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8-05-07
no.01199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传统媒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传统媒体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摄影媒体也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如何让摆在邮局或者报亭里的《大众摄影》从那么多杂志中脱颖而出?就这个问题,当时的编辑部商量了好几年,但是都不太成功。
闭门造车不如借鉴成功的经验,那时的编辑们经常去商务印书馆,因为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比较优秀的刊物那里都有,看到哪个杂志封面好,就买下来,厚厚的一摞放在编辑部,大家一起讨论哪个值得借鉴。那时,美国《大众摄影》、德国的摄影刊物等,都是被研究的对象。
终于,1997年年底,到了决定第二年新封面形象的最后时刻。那是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大家都没回家,把所有杂志都铺到桌面上,编辑部三楼的两个房间里,大家跑来跑去,每选出一个封面,就赶紧用电脑设计出效果图看一下,七八个人围着评论每一个封面的優缺点。一直到夜里两三点,终于定下来了,封面选用红色的线框,看上去特别突出,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大众摄影》。有趣的是,新一期的封面上是非洲草原上的雄狮,而编辑部的本意是想用老虎的图片作封面,以应虎年之景,但无奈短期之内没有找到合适的老虎照片,只好将错就错、“以狮为虎”了。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经验缺乏,最终没能实现《大众摄影》标准字体的置入问题,所以1998年1月-6月的杂志封面,“大众摄影”四个字都是用宋体字替代了标识字,直到第7期开始,才恢复了标识字。但也是从1998年第1期开始,《大众摄影》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全刊采用了铜版纸四色印刷。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摄影媒体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封面上,更体现在与摄影群体、读者群体的资源维护与情感联络上。从那时起到新世纪初的十年间,时任主编高琴带着整个编辑部几乎走遍全国,举办《大众摄影》影友联谊会。那时的编辑部就像作战指挥部,常常是一本全国地图铺在桌子上,大家逐个地区地讨论、确定联谊会举办城市。确定地点后,主编或副主编带队,一名编辑、一名发行人员外加一名联络员,提着宣传易拉宝,背着读者调查表,拖着赠送给读者的各种书籍、奖品,就这样全副武装地出发了。坐飞机、赶火车、追汽车,常常是一走半个月地在外地做联谊会,虽然辛苦,但所到之地影友们给予的雷鸣般的掌声,如雪片般一摞摞填好的调查资料,以及联谊会结束后仍然不愿离去与编辑们探讨到深夜的影友……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那段“灿烂的时光”中被深深烙刻的难忘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