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媒体上的中国经济改革形象
——以2012—2015年《回声报》报道为例

2018-05-05

关键词:法国文章改革

洪 晖

引 言

2012年对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是重要的一年。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各国先后推出多个版本的量化宽松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回到增长的轨道,但超出预期的挑战使得各国在一番努力之后经济复苏依旧步履蹒跚,危机后续影响仍然很大。中国经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又加上自身开始进入调整期,持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开始呈现疲态,国外媒体上开始出现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甚至有人发出了中国经济崩溃的预言。另一方面,国外也有媒体强调中国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以帮助全球摆脱危机影响。这里面既有希望中国作为金主为提振国际经济做出更多贡献的“捧杀”声音,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借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的机会指责中国破坏国际规则的“棒杀”声音。

根据美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结果*http://www.pewglobal.org/database/indicator/24/country/74/. 访问日期:2018年2月20日。,2012年在法国对中国总体形象持积极态度(包括非常积极和有些积极)的受访者占40%,与持消极态度(包括非常消极和有些消极)的比例60%相比低20个百分点,在所有9个受调查的欧洲国家中位居第5。在随后的2013—2015年间,法国对中国总体形象的积极态度比例逐渐从42%上升到47%和50%,与消极态度的差距逐渐减少为16和6,最后甚至超出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法国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积极态度处在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由于2012—2015年是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考验政府治理经济能力的关键阶段,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初期推出的改革措施能否赢得市场信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回声报》(LesÉchos)一向标榜新闻报道的自由和独立性,是反映法国人尤其是法国知识界、政界和学界心目中中国经济形象的重要窗口。在西方媒体涉华报道普遍带有偏见的大背景下,《回声报》的报道是什么样的立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经济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整体又是什么样的形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开始崛起的关键时期西方舆情的反应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中国政府选择对外传播策略,在未来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和开展对外宣传,维护中国在海外的形象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回声报》对华评论的内容分析

《回声报》是法国最大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财经类新闻日报,1908年由史莱博兄弟(Servan-Schreiber)创办。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回声报》几易其主,逐渐发展成为包括纸质和电子版面在内,拥有180多名固定记者的财经类大报,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常驻记者。报纸提供法国国内外财经方面的重要信息,内容涉及国内外工农业、科技、金融、经济政策、法律事务、企业经营等方面,重点是对国内外经济产业部门和市场环境的跟踪报道和进行深度分析,为企业界人士和学者了解国内外产业动态和宏观经济环境提供参考,读者多为金融、企业界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专业人士。

在法国的新闻媒体中,《回声报》一直以独立办报的主张和风格而著称,在法国的学界和商界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是了解国内外经济尤其是产业经济动态的一个重要渠道。2012年底至2015年底期间,《回声报》有关中国经济的报道多达1800篇左右,其中有效文章为1663篇。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中国市场、宏观经济形势、外国企业、中国企业、中国政治与社会、国际经济关系和中欧中法关系等七大板块(见下图1)。

图1 《回声报》关于中国经济报道主题分布

在这七大领域中,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中国市场环境变化的内容,作者大都紧扣时事热点,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改革热点和市场现象做了报道或深入分析,如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中国政府惩治国际医疗企业在华行贿,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改革金融体系,开放金融市场,落实沪港股市融通等。一些关于中国经济的行业动态以及中国人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如出国游、吃西餐等也是报道的重点。

其次是关于包括法国等西方国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动态,内容涵盖国外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遇到的困难以及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情况。其中90%以上的内容涉及法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经营状况,说明法国媒体的关注重点还是在法国企业自身,也主要是为法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为服务目标。在关于企业动态的报道中,另外一个重点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动态,除少量关于中国大企业上市、兼并等内容的文章外,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关于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动态,尤其是进军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市场的报道。从中也可以看到包括央企、大型民企,乃至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加大走出去力度,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大趋势。

