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之我见
2018-05-06曹宇徐强
曹宇 徐强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19-01
未来是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是孩子们全新的家园和战场。孩子能否成为未来的主人,能否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心理健康教育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生活、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教师责无旁贷,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自己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乐观向上,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爱岗敬业,在各方面注意为人师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教学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尤其更应关怀单亲的学生。工作中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妥善处理学校班级各种问题,用自己高尚的品德、率先垂范的人格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教师、家长配合教育,助力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教师和家长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注意方式、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采取"粗暴、忽视"的态度对待。有些家长常常严酷地打骂体罚孩子,造成孩子怯懦、盲从不诚实,缺乏自我或自尊心。还有的家长过分袒护孩子,怕孩子干不了,什么也不让做,处处包办,造成孩子软弱、胆怯、被动,缺乏合作性与独立能力。还有的家长把教育学生的责任全部推向学校,不关心学生的发展,造成学生任性、固执。
因此,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和家长应掌握其心理特点对他们采取主动、和谐的说服疏导的教育方法。要耐心地引导、劝导。以培養他们独立合作、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大胆竞争的精神。教师和家长多取得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相互配合,对学生身心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3.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3.1 以丰富的情态示范,激励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而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或做其他小动作,这时教师投去关注或严肃的目光,或走近该生的身旁等,进行暗示或警告。这样既不占用教学时间,又及时提醒了学生,避免了因为当众批评学生而使其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或逆反情绪等。教师热情的目光能传达期待与鼓励。赞许的点头、会意的微笑、亲切的抚摸都能鼓起学生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以诚挚的语言,鼓励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近代教育学家夏盖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积极创设爱生的心理氛围,要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心中有我"。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对学生的失误要有高度的忍耐心。尤其对一些中等生、后进生更要处处留心,善于捕捉,在看似平常的小节上抢镜头,甚至可以小题大做,及时给学生一些由衷地赞许,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我也能好起来"的心理。在一次庆祝元旦联欢会上,我发现中等生张某竖笛吹得好,我立刻决定请他为同学们再演奏一曲。《梁祝》一曲完了,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我以此为契机,找他谈心:"你的演奏很成功,你胜利了。如果你能把学竖笛的精神和劲头用到学习上,也一定能学好,你在全班同学面前会更增添一份自豪。"从那之后,张同学的书写进步了,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多了,单元测试成绩也有了明显地提高。这一小小的举动,对老师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在张同学的眼里却似冬天里的太阳,使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与鼓励,在同学们面前找回了成功的勇气,树立了胜利的信心。
4.利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4.1 创设挫折情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各种途径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尤其在困难面前,遭受挫折时,仍充满信心,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4.2 教给对待挫折的技巧,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何对待挫折,教师课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挫折可能是自己过失造成的,于是往往产生过多的自责,认为自己蠢,认为自己没有脸面见同学、见老师、见父母,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这时,自己应主动约几个好朋友打打球,唱唱歌,听听音乐,主动把失败的痛苦向父母、老师、好友倾诉,从中得到解脱,得到帮助。每经受一次挫折,都要想想是怎么回事,通过冷静分析弄清造成挫折的原因,从而积累经验,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样,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心理训练,为心理正常健康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人生观、教育观,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