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被电视骗了,这才是真实的清宫生活

2018-05-07橘玄雅

中外文摘 2018年9期
关键词:省亲太医旗人

□ 橘玄雅

(摘自《周末》)

近年来,电视荧屏少不了清宫热戏,除了曲折动人的剧情外,剧中人物的日常起居生活也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清宫的日常究竟是怎样的?

想进清宫要过四关

想要体验宫廷生活,至少要先进入清朝宫廷,最常见的是外八旗选秀之路,即便这样也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搞清身份与条件,虽然理论上外八旗的所有旗人之女都能参加外八旗的选秀,但是随着旗人社会人口越来越多,阶级发展越来越复杂,外八旗秀女参选也就逐渐有了门槛。所以,不同时期的要求不同。

第二步报名待选。确定了身份,规避了禁例,有了参选资格了,接下来就要“报选”。旗人有自己特殊的户籍。旗人一落生,便在旗档上有记载,这种关于人口的档案又叫“花名册”。家人算着您虚岁到十三岁了,便会去找牛录额真“报选”,正式将您写进本旗本佐领的秀女单子里,准备选秀。清代规定,凡是符合选秀要求的外八旗女子,只有经历过八旗选秀,被“撂牌子”之后,才有自由婚配的权利。所以,外八旗女子这一生之中是必须要经过选秀这一关的。

第三步参选,之后您得知,自己是八月初四参加选秀,那么在八月初三时家里就要开始忙碌备车,为了体恤那些家境不好没有车用的人家,从乾隆朝开始还特赐给每户秀女家一两银子用来雇车。八月初三这一天的半夜,您就要乘车从地安门进入皇城,到神武门东栅栏之后根据官员们的安排,按照自己的顺序停下车辆。清晨,神武门打开,您这些秀女就依次下车,列队由太监带入宫内。

第四步中选之后,参加外八旗选秀的秀女,要么被撂牌子,要么被记名。如果被记名的话,有可能最终还是被撂牌子,有可能被指婚给宫廷里的皇子皇孙,有可能被指婚给近派宗支的宗室王公,还有可能被指婚给当朝大臣之子,而最后的一种可能,就是选为主位成功进宫。

宫廷的日常极其枯燥乏味

既然是要在宫廷中生活,各方面的物品自然都需要。从最直接的金银、布匹、毛皮,到每天的肉类、菜蔬、米面,乃至于鸡蛋、豆腐等副食品,还有炭、蜡、油、茶等,您生活中需要的一切,宫廷都会供给您。不过根据位分的不同,所获得的生活用品数量也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就算是最低定额的生活用品,也远超过宫外的小康人家。

您既然是被选入宫中,即是“主子”的身份,宫廷会配给相应的奴仆。宫中的奴仆主要即是太监和宫女,其数量同样是根据位分的不同有所区分。

清代宫廷的生活大致由两种日子组成,第一类是特殊日子,比如说庆典啊,过节啊,祭祀啊,但是这种特殊日子通常都会比较乏味,利益性质特别强,经常是在十分辛苦的行礼活动之后,以十分礼节性的宴席作为结束。

另一类则是普通日子,也就是所谓“宫廷的日常”。除非生了病,一般情况下作息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天起床之后,手下宫女太监等先来请安,之后伺候主子梳妆打扮一番,喝一点茶,吃一点点心、甜品,就要准备去各处请安了。清代世家讲究晨昏定省,宫廷也不例外,若宫中有皇太后之类的大长辈在,早上便一定要去请安。若没有皇太后等长辈,则就要到皇后处去请安。当然如果已经成为宫廷最大长辈的身份,坐等别人来请安就成了。

“请安”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并不那么简单,不要想着几分钟就能完事儿。

时间到了中午,要用“早膳”,实际上即是午餐。用过午餐,还会有果盒之类的,是水果、点心。再之后,可以在宫廷转一转,后花园什么的都是比较适合的去处,稍微溜达溜达,就回自己的住处歇午觉。午睡一两个钟头起来,再用点果盒,仆人跟着您从住所出去,再到皇太后、皇后那里请晚上的安。之后用一用晚膳,再聊聊天,休闲一下,便准备睡觉了。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一旦入宫就和过去说再见

宫廷里的娱乐活动除了各种节庆之外,主要就是在后花园溜达,以及在屋里搞点文体活动。

一旦您入了宫,在人事关系和经济上就都跟本家进行了切割,本家的任何仆人以及任何财产都不允许随进入宫廷,而在宫廷的一切人事、经济关系则一概不能给予本家。只能“每遇年节或家中偶有事故,太监、宫女首领可奉主命前往外家探慰”而已。

朝廷每月给您的俸禄,其作用主要是让您赏赐周围人的,当然您可以试着通过太监、宫女往本家送,一旦被发现就要被论罪。

出宫省亲只存在小说里

自从清代后宫制度规范化了之后,宫廷中人回家省亲就没发生过。《红楼梦》里面有“元妃省亲”的故事,但是那显然是虚构的。

清代只允许家人入宫“会亲”,条件也是比较苛刻的。很多民间传说也说过省亲的事情,比如有人说在慈禧太后母亲去世的时候,她曾经回家祭奠,而事实上查询当时的官方记录以及档案,这些行为都不曾存在过。据说入宫会亲的后妃亲属,也不能居住在宫廷之中,而是住在故宫东北角角楼下的小院子内。顺便一提,“清宫”有记录的第一次“省亲”,应该是端康皇贵妃因其母七十大寿回中老胡同的本家省亲,那一年是1924年,清帝已经退位十余年了……

另外,清宫太医其实也并不像清宫戏里那么神通广大。

首先,清代太医院这个衙门虽然等级并不高,但是以人数来讲是个挺大的衙门,下分五科,即大方科、小方科、外科、眼科、口齿科等,医生也有数十人之多。所以不会像清宫戏里一样,无论得什么病都是同一位太医来给看病,而且如果不是小病的话,经常是数位太医一同会诊,就更复杂了。何况,太医看病时候所有脉象、用药都要详细记录,经过太医院领导的审批,才能执行。在配药、熬药的时候,经常还要由太医院的医官和宫内药房之太监互相监督着共同进行,以防出现问题。

猜你喜欢

省亲太医旗人
重庆图书馆进驻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展览:带当年存托文献回家“省亲”
满族八旗被革命
中国驻印大使夫人“省亲”记
太医不好当
莆田的女儿带着台湾女婿孩子省亲了
奥巴马7月回肯尼亚“省亲”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
审判“刘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