《回声报》关于中国经济文章的第三大板块是涉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内容。其中有大量文章记录了中国经济放缓或结构调整造成国际市场行情变动的情况,这些市场既包括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原材料的黄金、铜、铁矿、棉花、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也包括直接反映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人民币汇率和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这些报道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中国经济形势的风吹草动已经对国际市场造成连锁反应,而且影响的范围从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到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和美洲甚至是非洲市场。

中欧关系和中法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报道中的另一个重点,围绕中欧光伏产品、无缝钢管、葡萄酒带来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纠纷成为这一时期大量报道的一个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围绕中欧双方领导人互访以及相关经济议题展开的分析文章也不在少数,从中可以看出法国媒体对于摆脱中法经贸关系过去数年的平庸发展、加大双方合作借力中国经济走出欧债危机阴影的迫切愿望。此外还有部分文章谈及中国与东海和南海有关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或纠纷等热点问题,但主要还是从这些事件对中国与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的影响角度来探讨。

关于中国经济报道还有一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和环境等热点问题,但也是从这些问题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角度来谈论。其中关于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主要出现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每年召开两会等讨论国家重大人事变动和制定国家经济大政方针等重要时间节点前后,主要探讨中国当前面临的政治、社会问题,但其实涉及的都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重大改革方向。由于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中国反腐案件查处的文章,除了涉及政府官员、军队高层领导的重大腐败问题,《回声报》更多关注了中国整顿金融市场以及经营秩序所牵扯出来的行业腐败问题,并从中揣测外资企业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围绕大城市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也是《回声报》报道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另一个关注焦点,因为这也是关系到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意愿的一大影响因素。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回声报》在此期间刊登过两篇中国政府官员撰写的文章,一篇是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写的《为什么中国经济将会信守承诺》*2012年11月14日《回声报》第11版. KONG QUAN, Pourquoi l’économie chinoise tiendra ses promesses. 本文引用的《回声报》文章均为2016年8月下载访问,下文脚注仅注明日期、版面及标题。。文章指出,尽管近几个月来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次年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欧之间不应互相抱怨或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而应建立信任关系,携手合作。另一篇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署名文章《中国希望加强与欧洲的经贸往来》*2013年10月24日第11版. MA KAI, Nous, Chinois, voulons renforcer nos échanges avec l’Europe.。他指出,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仍面临不少挑战,中欧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进一步加强对话合作,无论对于双方还是全球,都至关重要。而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不断释放,从而为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商机。虽然这两篇文章并不代表《回声报》或法国媒体的立场与观点,但至少说明《回声报》提供了一个让法国人听到中国政府声音的平台,这对于法国人获取中国官方信息,宣传中国经济正面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中国经济改革形象分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为5年,在此期间会召开若干次重要会议,其中三中全会的议题通常都是侧重经济改革,讨论确定未来5—10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改革措施,提出了包括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六个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从《回声报》文章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来看,在它的1000多篇文章中共有354处出现“改革”一词,其中有204篇更是直接谈及改革的主题,包括政治体制、市场机制和国企改革等热点问题。从时间范围来看,这些文章主要出现在2012—2014年,与中共十八大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基本吻合。

1. 按照西方人思维定式来臆想中国经济改革方式

和大多数的西方媒体一样,《回声报》的文章在分析中国的改革者、改革措施以及改革成果时往往都是按西方的思维定式来分析的。在十八大召开前,《回声报》的记者就断言,中国的政权交替将会因为中共内部权力斗争激烈而非常棘手*2012年11月7日第11版. GABRIEL GRESILLON, Transition politique épineuse Pékin.。当十八大刚刚结束,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确定后,《回声报》的文章一方面强调中国当前各个领域改革的迫切性,但同时也断言,在新的班子里除了一位务实的领导者(指习近平)和一位主张自由主义的改革者(指李克强)外,其他人都是“令人失望的成员”,言外之意都是保守的党内成员。

