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学生主体 促进自主学习

2018-05-07朱金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主体新课改过程

朱金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5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们一线教师面对这新的教育理念,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促进自主学习。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认为必须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条件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验都已证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反之,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压抑,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弱化,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久而久之,甚至会危害个性的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又是可畏的。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我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拔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中发言,只要学生能当众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够向教师质疑的,我都视为是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飞跃,就予以表扬。对一时语塞或害怕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别着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会想出来的。”对回答出错的学生同样加以鼓励:“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很好,这个问题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这样时间久了,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发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蔼可亲,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你所教的课,同样他们也会很亲近你。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⑴更换教育教学观念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易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贮藏知识的容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更谈不上挖掘和发挥。这次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换教育观念,现在我们应该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看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着想。我认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⑵尊重学生3种权利

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应该有3种权利。一是参与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权利。我主要通过“五让”来实现:①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书本,进行自主学习。②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在问题被提出之后,教师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③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组讨论。④让学生从理解一句話、想办法记一个字、背诵一篇文章中寻找规律,学会观察思考。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教学境界。

二是选择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权利。我依据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注意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这样一方面能解决“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我教《春雨》这一课时,设计3项练习。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背诵课文。②由春雨联想与它有关系的事物,并说说各自的特点。③以春雨为中心画一幅想象画。这三项练习第一项必做,其余至少要选择一项做,全做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是评价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权利。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总结经验的过程,从而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评价他人要求学生能做到合理、公正。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只有给予学生这3种权利,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创设学生主动发展的时空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新课改,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靠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给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三种教法”改革教学方法

①激趣法。例如,我教《我叫足球》这一课让学生自制头饰,扮演足球做自我介绍,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②导演法。凡是能让学生演一演的课文,我都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例如,我教《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学生都成了导演,有声有色地演出了课文。在演练的过程中,学生能不发挥主体作用吗?③互相渗透法。新课改要实现学科的整合性,打破学科界线。我根据教学内容注意实现这一理念。例如:我教《我叫足球》这一课时,让学生画自己喜爱的足球。这不就是学科的渗透吗?

2.采用“三个精心”改革教学手段

①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心理学认为,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内在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因此我在备课时,认真地考虑怎样用充沛激昂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以强大的情感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自觉、充满兴趣地接受知识。

②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必要的练习能使学生获得真知,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自课改那天起,我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设计有创新意识,力争达到预期高效。

③精心钻研现代化教学技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这一先进教学技术,力争将多媒体的声、光、电引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与感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新课改过程中实践证明激活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想方设法去为教改行动,创设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条件和教学情境。变学习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主体新课改过程
论碳审计主体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何谓“主体间性”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