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深化改革的精算之道
2018-05-05春鸿
引春风拂绿柳,迎玉犬送金鸡。总在旧历新年之前,媒体乐以盘点十大新闻的方式总结回望。本期“特别关注”即是对2017年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梳理和评判。开门见喜,2018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专家评价其“迈出了我国养老保险专业化精算分析的第一步”,意味着我国首部社保精算报告问世。这不啻是社保领域的一条硬新闻,亦当是2018年 “十大”的强有力竞争者。
社会保险精算是综合运用人口、经济、精算数学等相关知识,对社保制度的未来基金收支、债务水平和运行风险等进行预测评估,确保制度平稳运行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为了让专业问题通俗化,先讲两个精算故事吧。
一则得闻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胡晓义会长——1744年,苏格兰长老会拟建立一个基金为神职人员的遗孀和孤儿提供补助,因此必须预测每年有多少牧师过世、留下多少需供养的遗孀和孤儿。他们依据大数法则和当时能够收集到的死亡概率数据,确定每位牧师年缴2英镑12先令2便士,其遗孀就可以每年获得10英镑的援助。到1765年,该基金总资本达到58348英镑,只比20年前的预测少了1英镑!
第二则来自加拿大——1995年,加拿大联邦退休金计划(CPP)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第15次精算报告指出,如果养老保险基金还是只能存银行、买国债,那么该基金的结余会在2015年用完,若要继续维持这个制度的精算平衡,届时必须把缴费率大幅提高到14%以上。正是这一份精算报告,让加拿大政府下定决心,当年即开始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成立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PPIB),由其负责CPP基金结余的多元化投资,来提高收益率。
故事告诉我们:不同于估算、测算,精算的要义在于“精”;在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乃至社保改革进程中,精算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化社保改革的生动实践渐次展开。面对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方便快捷的需求,社保的可持续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以养老保险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新常态发展以及“降费率”等因素合力作用下,基金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增速加快,部分地区当期收不抵支甚至用尽结余,不可持续的风险持续加大。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精算平衡原则”,社保精算报告制度应成为改革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国家社保治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社保精算制度的建立需要汇集各方力量。要将社保部门的制度体系、经验和数据优势与研究院所、商业保险机构的人才、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研制社保的精算模型,共同推动社保精算走向可操作化和制度化。这其中,一支精干、务实、高效的社保自身精算队伍的建设更属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