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州青稞原(良)种生产操作技术

2018-05-04赵建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播量脱粒原种

赵建军

青稞是青藏高原裸大麦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甘南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藏族群众在特殊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不可替代的主要食粮,常年播种面积19.19万亩。所以掌握青稞原(良种)生产操作技术,扩繁原(良)种,保障生产用种,从而提高青稞单产,增加总量,是解决甘南州青稞供求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良种:是原种繁殖的一代、二代符合质量标准供应大田生产播种的种子。

1 原种生产

1.1 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和株(穗)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1.2 单株(穗)选择

1.2.1 单株(穗)选择的材料 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决选的株(穗)系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置选择圃,进行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

1.2.2 单株(穗)选择的重点 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具备原品种的典型性和丰产性。

1.2.3 选择数量 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每亩选300个株行或1000个穗行。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1.2.4 保存 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1.3 株(穗)行圃

1.3.1 建圃 经室内考种入选的单株(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穗)分行种植,建立株(穗)行圃。

1.3.2 播种 采用单粒点播或条播,单株播四行区,单穗播一行区,行长2m,行距20~30cm,株距5~10cm,按行长划排,排间及四周留50~60cm的走道。每隔9或19个穗行设一对照,四周围设保护行和25m以上的隔离区。对照和保护区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播种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编号插牌严防错乱。

1.3.3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 根据青稞记载标准进行。

1.4 株(穗)系圃

1.4.1 建圃 经室内考种当选的株(穗)行种子,按株(穗)行分别种植,建立株(穗)系圃。

1.4.2 播种 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小区长宽比例以1∶3~1∶5為宜,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定。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每隔9区设一对照。

1.4.3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 同时应从严掌握,典型性状符合要求的株(穗)系,杂株率不超过0.1%时,拔除杂株后可以入选。当选的株(穗)系分区核产,产量不应低于邻近对照。

1.5 原种圃

1.5.1 将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弱株,并携带出田外。

1.5.2 采用两圃制生产原种,只简略株(穗)系圃 即将经室内考种决选的株(穗)行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所产种子应达到GB4404.1规定的原种标准。

1.5.3 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可直接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

2 对田间入选的单株(穗)材料,考查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和形状、穗粒数、粒型、粒色、籽粒饱满度、粒质九个项目。在考种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即行淘汰。对田间入选的株(穗)系材料和对照,分别脱粒、称重,取样进行考种。2.4为统一标准和减少人为的误差,应固定专人,使用的仪器要经常检查校正。考种样品的含水量必须大到GB4404.1规定的标准。

3 良种生产

3.1 原种来源:用育种家原种生产良种,直接在大田生产良种。

3.2 栽培技术措施

3.2.1 选茬:良种繁育基地为豌豆、油菜、马铃薯茬口,部分为轮歇地。

3.2.2 施肥: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磷酸二铵7.5kg、尿素5kg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缺少农家肥的地方亩磷酸二铵15kg、尿素10kg。

3.2.3 播种: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

3.2.4 播种量:甘青4号亩下籽量30万粒,亩播量15.5kg。甘青5号亩下籽量35万粒,亩播量17.5kg。黄青1号亩下籽量35万粒为宜,亩播量16.1kg。黄青2号亩下籽量35万粒,亩播量16.1kg。选用播种机进行机械条播。

3.2.5 药剂拌种:播前用100ml敌委丹兑水2000ml,拌青稞种子100kg,晾晒10分钟后播种,以防治青稞条纹病、黑穗病等多种病害。

3.2.6 化学除草: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除草剂爱秀和麦好,防除青稞田危害较重的猪殃殃、苦荞麦、车前草、野燕麦等杂草。

4 田间管理

4.1 原(良)种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匀的地块,并注意两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忌施麦秸肥,避免造成混杂。

4.2 播种前搞好种子精选、晾晒和药剂处理工作。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

4.3 青稞种子繁育田田间去杂

影响青稞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是种子中混有异品种青稞、小麦和燕麦。首先严格检验幼苗,去掉杂株,以幼苗长势、叶形、叶色、叶鞘为形态指标将杂株苗去掉;其次去杂以田间花期和收获前期为主,去杂主要根据株型、穗型、颖壳颜色、子粒性状、芒的性状、叶色、叶形等性状进行,凡与原品种标准不一致的植株都彻底拔除。

5 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

5.1 入选的行、系的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晒干脱粒。在收获、运输、晾晒和脱粒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5.2 良种以蜡熟期80%穗色转黄,籽粒变硬时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进行精选,随时翻晒。

5.3 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布袋等用具。脱粒后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

5.4 风干(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种子水分不超过13%。应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混杂以及鼠、雀等为害。

猜你喜欢

播量脱粒原种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的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柔性差速带式单株大豆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粒参数试验与分析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