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水利驶入提速发展快车道
——访贵州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扬

2018-05-05冉阿建

当代贵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缺水供水水利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举全省之力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构筑新时代贵州发展水利根基,贵州水利驶入提速奋进的快车道。

水利投入创历史新高

王扬:过去5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水利改革发展列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纳入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总体部署,举全省之力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和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水利战略行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举全省之力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可以说,贵州水利进入了提速奋进的快车道。

5年来,全省水利完成投资达1472.08亿元,其中2017年完成达到386.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16亿立方米。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已实现向贵阳通水;夹岩、马岭、黄家湾3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快速推进;开工建设237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其中2017年开工建设63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

民生水利取得重大成效,“小康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268.05亿元,发展耕地灌溉面积584.46万亩,解决了1326.9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19个、综合治理河长1189公里,治理病险水库426座。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防洪减灾效益达218亿元。

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

王扬:贵州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山地和丘陵占了国土面积的92.5%,山高坡陡,有水难留,加上发展滞后,水利工程欠账太多,水资源利用率约1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说是个典型的工程性缺水省份。

为了破解贵州缺水困局,中央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大抓水利建设,相继于2013年启动了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2015年启动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战略行动,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目标,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基本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

省水利厅着眼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任务,加大检查调度,全面调动各级水利部门的积极性。

深化水利改革。启动水行政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八个方面的改革,长期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个破解。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提前全国三年完成。探索出了“建管养用”一体化的贵州山区现代水利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水利保障难题。

破解资金瓶颈。在中央的支持下,我省主动作为,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一方面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依托98家水利融资公司,与金融部门推出抵押补充贷款、过桥贷款等系列金融产品,弥补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并通过推行PPP等融资模式,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注入水利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王扬:绿色是贵州的先天优势,更是贵州的后发赶超优势。贵州在加速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的同时,紧紧抓住贵州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机遇,坚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生态战略行动,从制度机制保障、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水生态文明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全省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布局用水需求,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思路,把水生态基础、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前提条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三条红线”硬约束,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考核指标体系。八大流域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完成,市县两级水务管理实现全覆盖,1个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3个国家级12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成效明显,1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稳步推进,371个省级以上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全覆盖,110个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2%,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了43.1%、39.1%。建成3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9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率先将河长制写进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性水资源保护法规——《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

奋力抓好新时代水利建设

王扬:我们将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加快推进现代水利工程网络建设,全面推行五级河(湖)长制。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立,统筹抓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健全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为贵州新时代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利保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后5年主要工作目标是建成城乡和重点经济区域基本供水保障体系,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供水保障能力超过155亿立方米,基本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解决和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乡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30万千瓦;建成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水利基础和实现20个极贫乡镇的供水需求;建成基于全省大数据构架下的“水利云”;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0.9%以下。

猜你喜欢

缺水供水水利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系统谋划 整体推进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水利担当
给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方式分析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齐刘海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