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差异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2018-05-07董杰岳湘安孔彬邹积瑞
董杰 岳湘安 孔彬 邹积瑞
1.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结合长庆低渗透油藏条件,选用超低界面张力强乳化能力和超低界面张力弱乳化能力的2种活性剂,开展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1 实验设计与方法
1.1 材料及设备
表面活性剂:BA、TS,由实验室复配。
实验用油:长庆油田脱水原油,50 ℃条件下,黏度2.1 mPa·s。
实验用水:长庆油田地层水,总矿化度81 910 mg/L,Ca2+、Mg2+矿化度13 258 mg/L;室内配制长庆模拟注入水,矿化度512.17 mg/L。
实验岩心:实验室人造模拟岩心,其中柱状均质岩心尺寸Φ2.5 cm×30 cm,渗透率10×10-3μm2;非均质方岩心尺寸4.5 cm×4.5 cm×30 cm。其中,高渗层厚度1 cm,渗透率30×10-3μm2;低渗层厚度3.5 cm,渗透率3×10-3μm2。
实验设备:TX-500C旋滴界面张力仪、调频电机试管乳化器、油气藏开发模拟系统等。
1.2 实验方法
(1) 乳化能力对比。将原油和不同质量分数活性剂溶液按体积比3∶7加入刻度试管并密封,利用调频电机试管乳化器在50 ℃条件下以相同频率震荡10 min后,将试管竖直放置在50 ℃恒温箱内,每隔一段时间读取试管底部析出的清液体积,计算析水率,其计算公式为:
首先,对违法行为严肃追究。严肃查处超剂量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畜牧行政部门应该与司法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强化案件处理力度,通过严肃处理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震慑违法分子。同时,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3];其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及时处理和反馈公众投诉举报。全面推行有奖举报制度,扩大社会监督。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对不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公开其违法信息,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E=V′/V×100%
(1)
式中:E为析水率,%;V′为析出清液体积,mL;V为加入试管内活性剂溶液总体积,mL。
(2) 油水界面张力评价。应用TX-500C旋滴界面张力仪,在50 ℃时,测定不同质量分数的2种活性剂溶液与长庆脱水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3) 表面活性剂岩心驱油特征。将均质岩心饱和地层水、原油,老化24 h。水驱至采出液含水率98%后,注入0.6 PV活性剂溶液,后续水驱至采出液含水率100%,记录岩心入口、距岩心入口5 cm、10 cm、15 cm、20 cm、25 cm等位置的压力;非均质岩心实验过程与均质岩心实验过程基本相同。实验温度50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与界面性能
2.1.1乳化能力评价
乳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其析水率越小,说明乳状液稳定性越好,表明该活性剂乳化能力越强;反之析水率越大,说明活性剂乳化能力越弱。因此,可利用析水率对比不同活性剂的乳化能力。
图1为不同质量分数的BA、TS活性剂溶液与长庆脱水原油震荡乳化形成的乳状液,在50 ℃时析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1可看出,相同的静置时间条件下,BA活性剂溶液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的析水率相对较低,说明BA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更加稳定。实验结果表明,BA的乳化能力较强,而TS的乳化能力相对较弱。
2.1.2界面性能评价
从表1可看出,在质量分数为0.1%~0.3%时,BA溶液与原油均达到了10-3mN/m的超低界面张力;质量分数0.2%、0.3%的TS活性剂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也能达到10-3mN/m的超低界面张力。
表1 2种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Table1 Interfacialtensionbetween2kindsofsurfactantsandcrudeoilw/%γ(BA)/(mN·m-1)γ(TS)/(mN·m-1)0.15.79×10-31.30×10-20.23.90×10-33.80×10-30.38.90×10-33.30×10-3
结合乳化能力评价结果可发现:BA活性剂能够实现超低界面张力且原油乳化能力较强;TS活性剂也具备较强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但原油乳化能力较弱。以此乳化性能差异对比结果,使用质量分数0.2%的2种活性剂溶液分别开展驱替实验。
2.2 均质岩心表面活性剂驱油特征
图2为柱状长岩心驱替过程中,岩心入口及各位置测压点的压力变化情况。对比图2(a)和图2(b)可看出,两根岩心的水驱阶段各测压点压力动态变化基本一致。
1号岩心水驱后,以相同速度注入BA活性剂0.6 PV,之后进行后续水驱。在注入BA段塞阶段,除25 cm处测压点外,其余各测压点压力均有所上升。后续水驱阶段,各测压点压力缓慢下降。在此过程中,采出液中原油乳化现象明显,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3所示。表明乳化性较强的BA活性剂与原油在岩心渗流过程中形成了乳状液,而乳液液滴因在孔喉部位的堆积堵塞作用,导致流动阻力增大,造成各测点压力上升。
2号岩心水驱后,注入TS活性剂0.6 PV。由于TS乳化性能较差,无法充分乳化残余油,没有在采出液中观察到原油乳化现象。因此,水驱后注入TS活性剂溶液,降低了毛管力,渗流阻力下降,造成各测点压力进一步下降,表现出很好的降压增注作用。
图4(a)为均质岩心水驱后注入BA活性剂过程中,岩心各位置压力梯度随注入量的变化情况。随着0.6 PV的BA段塞注入,岩心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段的压力梯度依次升高,后续水驱过程中,20~25 cm、25~30 cm段压力梯度也出现小幅度升高。表明活性剂BA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向前运移过程中,由岩心入口向尾端,依次提高了各段的流动阻力。图4(b)为长岩心水驱后注入TS活性剂过程中,岩心各位置压力梯度随注入量的变化情况。由于TS活性剂界面张力低,乳化性较差,因此随着TS注入,岩心各段的压力梯度逐渐下降。