《回声报》作者与大部分西方作者一样,把中国改革的目标定位于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因此认为中国人不是积极的改革者。他们认为,习近平是个务实的领导者,他集党政军各项大权于一身,很清楚中国面临改革的迫切性,也有着和李克强一样的改革雄心,但改革最终不可能改变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利益。

《回声报》按照西方的政治经济逻辑给中国领导人定位,因此认为李克强是一个“谨慎的自由主义者”。在人大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李克强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捋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时,《回声报》的文章将他的主张界定为一种“自由主义的疗法”*2013年3月18日第7版. GABRIEL GRESILLON, En Chine, Li Keqiang se pose en réformateur ambitieux.,认为这种弱化政府职能的做法一是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二是为了让私人资本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从而释放更多的经济增长动力,因此李克强算是一个“私营经济和法治国家”的捍卫者,但能否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还要看实际行动。

《回声报》摆脱不了西方媒体的有色眼镜,一上来就断言,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未来采取何种政策和措施很难预测。《回声报》的记者基本不懂中文,又不去尝试着理解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的逻辑及道理,便采用一种最懒惰的办法,把中国的决策归咎于不透明,以此来“糊弄”法国读者。他们在报道中声称,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方式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黑箱”,而中国的未来完全取决于一个“封闭的小圈子”的协商结果*2012年11月9日第11版. DANIEL FORTIN, Le défi lancé la Chine.。

2. 评价中国改革方向离不开西方“政治正确”的框框

《回声报》的作者在评述中国时,脱离不了西方那套“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因此在评论中国经济改革时,也要往政治体制改革上面靠,认为脱离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改革都是修修补补,不可能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越来越紧迫的危机。《回声报》记者认为,凭借中国政府目前的执政能力和经济实力,虽然可以解决诸如全民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市场开放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但如果不向西方民主制度转变,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也不可能持续太久,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自然也是不可持续的*2013年11月8日第7版. DOMINIQUE DE RAMBURES, Les mystères de la politique chinoise.。

从《回声报》的大量文章中,我们都可以读到对中国领导人的改革倡议表示质疑的声音,认为新一届的领导班子虽然有着改革的愿望,但迫于党内保守派的压力,改革的承诺也只不过是和以往一样的“政治秀”*2014年3月5日第8版. GABRIEL GRESILLON, A Pékin, un grand show politique pour clarifier les projets du pouvoir.。2013年3月12日,当人大会议后中国政府宣布启动第八次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回声报》的文章评价道*2013年3月12日第6版. GABRIEL GRESILLON, Pékin s’attaque la réorganisation de ses ministères.,虽然新一届政府通过机构调整和改革表达出改革的决心,但这不过是所有中国新领导班子刚上台的一贯做法。中国的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种近亲繁殖(endogamie)*2012年11月9日第11版. DANIEL FORTIN, Le défi lancé la Chine.。因此,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面对的主要挑战还是治理方式的转变,必须设立独立于政党利益之外的决策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动必要的改革,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腐败现象*2012年11月7日第11版. DANIEL FORTIN, La Chine a du temps pour changer de trajectoire.,显然这种评论目的是诱导中国人怀疑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可笑的是,这种批评声音来自法国记者们。他们并不反思,法国的企业高管与政府官员怎么都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是那几个学校毕业出来的?他们互相提携,形成了固化的利益集团。甚至在西方世界,别的国家也对法国的这种模式质疑重重。

3. 用“市场原教旨主义”心态评论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

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制定经济改革方案着重强调的一个方面。在看待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问题上,《回声报》的记者也始终抱着质疑的态度,认为在改革和稳定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问题上,中国政府必然会为了保证经济增长速度而牺牲改革的效果,一旦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就会通过放松信贷和加大基础建设投资项目来拉动经济,中国政府只不过是打着亚当·斯密的幌子在“耍把戏”*2013年11月8日第11版. GABRIEL GRESILLON, Réformes et stabilité : le Premier ministre chinois jongle entre Adam Smith et Mao.。

