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创造”保障“春风行动”

2018-05-05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春风贵州攻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思瑾

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是贵州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整个行动以政策设计“开好局”、工作部署“选好路”、干部培训“强队伍”、督促检查与追责问责“保落实”,环环相扣,将“五步工作法”的原则和效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是贵州的又一个创造。

2月23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春风行动令,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整个行动以政策设计开局,以工作部署和干部培训备战施工,以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保落实,全程贯穿着“五步工作法”,成为“春风行动”务求实效的重要保障。

“开好局”

孙志刚指出,科学的方法对于抓落实尤为重要。而政策设计作为“五步工作法”之首,“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春风行动”是继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之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又一重大部署:以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上接“天线”;精准聚焦28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下接“地气”。

“春风行动”接的“地气”,还源于贵州根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性、得天独厚的山地立体气候,因不适宜大规模种植玉米、而选择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之路。

据测算,玉米每亩产值约680元,中草药、蔬菜、食用菌分别是玉米的9倍、10倍、46倍。不仅如此,贵州的玉米还多数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坡地上,加重了水土流失。

减调玉米,种“绿”“特”“精”“优”,既是贵州对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嘱托的回应,也是贵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为全力打好“四场硬仗”中最难的一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贵州设计出“五个到村到户到人”:各地因地制宜,谋划今春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项目和细化措施,做到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农业、供销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揽,落实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推动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使其产销衔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围绕种、养、加、销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

“精准落子”

在“春风行动”工作方案的指导下,贵州各市州因地制宜,“精准落子”,制定出周密细致的工作部署,吹响了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号角:减玉米种植,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

今年3月,黔西县谷里镇的绿宝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正借助江西省科学经济林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发展八月瓜种植,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2000亩。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谷里镇镇长刘玲介绍,谷里镇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多职合一”、重点抓产业发展的党支部,把“春风行动”深入宣传到村到户。

办好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画好“施工图”,还要带领好“施工队”。

贵州省一直很重视干部培训工作。2017年,省市县三级举办各类培训班1.1万期,培训党员干部80余万人次;举办省管干部和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对全省2.4万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对扶贫产业子基金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进行系统培训,开展培训56次,培训人数达6000人。

为保障“春风行动”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贵州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农委、省扶贫办等部门,组建8个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对8个市(州)“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贵州培训的这支干部队伍与组建的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正是推动“春风行动”各项部署落地实施的中坚力量。

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图为威宁自治县龙街镇龙河樱桃园。(沈光勇 / 摄)

“落好地”

“宽度、强度、厚度是三条绝不能逾越的底线和红线,路基宽度不得低于3.5米,基层采用厚8厘米及以上的填隙碎石,路面采用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5,错车道每公里不得少于3处。”63岁的马德军是织金县三甲街道群众共同推选出来的“组组通”公路质量监督员,每天吃过饭,都会习惯性地到自己负责监督的公路上看一看。

督促检查、追责问责,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督查工作,反复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开展督查,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落实。

为保障“春风行动”落实“最后一公里”,贵州各地采取专项督查、暗访等方式,对“春风行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今年3月,铜仁市提出,将对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推进滞后,督查、督导、暗访发现的问题连续两次整改不力的,考核中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分别视情形给予约谈、诫勉、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扣减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奖等处分。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贵州省发改委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落实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确保3月底132个搬迁项目全部开工,6月底主体工程完成30%以上,并会同相关部门对2017年度251个搬迁项目开展督促检查,确保6月底76万人全部搬迁入住。

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贵州正强化执纪监督,强化追责问责,以问责倒逼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确保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链接

9市州和贵安新区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工作部署一览:

贵阳市:调减32万亩玉米,种植蔬菜100万亩。

遵义市:布局“四篇文章”,中部七区(县)发展都市型、庄园型农业,西部三县(市)种植酒用高粱与低热河谷作物,东部三县做精茶产业,北部三县则瞄准草食畜牧、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

六盘水市:持续推进“三变”改革,推出三张六盘水农产品“新名片”:猕猴桃、刺梨、早春茶。

安顺市:全面推广“塘约经验”“秀水模式”“大坝经验”,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

毕节市:瞄准粮经比35:65的目标,调出景观、景区,调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铜仁市:计划发展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菌四个100亿元级支柱产业。

黔东南州:全面推进“一减四增”工程,减下70万亩的玉米种植,大力发展蓝莓、酸系食品蔬菜、花卉、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

黔南州:着力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州和“珠三角”优质特色农产品保障供给基地。

黔西南州: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结合100万亩玉米调减实行产业“退一进十”。

贵安新区:大力发展经果林,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春风贵州攻坚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春风沉醉的夜晚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春风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