学远离城市,学校附近并没有德育教育基地,并且也没有构建一些完善的管理机制来制约,只是放任这种现象继续恶化。

(二)社会因素

虽然中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时间已经不短,可是这些年来,农村山区小学老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但是对学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评估,还是老师的评优或是晋级加薪,均会将分数当成唯一的参考标准,一味地追求双合率,也就是语文与数学都要达到合格的水平。此外,由于农村山区师资非常缺乏,这就使得课程设置呈现出非常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通常将语文、数学视作“主课”,而英语、品德、音乐等科目通常是作为“副课”来安排的。学校通常会非常重视“主课”,但是忽视“副课”,仅仅只是把“副课”作为一种“搭头课”,往往学生一周的课程安排表上,“副课”可能只有一两节。到了快要考试的时候,甚至直接没有“副课”,“主课”直接占用了“副课”的时间。甚至个别学校的“副课”只是在课程安排上出现,但是学生从来没有上过。

(三)经济因素

农村偏远山区具备非常复杂的地形,并且交通堵塞,与城中心的距离非常远,老师很少有机会和外界环境接触,又由于农村偏远山区在教育领域上的资金投人并不多,老师不能经常去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项培训,这就使得他们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信息,导致他们的教案非常落后,并且教育僵化的程度非常高。

四、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培育教师的崇高人格,提供教师成长机会

农村偏远山区的老师应该用饱满的热情来为教育事业坚持奋斗,构建积极向上的教育理想,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不断增强老师的道德模范作用,凭借高尚的教育事业责任心,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来偏远山区教学,进而构建拥有崇高教育理想与高尚道德素养的教师团队。此外,应该尽量促进山区教学的发展,可以制定合适的奖励机制,使得教师教育的主动性与热情充分被调动,进而使得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小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正处于长身体、接受知识的关键阶段,这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可是,如今,社会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观被市场经济的思想不断冲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教学过程是根本保证

中国农村偏远山区,因为生活条件较差,并且师资力量不断流失,教学体系尚未成熟,并且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为了使得山区小学教育不断规范,就应该科学地运用教师资源,借助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渠道,使得具备高素质教师人才愿意到山区支教,使得山区的教师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且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教给原来山区的老教师。另外,能够使得教师的生活环境与条件得到极大的保障,最大化削减教师的生活负担,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教学,不断规范教学,进而使得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强化。

(三)加强教师培训不可或缺

从事偏远山区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由于受到外界原因的干扰,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到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教学技能,长期以来就会使得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质量上不去。所以,要加强化对于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师的教学培训力度,尽政府最大的可能为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让这些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就接收到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体系,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提升山区小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要切实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上级相关的教育机构要依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降低在山区学校的编制上的要求,处理好人数较少的学校以及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的编制,每年从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当中选取一些优秀人才到农村山区小学当中担任教师,为农村山区教学的开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如此,落实好山村教师的退休养老问题,对于那些教育年龄满30年或者是满20年的教师安排退养。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党的人文关怀,又消除了现如今教育战线上的一些消极因素,让校园,让教育的工作充满了青春与活力。不仅如此,每年都要有规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师参与到相对应的培训活动当中,让教师们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的质量,转变教学风格或者是教学形式。并且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整训活动,让教师们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习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做到为人师表。鼓励教师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建立起为伟大的教学事业做贡献的思想。

(四)提供教学所需物质条件是希望

在倡导素质教学的教学背景之下,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山区教育的教学指标,增加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较为落后的办学条件,完善山区教学当中所缺少的一些教学基础设备。可以开展一些公益性质的活动让城乡小学之间展开合作教育,以此来保证山区小学教学设备上的及时补给,并为其提供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让那些陈旧的教学设备或者是硬件得到更新,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提升山区教育的教学质量。

增加教学资源以及资金上的投入,构建起教育经费直接转交给学校的管理体系,舍弃所有的中间环节,以此来避免出现贪污教育经费的现象出现,让这些有限的教育津贴真正满足基层学校的在教学过程当中的需求。更要相对应的提升教师的薪酬水平,充分激发教师的教育积极性。现如今的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但是只要我们坚信,在中国中央政府的领导之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山区小学的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水平很快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

我国提出的九年义务教学惠农政策,针对我国所有的適龄儿童。在我国的一些偏远的地区,普及知识教育是一个教师分内的职责,教师必须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保障农村当中的每个孩子都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享受与其他地区孩子一样的教学环境,保证每位孩子的身心健康。从多个层面上做出投入与完善,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五、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是我国政府针对于农村提出的一项优惠政策,不仅仅是减轻了家庭在儿童教育上的经济压力,更是提升我国农村小学就读率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以此来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但是在那些非常偏远的地区,因为教师的质量以及数量上的不确定性,教学质量也一直处在很低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因此笔者就怎样培育教师的高尚人格价值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规范教学课堂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保障教学物资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希望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这些偏远的地区的农村小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如贵,刘琼.论山区小学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卓玛才让.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3]周明.山区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新课程(上).2015(06).

[4]欧阳芳子.发展新型私塾:解决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当代经济.2015(09).

[5]李平.刍议如何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求知导刊.2015(08).

[6]张佰富.浅析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及出路.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3).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