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亲人离世成为婚姻的暗礁

2018-05-05刘琳琳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亡者至亲伴侣

刘琳琳

李蓓是东北姑娘,王安是浙江小伙。一个风风火火,一个细腻多情。婚姻的路走了8年,虽然磕磕绊绊却也不乏温情。直到一个惊雷劈来—李蓓的父亲突然离世。王安赶回家,看到哭肿了眼的妻子。他默默订机票,收拾行囊,一路陪伴……丧事办完后,他发现妻子变了,茶饭不思、敏感多疑。以前,她出去旅游说走就走,洒脱无比;现在,她恨不得时时刻刻要他陪着,还動不动就发火,然后泪眼婆娑,那句“我爸没了,没人疼我了,连你也欺负我……”常挂嘴边。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终于有一天,王安爆发了:“你看清楚,我是谁!我是你的老公。咱爸走了,你伤心,我能理解,但是3年过去了,你也该走出来了。如果要我一辈子把你当女儿宠,我真的做不到!”

李蓓愕然。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知不觉把丈夫当成了父亲?无所顾忌地撒娇,肆无忌惮地索取……

索取无度的背后是拒绝长大

在多年的婚姻咨询中,我发现许多夫妻的情感隔阂都是从一方的至亲离世开始的,他们觉得对方无法理解自己的伤痛,给不了自己想要的关心,两个人在情感上渐行渐远。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重温亲子关系中自我感觉最美好、最舒服、最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都希望爱人可以包容、鼓舞、疗愈我们,让我们成长,重获力量。这样的期待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沉溺在自伤自艾的情绪中,不断地质疑“你是不是不爱我?”“你为什么这么一点儿小事都做不到?”“我嫁给你是为了幸福,不是来受苦的!”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明你在心理上拒绝长大,情感上无法独立,必须依赖他人的情感补给才能存活。成年人平等的关系,注定无法满足这样的病态需求。

变离世危机为幸福转机

至亲的离世,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但这份不幸已成事实,唯有让自己带着爱,幸福地继续走下去,才能告慰亡者。当我们明白自己执着索爱是错把伴侣当成父母的心理原因,我们就需要从认知上让自己从“不想长大”转变到“我要长大”。童年的美好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烟消云散,却可以成为滋养我们不断成长的心理养分。童年的缺失,也不需要通过把伴侣变成父母才能修复,它可以通过我们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个体而得到完善,我们在社交、职场、育儿等多个领域的进步,都可以修复当年的缺憾。

因此,面对亲人离世,建议夫妻们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至亲的离开,不是任何人的错,勿责己怪人。

在悲痛情绪的包裹下,许多人会感性占据上风,或责怪自己照顾不周,或不能自持地迁怒伴侣,把对亡者的怀念变成对生者的攻击。这时,如果有一方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就可以减少很多争吵与伤害。

第二,制定规则,珍惜身边人,活在当下。

家庭生活不仅需要情感的交流,更需要具体可行的规则与方法。情绪失控的时候,白纸黑字的约定与规则,无声却有力。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把可能失控的状态、避免与挽救的方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总结与反思。可以把对伴侣付出与包容的感激化为实际行动,比如定期看望公婆、安排家庭度假等。或者报一些兴趣课程,把哀思寄托在艺术的修养与操练中,不仅可以走出亲人离世的阴影,还会有许多意外收获。

在婚姻中,每一个意外与伤痛都可以成为两个人成长的契机。没有人能够代替父母,也没有人能够代替自己去成长、成熟、成就幸福的婚姻与人生。

猜你喜欢

亡者至亲伴侣
滑轮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阅读七选五
我一定是你偷来的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放逐天堂
“亡者”归来
web2.0时代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