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8-05-06滕秀萍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介绍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意义与作用,并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规律等方面阐述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阅读、书写、思考几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希望借此来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53-02
1.引言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张国忠认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习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根基,也是必须下大力气才能学好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探究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2.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概念与学习特点
2.1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概念界定。"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经过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向。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的,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经过多次重复练习而逐步形成,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
2.2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特点。首先,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具有被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相当被动。其次,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具有模仿性。教师或者受表扬的同学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再次,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具有不稳定性。
3.小学生语文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
3.1 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但限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得到好成绩,只有10%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其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
3.2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他能否自觉地形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但学生由于年龄小,性格不稳定,他们不能明确的认识到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因此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又一任务。
3.3 教师的文化素质。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亲近的老师。其中很多学生是因为老师有渊博的知识;较少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让他当小组长管别人等因素。而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则有以下优点:亲切的谈吐、关爱学生、拥有多方面的才能……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3.4 家庭环境的因素。
3.4.1 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家长是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办,久而久之,孩子从行为上就很难约束自己,在学习上就会变得不思进取,一旦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4.2 期望值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对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考虑其承受能力,强迫学这、学那。这样就使孩子整天处在"高压"的状态下,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
3.4.3 重"言"轻"行"。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往往说得多,做得少。要求孩子学习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可自己却不曾做出榜样。
4.小学生语文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与途径
4.1 小学生语文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则分为三个学段,各个学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内容的着重点也各不相同。
第一学段(1~2年级)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事物上。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第二学段(3~4年级)
三、四年级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迅速发展,是培养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
第三学段(5~6年级)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再盲目的接受教师的权威。教师要培养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4.2 小学生语文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4.2.1 书写习惯的培养途径。
(1)培养小学生的书写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要让他们喜欢写字,就必须重视學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定期举行作业展览,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表扬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
(2)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写字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边示范边指导,教学生做到"三个一"。
(3)教师的榜样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地示范、练习、巡视、指导,手把手教,力争使学生笔笔到位。
4.2.2 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明确目的。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去培养诱导,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学会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与习惯。宋代学者朱熹指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深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读书訓练。
第一,教师要正确示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经常示范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二,提示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第三,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叶圣陶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阅读中,培养学生随时把想到的写下来,这些都是作文的经典素材。
4.2.3 思考习惯的培养途径。"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教师要善于创造温馨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紧张感,才能大胆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可以通过课堂演练、即兴演讲、辩论、表演等培养学生从"敢说"到"想说"再到"乐说"的习惯。例如,一位老师在博客中写道:一次讲完《将相和》我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大部分同学喜欢蔺相如,少数喜欢廉颇。突然有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其他学生都笑他,他很尴尬。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重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后,十分高兴。
这位教师的积极肯定评价,调动了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
参考文献:
[1] 任苏民.论叶圣陶关于义务教育的思想[J].中国德育.2010年第11期
[2] 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60
[4]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
[5] 江平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2
[6] 余昱.走向学校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83
[7] 郑盛财.浅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OB/OL].
[8] 朱雅芬.浅谈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OB/OL].
作者简介:
滕秀萍,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擅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