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 描绘民生新画卷

2018-05-04赵晓思

浙江人大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共体代表基层

赵晓思

乡村振兴:描绘美丽乡村新蓝图

省人代会期间,一场大雪如约而至,给浙江乡村增添了美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的乡村越变越美、越变越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一以贯之,提出“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少代表表示要从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着手在“高起点”下振兴乡村。

柯桥区夏履镇联华村党总支委员平燕代表,是一位80后大学生村官。“我第一次到联华村的时候,还是坑坑洼洼的泥路,现在村子真是大变样了。”在联华村4年,平燕见证了这个村子的蜕变,下一步村子如何发展?平燕在“景区村庄”这几个字上作了标注。

“做乡村旅游还是要注重打造不一样的‘乡味,不能千村一面。”如何做?“文化。”平燕十分坚定地说出了这两个字,“要在发展过程中渗透文化基因,以‘文化为魂,将文化礼堂、乡贤文化、民俗风情、厚重历史、古迹遗存等根植于乡村旅游发展中,从而提升其文化品位和魅力。”

平燕告诉记者,联华村目前正打算结合村里的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打造一条基层党建文化带,让乡村旅游更有看头。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新野瓜果专业合作社社长汪贵章代表则指出,同质规模化种植意味着集中上市、产品单一,“单一纯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从量化到精品化,再到附加文化,才是未来的农业方向。”

那么,文化怎么“加”?“用‘文化打通农业和市场之间的通道,改变了从田头到中间商再到销售点的传统销售模式。”汪贵章说,比如一串小小的葡萄,在田间地头不过值十几块钱,加工成葡萄汁后价格就能倍增;而如果是周末假期到田间旅游采摘,甚至,将葡萄作为盆景观赏,卖价一下子增加几十倍、上百倍了……

乡村振兴关键还是靠人,如何吸引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来到乡村,成了绍兴市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银燕代表的一大思考。

“现在浙江农业已经有了很多规模化经营的尝试,取得的效果也不错。”作为一位种粮大户,金银燕天天与泥土打交道,也最明白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概念、新技术的能力低。而一些进行规模经营的企业,往往是一哄而上,没有健全的机制,也没有技术,还是老一套,真正成功的也不多。”

“农业也是一个需要技术的行业,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增加活力,可是现在这个环境,很难吸引年轻人。”金银燕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行业目前缺少准入机制,“谁都能做,更加感受不到认可。”

为此,她建议,要制订农业行业的准入制度,要以承包单位(个人)的技术力量为依据,防止土地承包过程中的无序竞争,挤压真正想做好农业产业的单位(个人)的资源和利润空间。同时,要加大对大学生从事农业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资金项目的安排上给予倾斜。

而在这一点上,来自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胡虹芳代表深有体会,胡虹芳是一名90后,学习服装设计的她,放弃城市的工作,与爱人回到老家一起从事农业,全在于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农业这个行业的信心。

一见到记者,她就热情地展示了自己手机里的“多肉”婚纱照,这是她对自己农场未来的规划,“现在多肉很受欢迎,以后还可以尝试多肉婚礼!”说起这话题,她充满期待。

其实,胡虹芳的农业之路走得并不十分顺畅,“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很多政策都不清楚,也没有人指导,都靠自己摸索。”

胡虹芳建议,要吸引年轻人回农村,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年轻人知晓现在的一些扶持和优惠政策;另外,要加强技术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她认为,年轻人从事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做特色产业,“农业也可以是一个很美的行业”。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里描绘的正是代表们和无数百姓期待的乡村新蓝图。

县域医共体:打造“双下沉”升级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健康浙江建设。这是代表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在湖州市南浔区,从双林镇到善琏镇只有10余公里路,不过10来分钟车程。但在南浔区善琏镇卫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小利代表看来,这条路却代表着医改之路,代表着基层医疗健康水平变迁之路。

两年前,她工作的双林镇人民医院与善琏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医疗联合体,她从二级医院“下沉”,“乡镇卫生院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部分,我的使命就是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善琏镇卫生院见证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从没有一个住院病人到建立康复病房,实现了住院病人从无到有再到破百,再到两院实现了消毒供应共享、心电影像资源共享、检验临检中心共享等,老百姓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区域二级医院的医疗资源。

“医联体真正发挥了作用。”但吴小利却有更深的担忧,硬件提高了,软件怎么办?“医联体也包括人员的下沉,但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这些人走了以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吴小利表示,在基层医院的人才配备上,目前还是一大短板。

而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浙江正在探索实施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或许能给出破解之道。2017年,浙江决定在11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

“医共体就是将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瑞安市人民医院院长卢学勉代表表示,瑞安市作为试点,目前医共体运行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共意味着共同成长、资源共享。”卢学勉介绍,瑞安版“医共体”实行的是机构、人员、财政财务以及卫生资源调配等四个“统一”管理,牵头医院不仅要向托管单位派驻全职在岗的医生,还要下派管理院長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以全方位地提升基层托管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医共体”成立后,牵头医院每天将30%以上的专家门诊号源下放到基层,以方便患者快速就医。

猜你喜欢

医共体代表基层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基层在线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