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教育观下中专数学教育的研究

2018-05-07夏侯珺荣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夏侯珺荣

【摘要】数学是现代中专教育主要学科之一,具有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内在能力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对中专数学教育开展进行研究,为我国中专学科教学全面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素质教育观;中专数学教育;内涵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52-02

我国新时期教育转型,能够促进素质教育优化发展,进一步引导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性人才为素质教育开展理念;另一方面,又适当调整素质教育实施策略,赋予素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中专数学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观的融合,是现代素质教育优化转型的实践代表,其教学工作实际开展,实现义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为中专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了模仿参考实例。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专数学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升受教育群体知识储备量,实现受教育者思维理论意识构建为教学目的。中专数学融合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将学科教育内容归结为:其一,基础数学知识教学。即数学概念、法则、原理等数学学科的表层内容;其二,数学思维构建。即数学习题解题观念、方法与策略,并能够把握数学解题规律;其三,数字观察力与空间想象力。即依据基础性数学原理,能够对数学学习对象想象、分析,进一步明晰数学中内隐性知识内容。

二、素质教育理念在中专数学教育中的融合

(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把握

教师进行中专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环境,同时教师又发挥课堂教学主导性作用。

其一,中专教学课堂建立为民主式教学环境,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引导,同时学生也能有自己的课堂思维发散空间。例如:某中专教师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将《一次函数》关系式主动讲解过程,转变为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学习方式。教学开展时,学生辅助教师进行关系式推导,教师又针对“自变量、因变量对关系式中K求值的影响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提出多样性假设,教师结合学生建议进行理论分析,并作出课堂归纳与总结,这一教学过程达到了素质教育与数学知识教育相互融合的开展效果。

其二,素质教育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构建,也应当尽量实现中专数学教育大众性发展。中专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理解能力,尽量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换为易懂的数学知识,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学习,达到丰富学生的学习课堂,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某中职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对数学内容《三角形》中“稳定性”讲解,结合生活中三角形作为建筑固定现象,巧妙的融合在理论知识中,学生能够在中专数学学习过程中,寻找到身边的实例,能够辅助学生依据虚拟立体实物模型,达到对数学知识简单化理解,辅助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

(二)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理念在中专数学教育中的融合,体现在中专数学教学开展因材施教。

一方面,因材施教教学课堂,应当注重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数学学习理解差异相适应。例如:某中专教师对《三角形》“全等证明”部分讲解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A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好,B类学生的平面分析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A类学生的教学辅导,多以空间想象的方式,证明“三边全等”定理;而针对B类学生的教学辅导,则可以借助平面简图进行数学理论分析[1]。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应用,正是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的直接体现。

另一方面,中专教师因材施教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辅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例如:某中专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规律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描点-画图-分析”这一解题过程探究。学生在课堂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相关性概念、法则的理解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学习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实现自我研究的思维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显中专因材施教教学课堂实施的实际意义。

(三)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

素质教育理念下,中专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也要灵活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虽然情景模拟教学没有固定模式,但每一次课堂情景教学,都必须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性学习的效果,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性的作用。例如:某中专教师应用情景模拟开展《实数》教学时,将课堂设定为小组比赛,每一组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成绩,将直接對该小组的排名造成影响。学生为了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比赛名次,认真分析教师课堂中关于“实数”的提问,解析问题背后蕴含的概念、法则、计算规律知识,使本次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本次教学情景模拟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体现了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2]。

三、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的中专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是探索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素质教育理念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应坚持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设计、全面解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巧妙融合多变性的情景模拟,推进中专数学教育更高效开展。因此,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专数学教育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更进一步发展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敏青.素质教育观下中专数学教育[J].科技信息,2010,(21):293-294.

[2]朱德全,宋乃庆.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J].教育研究,1998,(0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