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

2018-05-07吴洪师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家庭学校学生

吴洪师

【摘要】小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影响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推进全民素质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积极地探寻学生们出现厌学情况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厌学的问题,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家庭;学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39-01

厌学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学工作者,帮助学生们解决厌学的问题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明确学生厌学的原因,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接下来,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展开分析,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自己在小时候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就产生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这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但是,这些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不知如何辅导孩子,只是向孩子们灌输“努力学习,不学习就没出息”的观念,给他们报补习班,给他们购买辅导书,等等。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当他们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学习的欲望,产生厌学的情绪。

2.家长的不良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受委屈”,便给了他们很多物质层面的支持,但是却没有给孩子们带来“精神食粮”。比如一些农村家长在下班后,会经常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吃喝玩乐,而这些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的一直有“上学没用”的观念,而这种对教育的轻蔑,也让孩子们逐步产生错误的观念,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农村人都开始外出打工,孩子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生活,这批孩子就成为当今社会在教育方面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留守儿童”。我们知道“隔代亲”,就是祖辈人对孙辈都是极为宠爱的,可以任由孩子调皮,导致孩子们缺乏管教。同时,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被宠爱的环境下,他们的内心也逐渐变得脆弱,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想要放弃,进而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新一轮的教改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新课标的“春风”是否吹到了农村地区呢?整体而言,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较为落后,很多教师缺乏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做支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老套。以小学数学为例,虽然新教材体现了更多人性化的教学元素,但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讲和练”的教学方法。“题海战术”提高了学生们解题能力,但是对小学生而言,无异于压榨。学生们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渐产生抵触的情绪。

在教学理念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也是相对落后的。新课程理念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把课堂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要负责引导学生怎样学就好。但就目前而言,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总是担心讲得不详细、不明白,所以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的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是机械地听、记,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時,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在学生们的面前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课堂上,特别是学习成绩稍滞后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生怕回答错了,就不敢回答,这样学习就会越来越差。再有,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指导耐心,没有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这也造成了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比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课上听不懂,课后不会做作业,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缺乏辅导的耐心,甚至还会冷嘲热讽,给这些孩子贴上了“笨”的标签,极大地挫败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广大农村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与学生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随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逐渐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探索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保留自己的童真童趣。这样,学生们才能逐步建立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学校固然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但是学生们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很多时候,家庭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的保障,教师也呕心沥血地教导学生,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在这里,我将学生本身的因素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们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形成取决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比如有些学生很聪明,但是却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种思想严重地侵蚀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第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很认真”,但是成绩却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适不适合,如果学生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学习的激情也会随之消减。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摸索出更为合适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学生有惰性心理。现在的小学生成了家里的“宝贝”、“千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学习探究就好比一场马拉松,如果没有坚韧的性格,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比如很多学生觉得课堂枯燥,就在课堂上睡觉;还有一些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产生了仇恨心理,开始讨厌某个老师,从而讨厌他的科目。

总之,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又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虽说厌学是目前很多教师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厌学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广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努力构建“家庭、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解决措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们解决厌学问题,让他们都能实现全面的发展,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以趣促学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J].张慧.华夏教师.2012(04).

[2]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学习负担过重[J].郭志芳,苏春,张德乾.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3]学校文化中的“蝴蝶效应”——农村青少年辍学现象的群体影响[J].柳叶青.基础教育.2012(06).

猜你喜欢

家庭学校学生
家庭“煮”夫
赶不走的学生
恋练有词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