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安神汤治疗肝郁气结型失眠疗效研究及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观察
2018-05-07李瑞国王占有
李瑞国,王占有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郑州450008)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节奏显著加快,学习、就业等压力的加大以及诸多相关诱因使我国人民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失眠等睡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失眠是指入睡困难及睡眠早醒,睡中易醒,睡眠低质量,日睡眠时间减少,严重的失眠患者甚至彻夜不眠等[1]。长期失眠易引发情绪烦躁、疲乏无力,甚至伴有头昏、多汗、记忆力锐减,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精神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某些内科疾病。失眠在中医属“不得眠”、 “不寐”范畴并认为失眠主要受其他病症影响,如肝郁气滞、情志郁结、咳嗽痰喘、胸腹痞满等,使人不得安卧。失眠为临床常见病,虽不属于重大疾病,但严重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顽固的失眠甚至会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本院采用针灸联合自拟安神汤治疗肝郁气结型失眠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全部入选患者以随机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本院所收治的68例肝郁气结型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之病例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药物组与针灸组,药物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24~56岁,平均(37.56±8.98)岁;病程为1个月~5年,平均(2.87±1.29)年。针灸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23~58岁,平均(37.62±9.05)岁;病程为1个月~6年,平均(3.92±1.37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全部择取病例均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之失眠症相关标准,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肝郁气结型之相关标准[2-3]。本次研究择取病例均严格遵守患者自愿原则,入选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全部入选患者中均排除:由身体疾病、创伤或精神障碍而诱发的继发性失眠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或有重症疾病的患者;严重心肺疾病、造血与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继往有酗酒史、吸毒史患者。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给予自拟安神汤治疗,方药组成:磁石、生龙牡各30 g,太子参15 g,柴胡、龙胆草各12 g,半夏、黄芩、生甘草各10 g;以水煎服,1d1剂于睡前30 min温服;20 d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针灸组在药物组治疗的同时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取穴方案:风池穴、神门穴、太冲穴、三阴交穴、行间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太冲穴与行间穴以捻转泻法,其余各穴以常规针刺,留针20~30 min,每5min施手法1次,以针刺部位有明显的酸、胀感宜;每2 d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3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之相关标准评估,同时据此评估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4]。以晚间睡眠时间> 6 h,且睡眠过程中不易被惊醒,醒后精力充沛为治愈;以睡眠质量显著好转,睡眠时间为3~6 h为显效;睡眠质量有所好转,睡眠时间<3 h为有效;以睡眠质量无改善或有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观察患者口苦、夜寐不安、烦躁易怒、多梦健忘、胸闷不舒、胁肋胀满、大便秘结、舌脉情况,各项根据严重程度评分,各项合计为中医证候积分,得分越高表明证候越严重。
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依据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症状,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5]。SAS、SDS、PSQI均以得分越高为症状越严重。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等级对比采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药物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针灸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针灸组较药物组理想,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对比[例(%)]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SAS、SDS、PSQI及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各项指标均较药物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统计对比( 分)
注:组内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
讨 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诱发失眠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心理方面的也有生理方面的。失眠的形成大多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治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失眠的主要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入睡困难,难以进入深睡眠;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睡眠质量下降,噩梦频频,晨起乏力头昏,体力精力难以恢复;对声音、灯光过度敏感。长期失眠会造成神经衰弱和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和精神抑郁的反作用又会使失眠加重[6-8]。失眠对患者最大的影响是精神方面的损害,严重的会造成精神抑郁甚至精神分裂、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其它各系统疾病,如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9-11]。失眠一症西医多以镇静、抗抑郁、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多数药物治标不治本,且亦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失眠在中医学内属“不寐”范畴[12-13]。始见于《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到《难经》问世时才有了“不寐”之词。在中医“失眠”症中,内因致病是主要的,悲、怒、忧、思、恐、惊中任何过度的情志变化都会影响肝经气机的舒畅条达,最终形成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化火,出现少寐、不寐、烦躁易怒、口苦头昏、便秘溲赤、心烦呕恶,脉弦数。肝失疏泄,情志不畅,郁久化热、热扰心神、则夜寐不安、继而不寐。因此以疏肝清热、养血安神为治疗原则。
中医发展史证明,中药、针灸对失眠症的治疗确实有效,且当代中医药治疗技术发展较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4-15]。针灸是历史悠久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人体穴位而疏通经络以调理脏腑,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安神宁心治疗不寐。肝郁气结属实证,针刺以泻法施针为主进行治疗,取肝经、心经穴位为主,辅以脾胃经穴为配穴。行间、太冲二穴可疏理肝气、泄肝经郁热,治疗头痛、眩晕、瘛疭、失眠、胸胁满痛、目赤青盲等症。内关、神门、三阴交穴调节气血,以养血调血为主,配合使用可治疗失眠多梦、提高睡眠质量。神门、足三里两穴相配可安心神、稳心脾。治疗不易入睡及睡后易醒、心悸、健忘、多梦、头晕、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色无华。太溪、风池可清痰热、补气血、化血瘀、滋阴清热。自拟安神汤中柴胡、太子参、半夏、黄芩为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功效;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降肝经郁火;磁石重镇安神,聪耳明目平肝潜阳,有助于阳以入阴,安神入寐;生龙骨、生牡蛎为中药对,有安神软坚散结、平肝潜阳的作用,用于阴虚阳亢,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症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组总有效率达94.12%,而药物组总有效率仅为79.41%,说明针灸联合自拟安神汤治疗肝郁气结型失眠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可见明确改善,但治疗后针灸组SAS、SDS评分均优于药物组;提示自拟安神汤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失眠患者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估均有所改善,说明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均可有效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而药物联合针灸治疗的针灸组患者PSQI评分优于药物组;充分的说明了针灸联合自拟安神汤对于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解除或减轻入睡困难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但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药物组;提示针灸联合自拟安神汤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肝郁气结的相关症状,为治疗失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保障。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自拟安神汤治疗肝郁气结型失眠疗效确切、理想,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症状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1] 田鸿芳,王 雷,周清辰,等.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评价[J].中医杂志,2016,57(22):1929-1933.
[2] 罗艳丽,富作平.针刺治疗失眠症64例[J].陕西中医,2017,38(3):389-39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0-2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5] 李婉妮,闫菊娥,李 玺,等.小剂量奥氮平对住院患者焦虑失眠缓解作用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2):1663-1664.
[6] 李 进.氟西汀与小剂量多虑平配伍治疗激越性抑郁120例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83-84.
[7] 尚叶芳,闫俊生,史圣华,等.针灸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41.
[8] 张祖煌,刘振华.针灸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10):1420.
[9] 周艳丽.中医针灸配合中药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21(6):478-480.
[10] 朱 尧,夏 伟,顾 宁,等.中医论治失眠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6,36(3):320-324.
[11] 刘罗冀,张 虹,丰 芬,等.从肝论治失眠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5,30(1):114-116.
[12] 刘 萍,诸毅晖,张元庆,等.针灸治疗失眠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2):245.
[13] 孔 熠,王爱芸,尹建伟,等.失眠症现代针灸的腧穴谱[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1049-1052.
[14] 王 艳,李 萍,文琪琦,等.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7):768-772.
[15] 杨明晓,杨 洁,赵 凌,等.基于失眠症病机多样性的针灸临床选穴思路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3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