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细作 社保研究成果迭发

2018-05-05张春红夏育文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养老金

■文/本刊记者 张春红 夏育文

2017年12月24日,《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报告建议规划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2018年1月3日,《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发布,报告预测分析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来5年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深耕社会保险领域多年,岁末年初,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为主力的研究团队用两个沉甸甸的报告再交两份“作业”,接受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业界代表们的评阅。

规划多层次长护保险体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任务后,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部署在15个城市开展试点,并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的目标。

据介绍,长期护理保险虽已在多个老龄化国家建立,但对我国来说还是个新事物,而且相对于现有的5项社会保险来说更有其特殊的复杂性。这也是人社部一定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的原因。一年多的试点,初步积累了实践经验,也提出了许多亟待回答的问题,如面对广泛的需求,如何科学界定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在社会援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家庭责任等多种制度模式中如何取舍与统合?筹资和支付方式如何确定?构建怎样的服务系统才能有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如何保证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力资源的及时充分供给?如此等等。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合作开展的《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构建与模式选择》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对青岛、上海等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以及厦门、北京海淀等非试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经验总结,结合德国、荷兰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运行情况,从“制度探索”“试点实践”“境外经验”“补充保险”四个方面,用26个报告分析总结,得出了一些方向性的研究结论,尽管还不可能完全回答实践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足以作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重要参考。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为报告的亮点——“三个统”点赞。一是统合多层次体系构架。鉴于长期护理需求的多样性,在强调政府、社会责任的同时,重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和家庭功能,统筹考虑一、二、三支柱的结合问题,从一开始就规划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二是统一覆盖范围和标准。不应因循医疗保险分建职工和居民制度的路径,而应直接建立统一的、全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统一的服务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这既有利于防止群体攀比,也降低了现在分立制度、今后再统一的转型成本。三是统筹利用社会资源。长期护理保险在资金筹集、经办服务、管理监督等环节都要更广泛地引入社会资源,这也符合十九大提出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原则。

课题组成员在青岛一家老年护理机构调研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是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拳头产品,至今已连续发布7年,一直秉承记录与思考的定位,见证了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作为养老与健康深度融合的制度安排,长期护理保险在近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强调,“以构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为主旨设立研究课题,并将其作为2017年度发展报告的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郑秉文表示,在中央三令五申“降成本”的大背景下,此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都更具挑战性。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从各地试点到全国统一,直至今日还未完全消除“碎片化”的困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是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最大的短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过度倚重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建得晚、发展慢,第三支柱至今还未完全落地,政府的压力不断加大、市场的作用不能发挥。“务必汲取以往几十年我国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要避免再走弯路,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健康起步。”

郑秉文认为,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是贯彻十九大报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现实路径。作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序列最年轻的一员,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待遇水平与参保负担、数据基础与科学决策等八项关系,让制度真正发挥保障民生的作用,在老龄化时代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社会保险精算大有可为

深耕社会保险领域多年,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2018年1月3日正式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这标志着我国首份社会保险精算报告问世。

精算报告制度是对国家社保制度财务进行预测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是国家社保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系列重大理论,其中包括“坚持精算平衡原则”。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作为独立的研究机构,于2017年首次尝试编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精算报告,并面向社会发布,以期为国家决策部门、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关于对未来若干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形势的预判分析。该报告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财务状况做了预测,包括全国和各省的测算结果,报告周期为5年。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在发布仪式上表示,社保精算大有可为,应探索建立政府社保精算制度。胡晓义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快速到来,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保基金长期平衡压力加大是客观现实,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保险“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如何在组织体系和专业资源上把中央要求落在实处,需要各相关方面深入思考、谋划。一条可行的路径是,推动更多专业机构开展社保精算,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综合多家精算成果,作出研判和决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考虑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设立政府社会保险精算机构,主导社保精算的组织工作,建立专家库和专业信息资料库,以灵活方式汇聚各方面资源。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指出,基于精算结果分析,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来5年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判断:第一,扩面速度下降到5%以下区间,制度赡养负担持续加重,部分地区参保人口结构恶化;第二,基金收入增速下降到10%以内区间,基金支出增速仍高位运行,虽然全国基金当期收支仍能维持基本平衡,但基金累计结余增速下滑到5%的水平,基金备付能力相比过去5年下降1/3;第三,地区间财务失衡矛盾更加突出,“收不抵支”省份接近半数,基金结余向少数省份集中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该报告还从制度结构、参数设计和政策实施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制度财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制度结构不合理,参保激励不充分;制度运行参数不匹配,导致财务可持续性下降;各地政策碎片化,进一步带来地区间的不平衡。

之所以选择5年作为精算报告周期,郑秉文坦言:“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尚未定型,各项参数还在不断调整变化,做较长期预测面临很多不确定性。2018年至2022年,将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历史时期,精算对社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技术支撑作用将不可或缺。中短期的精算可作为长期测算的先行先试,为今后编制未来10年以上乃至更长时间的精算报告提供经验。”

最后,郑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岁末,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团队整建制地从中国社科院拉美所转移至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从此团队的研究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是2017年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后,中心每年都将发布两个年度报告,形成姊妹篇。■

猜你喜欢

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养老金
社会保险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为农村公路保个险——福建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尽快建立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与国外保险制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