图5为注入BA段塞过程中,岩心内各位置压力梯度的分布变化,直观表现出整个乳化带的影响范围:随着BA注入量的增加,岩心压力梯度最高的位置逐渐向前移动。表明在注入过程中,BA与原油形成的乳化带逐渐向前运移,并不断扩大,在乳化波及区域压力梯度逐渐增大,表现出较好的封堵效果。由于0~5 cm段残余油与BA活性剂形成乳状液向前推移,该段残余油饱和度下降而无法进一步产生乳状液。因此,BA注入量达0.32 PV后,该段压力梯度有所下降。
由于乳状液滴在喉道处的堵塞作用,导致岩心渗透率减低。表2为注BA后,岩心各位置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的分布。从表2可看出,岩心0~5 cm段残余阻力系数小于1且封堵率为负数,这主要是由于岩心入口段受注入水冲刷,残余油饱和度低,无法形成足够的乳状液。同时,BA在该段降低了毛细管力,使流动阻力下降,导致该段注入水的相对渗透率增大,从而造成封堵率为负数。随着BA段塞向岩心内部运移,形成的乳状液增多,乳状液滴堵塞喉道,降低了渗透率,岩心中部的残余阻力系数为2.08。对比图5、表2岩心各段压力梯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布可发现,表面活性剂BA在长岩心内各段表现出性能有所差异,即入口段降压增注,中部乳化封堵。
由于乳化液滴增大了流动阻力,造成岩心内部驱替压力梯度升高,从而有利于残余油滴的驱动。如表3所示,表面活性剂BA提高驱油效率13.49%,而乳化能力较弱的活性剂TS提高驱油效率6.54%。
表2 1号岩心(注BA)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Table2 Residualresistancecoefficientandpluggingrateof1#core岩心段整体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25~30cm残余阻力系数1.280.551.991.432.081.530.83封堵率/%22.06-83.1449.7430.2752.0234.77-20.91
表3 两种活性剂驱油结果Table3 Oildisplacementresultsoftwokindsofsurfactants岩心编号w(活性剂)岩心渗透率/10-3μm2水驱效率/%最终驱油效率/%活性剂驱油效率增幅/%10.2%BA10.1241.3054.7913.4920.2%TS9.9839.4545.996.54
2.3 非均质岩心表面活性剂驱油特征
图6为非均质岩心驱替动态曲线,水驱至含水率98%以上,3号、4号岩心分别注入0.6 PV的BA活性剂和0.6 PV的TS活性剂。注入BA后,驱替压力逐渐上升,同时含水率波动下降;而注入TS后,驱替压力呈下降趋势,含水率下降幅度较小。
表4 两种活性剂驱油结果Table4 Oildisplacementresultsoftwokindsofsurfactants岩心编号w(活性剂)岩心渗透率/10-3μm2水驱采收率/%最终采收率/%活性剂采收率增幅/%30.2%BA低渗层3高渗层3035.1246.5811.4640.2%TS低渗层3高渗层3035.5141.395.88
原因主要是BA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在窜流层中建立了流动阻力,造成后续驱油剂绕流进入低渗区,提高了波及效率。而注入TS后,由于无法形成乳状液建立流动阻力,造成后续驱替剂继续沿着注水窜流通道向前推进,难以波及到剩余油。由表4可知,表面活性剂BA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1.46%,而TS仅提高5.88%,强乳化能力的BA活性剂提高采收率幅度相对较大。
3 结 论
(1) 低渗岩心驱油实验中,同时具备强乳化性和超低界面张力的活性剂BA,在注入过程中会产生入口段降低驱替压力梯度,岩心中部乳化封堵的效果;而仅具备超低界面张力的活性剂TS只能起到降压增注的作用,难以产生封堵效果。
(2) 在界面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乳化能力强的活性剂BA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1.46%,乳化能力较弱的活性剂TS提高采收率幅度为5.88%。说明在乳化性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乳化能力更强的BA活性剂在低渗油藏中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更大。
[1] 王伟, 岳湘安, 王敏, 等. 龙虎泡低渗透油田聚表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27(4): 42-45.
[2] 魏发林, 岳湘安, 张继红. 表面活性剂对低渗油湿灰岩表面性质及渗吸行为的影响[J]. 油田化学, 2004, 21(1): 52-55.
[3] 刘晨, 王业飞, 于海洋, 等.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 40(5): 486-489.
[4] 李瑞冬, 葛际江, 李光辉, 等. 低渗透油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2, 41(4): 415-418.
[5] 高峰, 宋昭峥. 低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机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4): 160-165.
[6] 胡小冬, 熊玉娟, 欧阳向南, 等.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2, 41(1): 79-81.
[7] 仉莉, 吴芳, 张弛, 等.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5(6): 59-65.
[8] 王凤琴, 曲志浩, 孔令荣. 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乳状液驱油机理[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2): 221-224.
[9] 王东方, 崔晓朵, 尹海峰, 等. 筛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方法初探[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4): 57-60.
[10] 周亚洲, 王德民, 王志鹏, 等. 多孔介质中孔喉级别乳状液的形成条件及黏弹性[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1): 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