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18-05-06秦海英
秦海英
【摘 要】财政部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这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规范管理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单位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还存在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欠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信息沟通与绩效效果不佳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体系不完备一些诸多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单位具体的实际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的方案和对策进行分析,本文从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查找风险点,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相关信息沟通与绩效评价,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与评价工作方面加以对照分析,确保将经济业务活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1.国家对内控工作中相关法规制度的相关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继修订公布实施,2012年11月,财政部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1月起全面实施内部控制。2015年11月,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逐渐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做好财务内控工作。
2.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以及行政事业的收费。目前又逐渐步入了以多渠道方式进行筹资的经营模式,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业务拓展的要求,使单位事业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规范管理和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单位协调、持续快速发展,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根据单位内部管理实际情况,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风险为导向,实现控制目标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包括静态目标和制度,也包括动态措施和程序,单位要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涉及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控为业务层面内控提供环境基础,主要包含5个方面:建立内控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对内控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相关要求、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加强内控。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涵盖了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建设项目和合同控制。一般由主管财务工作的部门负责担当单位内控牵头部门,针对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过程中涉及的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时间比较短,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参加过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内控制度的培训学习,对于有关的专业性知识没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认知性,还有的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没有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引起重视,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属于无关紧要的事项,甚至对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抵触思想,由于职业道德缺失和专业素养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加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难度。
2.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一切与经济相关的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随处可在,因此进行风险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由于传统财务工作意识的影响,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足,忽视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风险。平时不多学习新的财务管理工作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不够灵活,不能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单位的发展不仅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3.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够不完善
2012 年《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完善,但是在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以及合同控制。这些经济业务活动都与资金有关,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资金,单位负责人、财务会计负责人一般比较重视财政资金的争取,对于争取到了财政资金之后,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绩效考评激励不足。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工作素质大部分比较普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定期提供财务报告意识,单位里的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只被看做单纯的记账人员,对单位内部的决策甚至没有参与权,更没有能力去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还有可能会使会计工作更加复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有待加强。
4.信息沟通与绩效效果不佳
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确定、执行信息等財务信息不能及时地传递给相关业务部门,内部信息的不畅通、业务的独立性使各信息局限于内部,无法共享。信息的封闭使得业务部门不能有效参与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参与和实施内部控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活动的运行效果,各部门将不能做出绩效评价,或者使绩效效果不佳。
5.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还不完备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工作效力较弱,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监督部门,内部监督没有较强的独立性。会计内部的监督工作通常是事后控制,在执行方面较为被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下属单位多,业务涉及面广,专项资金项目多,金额比较大,由于人员的短缺和审计资金的紧张,行政单位在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中也不能完全提高会计内部监督的工作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改进的方案和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高度重视,财务人员的岗位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岗位,财务工作也与其他岗位互相牵制。财务人员能够对资金的使用、项目收支的进度进行检查和监督,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进行反馈。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确保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创新的主体。单位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尤其是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其与之相关的职业道德,让财务人员了解单位的工作规划,参与重大事项和相关合同的签订,为单位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和财务信息,使财务人员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全面贯彻落实财务内部的各项控制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手段充分发挥出来。
2.加强风险管控意识
(1)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包括:单位经济活动不合法不合规、国有资产流失、资源使用效益低、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发生舞弊或腐败现象以及其他风险。在进行风险识别后,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方法,组织人员对识别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价,主要关注高风险流程节点的控制。
(2)查找风险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六大领域均为重要的风险点,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做好财务和单据的控制,做好内部控制风险点及控制流程图,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重点是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具体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流程和相应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相关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并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也要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防范排查行政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3)运用方法进行风险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实际情况,提高财务人员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把内部控制贯穿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努力做到用制度规范办事情,建立实施风险防控管理手册,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进一步完善重大经济事项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能力和要求。控制风险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
3.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经济活动风险防范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没有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财务制度将无法实现有效的内控,单位要根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实施的标准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针对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六大经济业务活动,梳理相应管理制度流程,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的职能性质、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有效分离和实施,实行岗位责任制。单位内部要按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采取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各司职责,防止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各项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在各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加强相关信息沟通与绩效评价
(1)加强信息沟通。根据国的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组织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以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和有效。信息沟通是具体业务与财务相关内容在形成信息和信息传达方面需要有的内控约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与其他各业务部门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促进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提供财务信息,定期将必要的信息进行核对,将财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业务部门,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
(2)做好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做好相关的绩效评价,绩效是财务事项发生的后果是否能够满足和达到投资者的相关要求。单位要成立单绩效领导小组,确定每个部门有专人负责绩效管理工作,加强对“人、财、物”的有效管理与使用。设计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单位已经制定的评价目标值,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从多角度、多维度动态监控绩效的执行情况。在资金管理方面,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注重资金投入的绩效产出,绩效管理从编制预算到资金支出后的评价贯穿整个项目运转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不仅要重视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公共属性,所以内部控制目标还要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方面引起重视,单位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供更好地服务水平和能力,保证投入较小的行政资源实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5.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与自我评价工作
(1)内部的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必须加强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建立运行监督机制,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协调有关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准确和真实。调动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在工作中为单位的顺利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利用组织开展的财政财务专项审计监督,发现单位内部控制缺陷、督促其限期整改。并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业务管理流程实施情况,列为日常监督的重点工作内容,实现管理、控制、监督,有效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发挥好机构监督作用。
(2)内控的自我评价。内控自我评价是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基础上,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结合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内容,对部门收入、支出、政府采购等业务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校验。结合财政、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对预算决算、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管理等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结合内控工作中的日常运行情况、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自我评价报告,指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余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52).
[2]卿文潔.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52).
[3]郭靖,李敏.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改进[J].财会月刊,2016(10).
[4]褚姿婷.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