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粘虫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及其防治策略

2018-05-04臧玉娥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粘虫玉米田田地

臧玉娥

粘虫属于夜蛾科,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

玉米在生长阶段,茎秆具有甜味,而粘虫又是喜食甜味的害虫,一旦条件适合,玉米极易发生粘虫危害,粘虫具有很强的暴食性、迁飞性、杂食性,如果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损失惨重,有的可能绝收。在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粘虫是作为重点防控对象之一,可见其危害性的严重,值得高度重视。

1 玉米粘虫的形体特征及其危害

1.1 形体特征。卵虫时体长约0.5mm,体表呈白色且有光泽,整体看像一个缩小了的馒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表颜色开始逐漸加深,在将要孵化的时候,体表变成黑色;幼虫时,其体表颜色多为绿色或灰绿色,等到四龄或以上时,体表开始呈现黑色或者是灰黑色,成熟的幼虫头部呈现黄褐色,且有一个八字纵形的黑纹,背部有5条纵形背纹,因此又有五色虫的别称。成蛹时,体表呈现红褐色且光滑有色泽,而且在肚子5~7节的部位有一列牙齿状的点刻;成虫时,体长有20mm左右,体表呈现黄褐色或者是淡灰褐色,前翅顶角有条深褐色的斜型纹案,而且前翅上有2个类似土黄色的圆斑,在圆斑外围的下方有一个白色的点,在点的两侧各有一个黑色的点。

1.2 危害特点。玉米粘虫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体迁移,在吃完一片玉米田时会集体转移到另一片玉米田中继续进食、生存和发展,破坏力极大,再加上很多的玉米田地都是连成一片的,因此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粘虫灾害,为玉米的种植带来极大的伤害。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有很大的群集性,大多隐藏在作物的叶鞘或者是叶心中,但是食量很小,因此所过之处还在叶子上留下班通明的小条斑,但是有时也会咬成孔洞,形成天窗;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食量开始大增,所过之处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缺刻,在暴食时,可把整个叶片都吃光。严重时,会把整个玉米叶片吃得只剩下叶脉,造成玉米大幅度的减产,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同时这一时期的繁殖速度也最快,玉米粘虫数量激增;到5~6龄时,开始蚕食叶片并啃食穗轴,当把一片玉米田中的所有可食叶片都吃光后就开始集体迁移到另一片田地中继续祸害作物,因此又有行军虫的别称。一般来说,在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地中,玉米粘虫灾害更为严重。

2 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

2.1 危害习性。粘虫的幼虫喜欢在早晚进行活动,10∶00以前和太阳快落山之后,对于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特别喜食,而且食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等幼虫长到5、6龄时,达到最大食量阶段,开始暴食,繁殖快,数量大,群集性强,而且杂食,所过之处,基本上是一扫而光,然后群体迁移,所以也称为“夜行虫”。幼虫在1 2龄时,只食叶肉,所过之处,叶片会被食咬成天窗;3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口,危害严重时吃光叶片。成虫白天潜伏,晚上出来活动,常在植株上产卵繁殖,单雌产卵1000~2000粒,所以繁殖速度惊人。幼虫受到惊吓还会装死或潜入土中。

2.2 生活规律。粘虫喜欢潮湿而闷热的天气,但如果雨量过多或干旱天气,特别是暴风暴雨天气,则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粘虫产卵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9~22℃,如果温度低于15℃或高于25℃,则粘虫就不适应,繁殖率会大幅降低。低温或高温下,幼虫都不能成活,一般湿度在50%~80%时最适宜繁殖,而湿度降到18%时,则无法繁殖了,所以粘虫在东北地区来讲多发生在6、7月份,而一般到8月以后,基本就不再繁殖了。

3 玉米粘虫的防治策略

3.1 中耕和轮种。在上一茬农作物收获后,及时的对玉米田地进行中耕,拔除田中及其周围的杂草,在玉米苗长出来的时候也要及时中耕天地,让粘虫没有繁衍、生存的环境,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治粘虫灾害。注意观察玉米田中虫害的状况,若发现有玉米粘虫出没,可以在早晨或者傍晚幼虫出来取食叶片的时候对其进行人工捏杀。如果允许,可以采取轮番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3.2 人工防治。人工采卵和人工捕杀幼虫都可以在短时间内避免大规模的繁殖、降低粘虫灾害的密度。同时也可以用草把诱卵的方法惊醒虫害防治,具体做法为收集稻草、高粱杆叶等可食叶片扎成直径为5cm的草把插在田中,每667m2田可插60~100把,3~5天换1次,并把换下来的草把进行焚烧,此种做法可把粘虫密度降低大约一半。玉米粘虫都很喜欢光源,因此可在田中放置黑光灯、杀虫灯来诱杀粘虫,每隔100m放置一盏灯,在晚上20∶00开灯直到第2天早上5∶00再灭灯。成虫对糖醋液有很强的趋性,因此可以在有大量成虫的时候利用该法将其杀死。防治低龄幼虫,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ml/667m2兑30kg的水对田地进行均匀喷雾,这种做法不但效果良好而且环保。

3.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粘虫,不但见效快而且效果好,但是一定要注意用法和用量,在起到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在多雨季节注意做好用药安全工作。化学防治主要是拌成毒土和田间喷雾。采用毒土方法来消灭玉米粘虫时,可用90%敌百虫100g兑上相应量的清水或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搅拌成毒土,撒拌在炒香的麸皮上,制成大约1.5kg的毒饵,在傍晚时撒在每个玉米行上,对粘虫进行诱杀,同时在玉米田地的周围也撒上毒饵,以便防止玉米粘虫向田地集体转移。使用叶面喷雾时,在粘虫3龄以前,每667m2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30mL2.5%溴氰菊酯乳油30~40mL来消灭粘虫,当虫龄在3~4龄时,每667m2可使用48%毒死蜱乳油 10mL。也可使用90%晶体敌百虫 10mL和20%马·氰乳油15mL来进行叶面喷雾,注意禁止对高亮使用马·氰乳油。叶面喷雾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虫害的轻重来适当的减少或加大用药量。

玉米粘虫极易造成玉米减产甚至是绝收,而且其集体迁移的特点更是扩大了虫害的范围,对玉米的种植造成了极大地损失,因此要了解玉米粘虫的形体特征以及生活习性,以此结合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尽可能的把粘虫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粘虫玉米田田地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安其的田地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