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2018-05-06马连花
马连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42-01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教育改革以来大家一直关注并且致力于探究与实践的核心,关于什么样的课是好的,教育改革之处,也存在着争议。现代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成果证明:一堂好课不是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魏书生说得好:"老师的作用是让学生会学习,课堂上要站在学生的后面,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也经常认真思考:我们的课堂究竟应该干些啥?是教师的侃侃而谈、激情四射的演讲吗?是提问、提问、再提问,让学生围绕着我们的问题忙于应付回答吗?是教师记住每个环节的每一句话,按部就班实施教学过程吗?还是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被动接受新知识吗?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无需置疑,只要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年龄特点,违背了学生的主观意愿,课堂必将是死气沉沉,学习也必将是被动的,更不要谈什么学习兴趣了。
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堂课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所感悟,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的目的是"不教","学会"的目的是"会学"。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已有的能力基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或者模拟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可大包大揽,更不能用教师的思维代学生的思考,否则,学生极易养成思维的惰性。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
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设计要利于向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二是能力,包含学习方法以及动手操作等为学习本课新知识而设计的学习能力的有效铺垫。
2.要重视情境的创设
情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设现实生活中的与本节数学学习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应用数学,这种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要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另一种是创设生活中的模拟情境,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形式,教材中给的学习模拟情境如果不适合本班级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现实,重新创设生活中的模擬情境。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注意切实引领学生走进情境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处理要机动灵活,围绕情境及时开展拓展与运用。
3.要重视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课堂一般都是在情境中呈现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力求让学生独立处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真正弄懂了数学信息才能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提出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只有读懂信息,会提出问题,才是真正走进了预设的情境之中,也才会达到学习生活中数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发现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发现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个教学环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甚至在学生还没有弄清情境的内容、现象时,就马上提问,处理匆匆忙忙,造成个别好学生回答,其他大多学生听答案,根本没有动脑思考的现象,又怎么能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呢!
对于提出数学问题,应该让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力求独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切忌直接就把问题呈现出来,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严重!
解决问题是一节数学课的核心环节,新课标明确要求让学生独立探究,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加强巡视,及时进行必要的个别指导(这也是提差的关键时刻),及时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随时把握进程,把握全班交流的时机,当充分了解了学生自学的情况后,才能在汇报环节做到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汇报、交流、再汇报的过程中,真正呈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运用,真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要善于培养与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汇报时要讲清楚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说清楚所运用的方式方法,让好的学习方法达到全班学生共享的效果。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要急于形成数学结论。新课小结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方法。在教学小结环节,数学方法、法则、概念等结论的形成一定要让学生去总结、去概括,教师切忌代劳,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许对知识与方法的总结不是那么规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学习概括,形成习惯后自学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4.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要有练习量,要利于形成技能技巧。练习题的设计最好能体现学习方法的巩固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