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8-05-04洪朝阳
洪朝阳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绿色、生态生产理念,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在小麦生长期内,要结合其生长情况及时追肥、灌水,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本文对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小麦生产水平。
1 小麦品种选择
小麦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应条件,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进行选择,以提高小麦的生长水平。以舞阳县为例,小麦是舞阳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当地的小麦品种不断更换,生长情况较好的品种主要有几种。第一,矮抗58。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适宜在肥力处于中高等的土地中栽种,最合适的栽培时间为每年10月中上旬。第二,郑麦366。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外观商品性好,适应能力很强,稳产性好,有一定高产潜力,也是我国重点推荐的优质强筋半冬性小麦品种。第三,丰舞981。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品种,穗层十分整齐,活杆成熟,籽粒的饱满度好,丰产稳产性能优。第四,漯麦4号。该品种也属于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抗倒伏性能较好,茎秆比较坚韧,而且耐渍,稳产性十分突出。第五,郑麦9023。该品种属于弱春性优质早熟品种,适宜在肥力中等及以上的地块种植,最好进行晚茬种植,适宜的播种时间为每年10月15~25日。
2 整地
整地主要是对土壤进行深耕,并且施足基肥的过程,可以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小麦发芽、生长。舞阳县的土壤耕作层深度适宜,土壤肥力中等,适宜多种小麦品种生长。根据多年经验选育出以上几个常用品种,对当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在栽培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首先进行耕作,耕地的深度为25~30cm左右,耕地时要做到浅耕细耙,使土壤变得深、软、细、平,上虚下实,灌水均匀。在整地的过程中要同时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助施用化肥,确保氮肥、磷肥、钾肥适量,通常每亩土地施用土杂肥4000kg,氮肥15~20kg,磷肥80~100kg,钾肥10~15kg,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种子处理
在栽培之前要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晒种、拌种、包衣等几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小麦种子的存活率、发芽率,减少患病概率。首先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无病粒、无瘪粒,确保种子粒大、均匀。其次,要在太阳下晾晒2~3天,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成熟度以及发育水平。第三,要及时进行拌种。拌种是对小麦常见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例如黑穗病以及在苗期易发生浸染为害的纹枯病、全蚀病等,都可以通过药剂拌种实现有效地预防。还可以使用矮苗壮等药剂拌种,能够促进小麦分蘖,有壮苗作用,可以缩短小麦基部麦节,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
4 播种管理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小麦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早茬地可以选择偏冬性品种,一般在每年10月5日之前播种,中茬地块可以选择半冬性品种,在么你按10月5日到15日之间播种。以“郑麦9023”为例,该品种属于弱春性小麦品种,其抗寒性较差,所以在播种的时候必须要确定好具体的时间,以防小麦种子被冻伤。通常在10月25日到10月30日之间播种最适宜,最迟不能超过11月5日。播种时可以采用机械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播方式,具体的播种量可以根据品种以及不同的播种期来确定,早茬品种的播种量大约为每公顷90~105kg,中茬品种大约为每公顷105~120kg,播种的深度大约为4~5cm,播种时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5 田间管理
5.1 灌溉施肥
合理灌溉可以确保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充足,以郑麦9023为例,该品种栽培之后要及时浇冬水,时间大约为12月20日左右,如果土壤的墒情不好,则要及时灌水,灌水的时候要确保土壤的温度处于适中水平,防止造成冻害。施肥时要尽量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技术人员提出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进行科学施肥。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小麦对肥料的要求不同,比如在拔节孕穗期要注意施肥,每亩施用氮肥8~10kg,保证小花分化,确保光合产物可以输送到茎基部,提高小麦的粒数、粒重。
5.2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现象较多,病虫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加强病虫害防治,应该要坚持综合防治,从农业防治、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着手,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而且可以实现绿色防治,减少药物对小麦带来的影响。例如全蚀病是当地小麦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危害巨大,其防治措施主要有几种。第一,农业防治,对于重病区可以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控制全蝕病,对于零星病区,则可以通过轮作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时应该要做到因地制宜,如果病区面积较小,则可以在病地每2~3年定期停种一季小麦,改为种植蔬菜、油菜等作物,如果麦田面积较大,则可以进行小换茬,小麦收割之后复种一季夏甘薯、伏花生、夏大豆等非寄生作物,减轻病害。另外,可以从减少菌源的角度出发,减少全蚀病的危害。一方面对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病地块,及时移除病株,进行焚烧或者深埋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要全面焚毁,防止病害扩散,发病比较严重的麦田,收获之后要单独存放,并且及时将麦子转化为面粉,严禁运出发病区或作种子使用。
5.3 及时收获
在小麦成熟之后要及时收获,确保小麦籽粒的质量最好,防止小麦过度成熟,籽粒脱落,减少产量。当小麦籽粒有70%左右变黄的时候可以开始收获,使用收割机保证收割纯度,同时可以使用机械灭茬,提高土壤肥力。
综上所述,小麦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我国对小麦栽培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做好栽培管理,为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不断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