从十八大以来《回声报》评价中国改革政策的文章中基本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尽管一再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中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始终没有放松。因此,《回声报》记者在十八大召开前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判断是中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财税、金融和产业三个方面推动结构性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拉动内需,同时打破国企的垄断地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来看本届班子只是在以小步前进的方式推动改革的进程*2012年11月29日第29版. STEPHANE BARTHELEMY, Les petits pas du politburo chinois.。这种把市场与政府行为对立起来的分析完全符合金融投资家索罗斯(George Soros)所称的西方国家那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逻辑,认为只有朝着放松市场管制、让市场支配一切的措施才称得上“改革”。然而,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实行这种“新自由主义”政策改革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西方国家的政府不是听信了这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馋言,恐怕西方国家还不会陷入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西方的衰败可能还不至于那么快。

当中国经济增长在放缓的过程中出现复苏迹象或是经济数据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的时候,《回声报》的文章无一例外都将这一切归结为政府在放松信贷,扩大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财政补贴促进出口达到刺激经济的结果。而这种依赖借债投资的方式只会加大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出口补贴的方式也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限制,因此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2012年11月12日第9版. MASSIMO PRANDI, L’économie chinoise repart après sept trimestres de ralentissement.。当2013年夏季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恢复时,《回声报》报道的结论是:最新掌握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经济增长的回升完全是建立在老一套方法上,也就是通过影子银行的贷款扩大信贷来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结构并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依然是在一团迷雾中前进,让人看不清未来*2013年9月23日第15版. GABRIEL GRESILLON, Chine : le grand bond dans le brouillard.。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改革开始向深水区挺近,改革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但经济增长的步伐也在逐渐放慢。西方媒体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决心也开始发出越来越明显的质疑声音*2013年7月16日第5版. GABRIEL GRESILLON, Le ralentissement économique teste les limites de la détermination de Pékin.,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成为记者最敏感的信息,他们不仅对中国官方统计的数字提出质疑,把地方政府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看成是共产党国家的文化传统*2015年8月6日第22版. MICHEL DE GRANDI, La culture communiste de la statistique en Chine.,同时也开始从数字上解读中国领导人对待改革的态度:倾向于相对低增长数字的发言被视为改革派,而强调相对高增长数字的政府官员又被打上了保守派的标签。《回声报》记者从人大会议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新的领导班子选择了一条平衡的中间道路,在推进改革还是保持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难处境下往往是改革的主张成为了牺牲品。

结 论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十八大之后的三年间,《回声报》基本按照中国经济改革走过的时间段来评论、报道中国,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到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再到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开放以及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基本格局形成,改革的主要热点和难点都有所反映。但通过对报道内容的分析和对评论反映的中国经济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法国媒体的报道貌似客观反映中国经济改革的全景,但却充满了带有偏见的观点和揣测,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回声报》完全按照西方媒体固有的分析框架、用它们“政治正确”的标准来分析、评价中国的经济改革方向、改革机制及改革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国媒体在它们对中国的报道中基本上扭曲了中国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在“塑造”法国读者对中国的看法。但是,由于中国发展的结果与这些主流媒体预测的中国发展趋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法国及西方主流媒体的可信度恐怕会日益受到置疑。

法国《回声报》2012—2015年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章.

皮尤全球态度调查网站:http://www.pewglobal.org/database/indicator/24/country/74/.

魏娟. 《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解读——以美英法主流报纸对中国60周年国庆报道为例》. 传媒观察,2010年第1期.

徐琴媛,于月. 《法国媒体对华报道解析——以法国报刊关于雾霾报道为例》. 现代传播, 2013年第10期.

赵宗红. 《法国媒体的中国议题设置及其转变》. 传媒观察, 2012第10期.

周海霞,王建斌. 《经济危机时期德国媒体中的动态中国经济形象——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2009—2010年涉华报道为例》. 德国研究, 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法国文章改革
法国(三)
法国(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改革之路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改革备忘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改革创新(二)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