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留守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
2018-05-07李守坤
【摘要】留守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消极沉默现象比较普遍,进而影响到英语学习效果。其沉默不仅是一个学习问题,更是一个缺乏父母关爱的情感问题,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课外学习资源获得困难也有一定关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学生、父母、老师的常态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情感问题,同时组建学习团队,提升教学策略也能起着有效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初中生;英语教育;学习困境;课堂沉默
【作者简介】李守坤,男,本科,中教一级,安徽省定远县张桥中学。
“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该群体的成长问题己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主要焦点集中于这一群体的教育上。在这个群体中,留守初中生所表现出的学习困境更复杂。在需要大量语言交流、实践与训练的英语课堂上,留守初中生“沉默”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界对此已有一定关注,龙黄珠的硕士论文就曾对此作过专门研究,数据可靠,结论可信,详于理论,但略疏于经验,有鉴于此,笔者拟结合龙氏调查数据以及本人的从教经验,简单分析留守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一、留守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学者对“课堂沉默”有不同观点,就广义而言,其指的是教师或学生以任何形式的沉默,不同类型的沉默所对应的功能也不相同。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消极行为,研究者多以后者作为讨论的对象。“课堂沉默”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其中以大学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界对此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就笔者任教近15年的观察以及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初中英语课堂也普遍存在“消极沉默”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反映不强烈,不愿参与课堂互动,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意主动发言等。
即使有些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气氛活跃,但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活跃者往往仅局限于一些少数特定同学,相当一部分同学处于“沉默”状态,这其中,留守学生是主要沉默人群,据龙黄珠调查:60%的英语教师认为所任教班级普遍存在留守学生“知道答案但是不回答”和“既不思考也不发言”的情况。对学生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龙氏对留守初中生英语课堂上回应老师的情况调查显示:20.4%的同学完全不会积极回应;33.7%的同学基本不会积极回应;48.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会主动参与课堂互动;50%以上的学生会在英语课堂上走神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英语是一门互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外语习得是一个反复训练与不断交流的过程。“课堂沉默”无疑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同学的学习效果,表现为学习能力弱,英语水平不高等,据龙氏调查:79.2%的英语教师认为留守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相对于非留守学生而言更具劣势,总体学习效果较差,在听、说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另据朱刚调查,只有20%的留守初中生“能”读出课文;超过60%的学生能够“部分”读出学习过的单词和课文;近乎20%的学生“完全不能”读出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单词和课文;甚至有71%的同学在初一时就成为英语学习的“问题学生”。
二、留守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
留守初中生“课堂沉默”的直接结果是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问题,而是情感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的表现而已。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留守初中生的年龄更高,思想更加敏感和细腻,对情感的依赖远远超过小学阶段。有的同学甚至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与他人的抚慰,而他们的父母此时却远离了他们。因为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留守初中生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不愿参加人际交往,进而导致低度自尊,性格内向。恰恰是这些不良情感和心理因素直接影了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
理想的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部分的协调统一。学校授以知识,而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恰恰是通过家庭的熏陶、教育以及监督完成的。对于留守初中生来说,父母在其生活中的长期缺位,没有能够发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功能以及学习管理与监督的责任,从而造成一些列学习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留守初中生和其他非留守同学一起接受了同等的教育,其效果也会存在区别。来自“断代”的关怀更多是物质层面的照顾,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还能勉强胜任,而对于初中生而言,“隔代”照顾者自身对先进文化的习得都有困难,更无益于对孩子学习的指导、管理与监督,也严重阻碍了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思维和能力的养成。
课后缺乏辅助学习手段,英语基础普遍弱。留守学生的生活区域大多相对偏僻,生存环境相对闭塞,经济条件欠佳。而语言习得与传播恰恰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传播工具,需要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作为媒介和载体,这些都是留守同学生活环境所难以满足的。朱刚对留守初中生课外阅读英语材料作了调查,结果显示,12%的学生表示“极少”看,79%的学生“从不”看;能够“经常”看的学生仅为9%。另外,那些容纳留守学生就读的学校往往经济条件也相对落后,也很难像城市学校那样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导致第二课堂知识贫乏,留守同学的不会、不懂也是其“课堂沉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留守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应对
高度关注留守同学的情感和心理问题。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留守同学获得较强的关注感和存在感,消除失落感与孤独感,促使使他们从对英语教师的好感转向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迁移,从而引发外在学习动机。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手段,与留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建立常态化联系,如利用微信或者是QQ等平台,组建班级群,家长群等,通过照片、语言、视频、直播、群聊等形式发布学生信息,接收远在外地的留守同学父母信息,以此拉近教師、同学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父母关爱无处无时不在,从而消除情感上和心理的落差。
组建学习团队,以集体的力量激发学习行为。由于年龄、身份的差异,留守中学生不愿意和老师或者是家长交流,但是这不代表其不愿意与同学交流。组建学习团队,恰恰是利用其乐意与同学、好友交流的这一特征,帮助其完成英语学习。可以专门建立留守同学的英语学习团队,也可以建立留守与非留守同学的混合团队,团队交流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也可以是通过网络平台的虚拟交流,甚至可以组织同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化妆”或者“匿名”交流,从而逐渐克服留守同学的“课外沉默”,为消除其“课堂沉默”打下一定基础。还可以适当运用竞赛的方法,利用学生好胜性动机来激发留守同学的表现欲望,克服其交流恐惧心理。
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课堂组织技巧与知识更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究的渴望,运用教学技巧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与发言。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呆板,举例话题不适合学生主流话题等,即使是非留守同学也會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课堂沉默”现象,更不用说是留守同学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之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如展示英文著作、歌曲、影视作品以及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英语元素等,还可以采用游戏和模拟等方式,展现英语语言自身的魅力,从而吸引留守同学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之中。
四、结语
留守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导致他们情感与心理的微妙变化,进而使得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成为一个“沉默”的群体。但是必须看到,这一群体也是一个具有独立、坚强、自立、刻苦等优秀品质的群体。在其语言学习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因势利导,从生活、情感、心理和个体差异的角度入手,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组织水平和技巧,帮助他们克服表达与交流的障碍,使之融入课堂,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取得个人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向前.论课堂沉默曲[D].阜师范大学,2004:12-20.
[2]吴颖颖.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J].英语教师,2016(15):71-75.
[3]张慧琴,张琨.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究[J].中国外语,2009(2).
[4]龙黄珠.初中留守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24.
[5]龙黄珠.初中留守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26.
[6]龙黄珠.初中留守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21-22.
[7]朱刚.留守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莒县双星学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3:9.
[8]朱刚.留守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莒县双星学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