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孩子说话
2018-05-07关勇
关勇
说到会说话的人,不得不提《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第二十回,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和袭人大吵起来。众人苦劝毫不见效,反有变本加厉之势。可巧王熙凤过来,只说了以下一段话,就把李嬷嬷撮走了——
“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
一段话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压”,用民俗去压:正月里顺,一年顺。大过年的,要图个吉利,怎么可以吵架呢!用权威去压,搬出贾母,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谁敢惹贾母不受用呢;其次是“捧”,老人家理当是最受尊敬的,同时又是最懂规矩的,别人不守规矩还要管他们呢,尊敬中暗藏了警告;最后是“抚”,为她出气,谁不好就打谁,还给足面子,喊她一起喝酒去。
可见,会不会说话,直接影响到人际交流。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话技巧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结果。看下面一段父子的对话——
“爸爸,这是什么?”
“是花。”爸爸回答。
“什么花呀?”
“烦不烦,你不会自已看……”
可以想见一句话瞬间就会使孩子跌入沮丧的状态。同样一段情境,在一位懂得与孩子沟通的妈妈那里,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
“妈妈,这是什么”?
“是花,一朵美丽的花。是什么颜色呀?”
“红色。”
“对,聪明极了!长得像什么呀”?
“象喇叭一样。”
“真棒!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像喇叭一样的!”
最后一句,孩子说出了花的颜色、形状,还会用“美丽”来形容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何愁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语言能启发人也能伤害人;能使人文明,也能叫人野蛮。家长的语言应做到:传递情感、改变心情、启发见解、撒播尊重。下面就介绍几种家长需要掌握的与孩子说话的技巧,并附有练习和参考说法。
一、先情绪,后事件
【反例】
孩子:妈妈,好热啊。
妈妈:胡说,这哪里热,把衣服穿上,小心感冒。(否认事实)
孩子:我不想穿这件毛衣。
妈妈:你必须穿,要是感冒了我可不管。(威胁)
孩子:我不穿。
妈妈:(声音提高)你敢!少说废话,快给我穿上!(命令)
在此案例中,妈妈通过否认事实、威胁、命令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正例】
孩子:好热啊!
妈妈:我知道你很热,所以不想穿毛衣。(承认事实)
孩子:嗯。
妈妈:不过,最近流感很凶的,还是保暖一点好。(关心)
孩子:但是我现在好热啊。
妈妈:我知道你很热,这样吧,你把袖子挽起来,我拿把扇子给你扇,一会儿你就不热了。(同理心)
很多家长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情绪,与孩子沟通的关键是不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承认事实、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感受,做到先安抚情绪,再谈事情,才能让孩子听进家长的话。
二、反馈信息,标明感受
【案例】
孩子放学回到家,告诉妈妈:“妈妈,我们语文老师就是不公平,我和小明的语文作业都没完成,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却不批评他?!”
不当回答举例:
1. 命令:不要怨老师,好好反省你自己,下次好好把作业做完!
2. 威胁:下次再完不成作业,就是老师不批评,我也要惩罚你!
3. 教训:你没有完成作业,就是自讨苦吃,老师批评你是应该的。
4. 预言:就是不长记性,你就这样儿了,不是读书的料。
5. 贴标签:你总是埋怨别人,就是不会好好反省自己。
6. 辱骂:你作业没完成,羞耻不羞耻?还好意思说老师不公平,像你这样,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7. 安慰:老师批评你也是为你好,你要学会理解老师。
8. 转移:别生气了,快去做作业吧,想想怎么把今天的作业完成。
正确回应:
“你和小明的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批评你,你感到心里不平衡,是吗?”
反馈孩子的语言,把孩子的话整理后重复给他听,孩子知道父母听到他的话了,有被尊重的感觉;标明孩子的感受,把孩子说话时的心理状态讲出来,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有被理解的感觉。
三、让孩子做选择
【案例】当孩子习惯性回答“不”的时候,给出几个方案让孩子做选择。
把这件衣服穿上!/ 穿这件绿色还是那件红色的?
不允许挑食!/ 是先吃青菜还是先吃鸡腿?
快刷牙!/ 今天刷牙,是自己挤牙膏,还是我挤呢?
这种方法,对幼儿特别有效。注意选项的先后顺序对选择有影响,孩子通常会选择前者。
四、代替的技巧
国家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很多家庭有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家闹矛盾是常有的事。
【案例】
哥哥在家把妹妹惹哭了,妈妈回来很恼火:“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抢走她的布娃娃,你又把她弄哭了。”
这段话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仔细推敲,问题出在最后一句。责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个“又”字,把以前的旧账全翻出来了,也說明以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一次次的责备都没有使哥哥改正。
正确的说法应当把最后一句替换掉。
妈妈:“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抢走她的布娃娃,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
“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这句话没有任何埋怨、责备,而是为孩子提供了改正错误的途径。哥哥要哄妹妹不哭,这个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一定要付出时间、精力、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惹妹妹哭易,哄妹妹不哭难,犯错成本太高,以后自然不敢轻易惹妹妹了,这是一个最好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五、用“我”信息表达
【案例】有一天你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坐在客厅里面聊天,你的孩子要在客厅看电视,他打开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让你和你的朋友无法谈话。
不恰当的回应:
1. 你把电视关掉,回自己房间去!
2. 你再不调小点,马上让你看不成!
3. 你不能把电视声音开得那么大,客人在我们家说话呢。
4.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没看到我们在说话吗?
5. 你怎么这么惹人厌烦!没有脑子啊!
6. 你是故意开这么大的声音来影响我们说话。
以上回应在语言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在内容上,矛头指向对方,要求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你”信息。当一个人被强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本能性的抗拒和情绪,导致冲突。
可以这样表达:“我和你叔叔在这谈话,电视声音太大,都听不清楚,我心里很烦。”
以“我”字开头,指出孩子问题行为,说出我心中对这一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他这些行为将会或者已经给你带来的影响。我信息的表达方法是:行为+感受+影响 。
六、尊重孩子的付出
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这道题很简单,试试看!”
如果孩子做成了,那也是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没有什么成就感;如果没有做成,那就连“简单的事”都没做好,只有自卑感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
“这道题不太容易,可能会有点难。试试看!”
如果答对了,孩子会很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较困难的事,如果失败了,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自我评价不会降低。
学会与孩子说话,不仅能与孩子有效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就是思维的方式,应对事情的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附:【家长练习】参考说法
【家长练习1】
女儿:马上期中考试了,好紧张。
妈妈:我知道你心里很紧张,担心临场发挥不好。
女儿:是的。
妈妈:这感觉是不好,我有时也会这样。我看你需要休息一下,我们下去走走吧?
女儿:算了,我还是复习吧。
【家长练习2】
妈妈:“自习课上你们班的一位同学说话,影响了你的学习,你感到心里很烦,是吗?”
【家长练习3】
今天是坐在爸爸旁邊还是坐在妈妈旁边吃晚饭?
【家长练习4】
一进屋就看到水池里堆满了盘子,让我很生气。你答应收拾的。我希望你在睡觉之前,把盘子洗好,收拾干净。
【家长练习5】
当孩子坚持要买某件贵重物品时,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它,但爸妈的收入不高,如果买了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开销,我很担心,以后再想办法,好吗?”
【家长练习6】
学滑板很有点难,试试看。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崇川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