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有机多元布局 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峨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局实施山区现代农业工作的具体举措

2018-05-07赵厚峨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2期
关键词:种养现代农业贫困户

□赵厚/峨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局

1 结合发展现状,调整总体规划布局

1.1 围绕“三区多园”,进行产业布局

峨边彝族自治县农业局对县各乡镇农业进行了整体布局。科学布局高、中、低3个产业示范带,重点发展“5个3”生态产业:高山蔬菜2 000.00 hm2、三月竹2万 hm2、马铃薯2 000.00 hm2、各类干果2 000.00 hm2、多种中药材2 000.00 hm2。推动北部构建种养循环区、打造休闲养生地,东部构建山水体验区、打造天香富贵地,南部构建林药种植区、打造彝乡神往地。

1.2 围绕“四条环线”,进行产业布局

在全县基础条件好的乡村,“串珠式”连片开发,在毛坪镇建华、五渡镇胡坝等8个村种植牡丹200.00 hm2,发展猕猴桃、柑橘、高山蔬菜等333.33 hm2,建设“花-果-蔬”产业环线;在新林镇卷木、红花乡同心等7个村发展脆红李、胭脂脆红桃、高山蔬菜等533.33 hm2,建设“桃-李-蔬”产业环线;在宜坪乡草坪、庙岗等4个村发展枇杷66.67 hm2、蜡虫66.67 hm2、高山蔬菜200.00 hm2,建设“果-虫-蔬”产业环线;在黑竹沟镇底底古、西河等4个村发展山桐子等中药村200.00 hm2、复壮竹333.33 hm2,建设“药-椒-竹”产业环线。

1.3 围绕“三河流城”种(养),进行产业布局

围绕大渡河、官料河、白沙河流域发展特色种养,在黑竹沟镇、全岩乡等相邻乡镇修复壮大三月竹,发展中药材和藤椒基地等,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在沙坪、毛坪等相邻乡镇种植高山蔬菜2 000.00 hm2,在红花乡连片种植脆红李133.33 hm2;在新林镇、白杨乡分别种植胭脂脆红桃100.00 hm2、脆红李33.33 hm2,发展高山蔬菜 133.33 hm2;在新场乡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园,种植果蔬100.00 hm2,配套建设年出栏肥猪2 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在大堡镇桥楼村建设特色冷水鱼养殖示范园;在万坪乡建设“峨边花牛”保种园,辐射带动了“峨边花牛”保种800头。

2 完善经营体制,创新现代农业机制

创新驱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基础。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提高供给效率和竞争力的两大推动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加快补齐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短板,突出重点,着力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建设。

2.1 发挥农投公司辐射带动作用

峨边县积极发挥惠康农业投资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捆绑整合了各类产业资金、涉农资金以支持农投公司发展,根据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和市场需要,建设种养基地,实行“公司+项目+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示范带动农户开展种养。2018年力争新培育乐山市级以上合作社5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注册家庭农场1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4家,推动专业种养。

2.2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体制

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龙头引领,五统一保。四川峨边五旺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贫困户的冬闲地,采用“统一供种、统一播栽、统一管理、统一购险、统一回收、保障收益”的模式,在10个乡镇的36个村建成了有机疏菜基地1 333.33 hm2,实行保底价0.6元/kg回收,直接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 400元/年。

农户寄养,龙头运营。峨边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新希望集团公司合作,建成年存栏2 500头的种猪场,年产仔猪5万头,统一配送给贫困户饲养,免费提供饲料、技术、防疫,育肥猪出栏按肉料比统一回收,保证贫困户每头猪有200~300元收益。

支部主导,订单生产。宜坪乡宜坪村支部组建专业合作社,利用彝族地区冬闲撂荒地,与农户抱团发展,采用订单生产模式种植疏菜,既改变了传统只种1季作物的习惯,实现了彝族地区耕地利用由一熟转向多熟,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据悉,宜坪村年均种植100.00 hm2,以0.6元/kg的价格收购,带动彝区58户(其中,贫困户16户)户年均增收12 000元。

公司托管,合作经营。引进乐山金鸿农牧有限公司与村“两委”和专合社合作,统一将羊羔托管给贫困户饲养,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出栏时增重部分和生产的羊羔按照8∶2(贫困户占8成,公司占2成)的比例分成,贫困户按一户饲养10只计算,户均每年可增收8 700元。

大户带动,借鸡生蛋。宜坪乡庙岗村养殖大户廖丽华与145户贫困户共同成立“丽华专业合作社”,将育成鸡免费发给贫困户饲养,并统一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每户贫困户饲养30只,每只年产150~180枚蛋,专合社按1.8元/枚保底回收,直接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 000元以上。

3 建好品牌经济,打开峨边农业新视野

品牌建设和文化包装是促进农业产品提档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创意设计,将优良的环境、优质的产品、优势的产业整合起来,融入文化要素,形成涵盖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等消费者竞相追逐且不可替代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提高产业档次。

峨边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天然、安全、绿色、营养卫生的理念发展企业;坚持质量起步、认证上路、品牌开品牌的发展思路,以生态、绿色品牌为发展方向,广泛宣传推介“名、优、特、精”农产品。目前,峨边县已成功走向市场的品牌有“高山老鹰茶”“森林蕨菜、榨菜、香辣酱”“深山花蜜”“峨边烟熏牛肉”等,这些农业品牌深受消费者和市场青睐,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托电商运营服务中心解决“销”的问题。2018年,将继续整合95家微商平台资源,将县内的1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349家专合社、62家家庭农场加入联盟,构建电商扶贫体系,实现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全网销售。打造微商、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培训孵化、电商运营、“峨岭云边”品牌产品展示3大服务中心;逐步完善电商物流、农产品上行、人才培养、平台服务4大保障体系;健全基地供给、批发市场、仓储物流、连锁超市4条流通网络;采取“线上订单”等模式,实现“以销定产”。

4 推进农业改革,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品种,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等注册认证。推广“峨岭云边”公用品牌,提升雪山玉芝、金凤凰、竹海、黑竹沟等企业双品牌市场影响力,提高“峨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围绕“游”规划“两河”观光带;围绕“购”发展茶笋绿色农产品;围绕“吃”挖掘农家特色餐饮;围绕“住”打造87个新寨、134家乡村特色民宿;围绕“行”新建道路701 km,完善农村路网;围绕“娱”挖掘“甘嫫阿妞”“毛坪山歌”,增添文化气息、乡土风情、农事体验,推动农旅融合全要素聚焦,向“商、养、学、闲、情、奇”旅游6大新要素嬗变。

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四川五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生产、加工、包装、贮运一体化加工企业,推动绿色农业加工业发展。2018年,计划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10%以上,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 288元以上。

猜你喜欢

种养现代农业贫困户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