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仙香稻”大垄栽培高产技术措施
2018-05-04姜思宝
姜思宝
仙香稻是沈阳仙禾种业水稻科研所用辽粳294为母本,以S2008-358香稻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后,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
1 特征特性
仙香稻该品种生育期156~158天,在辽宁省属于中晚熟品种,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青枯病、立枯病能力强,插秧后缓苗快,分蘖早,成穗率高,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16~16.5厘米,株型緊凑,叶片上冲,剑叶叶面积大,受光效果好,叶色浓绿,主茎16片叶,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后期田间长相清秀,活秆成熟不早衰,抗稻瘟病,干尖线虫,条纹叶枯,白叶枯病,成熟后为半紧穗,颖壳金黄色,平均穗粒数125~130粒左右,千粒重25.5g,米质优良,适口性好,属于清香型稻米。个别株系在抽穗时有少量早穗现象属于正常田间表现,但不影响产量和米质。
笔者从2015年开始种植仙香稻品种,根据该品种的特点尝试着以大垄栽培方式种植,经过3年的田间试验示范种植,与当地常规的栽培密度(9寸*5寸)相比,增产效果明显,主要特点是省种子,插秧人工费,便于水稻后期田间作业,高产优质,一般比当地常规栽培水稻增产5~8%。现总结出水稻新品种仙香稻的大垄栽培技术措施,与各位农业专家和农民朋友分享。
2 大垄栽培技术要点
地块的选择,水稻能否高产,土壤地力条件是基础,因此,要选择保水保肥、土壤条件好的地块,灌溉及排水便利,为实现水稻高产栽培奠定了很好的土壤基础。
培育壮苗,一般4月10~15日育苗,播种前4~5天选晴朗天气晒种1~2天,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使其晒得均匀,有助与提高水稻的发芽势,提高水稻出苗整齐度。要严格进行种子消毒,用咪鲜胺和杀虫双浸种对种子消毒,以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大垄栽培的水稻育苗应该采用434孔的塑料钵盘育苗,每盘干籽40~50克。出苗后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秧苗期一般35~40天。采用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稀播种育壮秧。移栽前2~3天施送嫁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40~50克,同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40国际喷雾,在秧田上预防防治水稻的灰飞虱、潜叶蝇等虫害。
科学施肥,要求施足底肥,在旋耕整地前2~3天施复合肥(15-15-15)30~35公斤/亩+锌肥1.5公斤/亩,然后旋平土地,做到土肥融合,插秧后7~10天追施尿素15公斤/亩,过10天(大约6月15左右)在施尿素8~10公斤/亩+钾肥5~8公斤/亩,出穗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2~3次,以利水稻灌浆度粒。
适时插秧、合理稀植,辽宁省海城地区一般5月20~25日为高产插秧期,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合理稀植,采用大行距40厘米、株距12~15厘米,每亩插秧穴数1.1~1.2万,每穴3~5苗,插秧要求浅、稳、直、匀、插秧深度不得超过3厘米,以保证早分蘖、长大蘖、促大穗,每穴成穗数达到24~25个,预计每亩穗数达到25~27万穗。好处是水稻田间通风透光,后期田间水稻下部清爽干净,病害减轻,抗倒伏效果明显。
水层管理,水稻本田泡田后及时平池,待泥浆沉淀2~3后插秧,由于采用水稻钵盘育苗,秧苗无缓苗期,所以要求寸水插秧要求水层保持3~5厘米,浅水分蘖,当田间基本苗达到预计的80%时,适当控水控蘖,拔节后中水水层5~8厘米护胎、浅水抽穗,干湿度粒,黄熟落干,做到前水不见后水,以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养叶、以叶増粒的目的。收获前7~10天断水。
病虫草害防治,为了不影响水稻缓苗,一般采取插秧后施除草剂,主要选择2.5%的五氟磺草胺悬浮剂,对水稻本田的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雨久花、狼巴草、日照飘拂草、野慈菇、节节菜等均有好的防除效果。可根据去年水稻田的杂草情况每亩40~80毫升对水15~30公斤均匀喷雾,喷药前放干田面水层,喷药24小时后复水,保持水层5~7厘米7天左右,以后水层正常管理即可,药效可达50~70天。6月15日施18%杀虫双撒滴剂250毫升,防治水稻二化螟,7月27~30日采用一喷五防技术措施,用5%井冈霉素250毫升+75%三环唑30克+25%噻嗪酮15克+90%杀虫单100克+50%吡蚜酮5克几种药剂混合均匀兑水40~50公斤喷雾,可以同时防治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齐穗后再喷施一次效果更好。
适时收获,当水稻达到完熟期,水稻籽粒水分降到20%以下时及时收获,做到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