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07陈燕
【摘要】任务型教学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利用教材组织话题、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本文将结合一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谈谈任务型教学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陈燕,南京外国语学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9B 第一单元Moving to Mars。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介绍火星生活。在上这一节课前笔者并没有让学生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因为在初二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文章,学生对于火星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导入话题时,通过一张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蛋屋”的照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位年轻人为什么要造这样一间房子,从而引导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上来,Moving to Mars.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两年半的学习,因此认知能力比初一刚进校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火星生活的情境。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火星生活以及科学家在探索火星生活方面取得的已有成就。阅读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如今人类征服火星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生生互动讨论出一些在未来移居到火星上的可行性方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关于火星生活的电影有很多,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脑海中对火星的固有知识,从而引起学生更好的共鸣,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一系列接近真实生活情境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来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阅读中注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用到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两种技巧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细节。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没有词汇或理解方面的问题。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放在了启发学生的思考上面。在阅读前请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思考人类在火星上生活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找到科学家们已经想到的解决方案。在阅读中,通过师生间互动,讨论现阶段科学家所提出解决方案的优劣。在阅读后,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给班上一个休学的学生Clement描述火星生活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再次放到前面所讨论的火星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上。对于这些问题,科学家已经想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再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想出更好的办法从而使得火星上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教学步骤
1. 阅读前:导入:通过对图片的讨论导入本课话题 “Moving to Mars”。
头脑风暴:“What difficulties do we have to overcome before moving to Mars?”
【设计意图】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蛋屋”照片引发学生的讨论。因为担负不起高昂的房租,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年轻人在公司附近建了个外形类似鸡蛋的小房子。被网友戏称“蛋屋”。在展示“蛋屋”内外的图片后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 你认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觉如何?2. 为什么这位年轻人会选择住在这样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地球正变得越来越拥挤。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地球再也无法支撑我们人类的生活该怎么办?引出本课话题“Moving to Mars”.
2. 阅读中:任务一:Which of those difficulties have already been solved by scientists? And what are the solutions?
任务二:Which of those solutions are not quite satisfying? Why?
任务三:What advantages does Mars have over Earth?
【设计意图】在第一遍阅读前,笔者要求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去火星上生活我们人类可以遭遇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有没有想到好的解决方法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浏览整篇文章解决任务一所提出的问题。然后进入第二遍阅读,在这一阶段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如填写表格,判断正误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细节有所了解。最后要求学生通过从这篇文章中所获取的信息来比较火星相对于地球有什么优势。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探究火星生活的兴趣。
3. 阅读后:任务一:Tell Clement what life on Mars is like.
任务二: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on Mars?二人一组讨论火星生活的利弊,并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火星生活潜在的问题想出对策。
任务三:Tour Mars in 2100.
【设计意图】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火星生活的情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能够用到课文所学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有所创新并能够生成自己的观点。任务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任务一,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文后能够跟他们的同学介绍火星生活的样子。其中Clement原本是这个班上的一名学生,后去美国游学一年因此到了下面一个年级。于是,笔者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要求學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能够给Clement描述未来火星生活的样子。相比较纯粹的复述课文,这样的任务设计真实有趣,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在了解了火星生活的情境后,紧接着的第二个任务,要求学生两两互动,讨论火星生活的利弊。学生们结合自己以前所学的关于火星的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火星生活潜在的问题想出对策。这一阶段的讨论是本节阅读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在这一任务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也是本节课的另外一个高潮部分。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表演出2100年地球人到火星旅游的短剧。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的材料中所提到的火星生活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出地球人到火星生活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发生的有趣故事。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参与面广。由于本节课教学中设计的活动情境较为真实,话题有趣,因此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地参与热情。几乎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至少一次表现的机会,就连平时课堂上最沉默的学生也有发言。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在完成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任务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地快乐。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学生最大程度地使用了目标语言进行交际。
2.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老师尽量尝试给学生创造更多地使用目标语言的机会。对于学生在使用目标语言时所犯的语言知识方面的错误采取更宽容的态度。只要学生的表达连贯,思维活跃,老师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学生就更愿意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不用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丧失语言表达的机会。因为整堂课的氛围相对比较轻松,学生们在最后一个讨论环节中的回答都可圈可点。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有较好的生成。在本次课最后的讨论环节,学生的回答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设。因为在课堂上思维的碰撞,以及在阅读时的深入讨论,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最后有源源不断的好的想法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比如,有学生就提出来说,既然火星上的万有引力比较的弱,我们不好在火星上踢足球,倒不如发明一种新式的足球,专门是球浮在半空中被人来踢。还有学生说,不用担心火星人,因为我们在以前的课文里学到过一种特殊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对人类无害但对火星人却是致命的。如果火星人对地球人不友善,我们可以用这种有机体征服他们。还有学生提到,我们应该尽量努力去和火星人做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教会我们一些在火星生存的技巧。…这些种种的回答都是我在备课时从未曾想到过得。作为老师的我,心生佩服的同时也暗自在心里为我的学生鼓掌。看到三年来他们的不断进步,我觉得自己每天的辛苦也算是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