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

2018-05-04慕万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黑穗病青枯病斑病

慕万刚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玉米病变与虫害侵蚀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对于玉米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做好病虫害预防与治理工作对于玉米产量保证十分重要。

玉米中糖分含量较高,较其他作物更容易爆发病虫害,因此在玉米栽培中,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将对多种病虫害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

1 玉米病害种类

1.1 青枯病

青枯病通常发生在玉米灌浆末期,具有爆发性,易对玉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因此青枯病的爆发将会严重降低玉米产量。玉米患青枯病后,植株会出现骤然干枯,叶片褪色,还会因茎部空心而倒伏。经过对青枯病病因的分析,土壤中含水量骤增是一项重要因素,镰刀菌与腐霉菌的感染也可能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因之一。

1.2 玉米斑病

玉米斑病有大斑病和小斑病两种,一般发生在玉米叶片,偶尔有苞叶和叶鞘的感染,小斑病有时还会危害果穗。大斑病在叶片上会形成明显病斑,病斑会逐渐由小变大,并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病斑,最终变为褐色死斑。小斑病形成病斑不大,呈赤褐色。玉米斑病主要由病菌入侵引起。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玉米病害,一旦病发,整株将无法产出。玉米在染病后,果穗通常较短,端部较尖且无花丝。病害后期会使苞叶直接裂开并露出其中黑色的病菌孢子。这些孢子如果进入土壤,将在外界环境适宜时再次入侵玉米幼苗,如不加防治,将会每年感染,造成严重的产出损害。玉米丝黑穗病病菌入侵需要较为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这也是造成玉米丝黑穗病的重要原因。

2 玉米病害防治

2.1 青枯病防治

不同品种玉米对于青枯病抗性的差异较为明显,通过选用抗病玉米品种进行栽培能够有效预防青枯病的爆发。目前,抗青枯病玉米品种主要有:豫玉11号、18号,陕单9号以及辽单18号等,在培育植株时,应密切关注土壤含水量,避免病菌的生长。

2.2 玉米斑病防治

防治玉米斑病,应清除病原体,加强越冬菌源的消灭。病发后,应尽量控制病菌数量,防止病菌扩散。栽培抗病品种,能直接防治玉米斑病,经过试验,目前具有玉米斑病抗性的品种主要有:豫玉 11 号,中单 2 号、14 号、陕单 9 号、四单 8 号、烟单 14 号等。

2.3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选用抗病性品种对于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中单2号、12号、14号和豫玉2号、11号以及丹玉13号等对于玉米丝黑穗病抗病效果都比较好,可进行栽培。为防止多年栽培玉米导致土壤中富集黑穗病菌,应采用轮作的方式。另外,在栽培时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将病菌掩埋到土壤栽种层以下,防止病菌感染幼苗。发现有植株病发时,一定要及时清除,避免病菌孢子进入土壤,扩散感染。

3 玉米虫害种类

3.1 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除了玉米外,玉米螟还会在高粱等其他两百多种植物上寄生。对于玉米产量造成损害的主要是玉米螟幼虫,幼虫属于钻蛀性害虫,主要攻击玉米的叶心,蛀穿的叶心在展开后会在叶片上有一排钻蛀形成的小孔。玉米螟幼虫一般在玉米雄穗抽出后侵入,幼虫会直接钻入雄花并会使之于基部折断。此后,幼虫还会转移到玉米雌穗中为害,雌穗的花丝苞叶以及子粒等都是玉米螟蛀蚀的目标。虫害严重的植株,根茎髓部也会受到侵蚀,甚至导致玉米茎秆直接弯折。玉米螟侵害的植株产量会急剧降低,对总产出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3.2 粘虫

粘虫,也叫做螳蝗或剃枝虫,这种虫害通常具有爆发性,对于玉米植株具有毁灭性的危害。感染初期,粘虫主要依附于植株表面,啃食植株叶片,随着虫龄增长,会逐渐进入玉米叶鞘、叶心等位置,啃食的痕迹呈半透明带状斑。幼虫生长至5~6龄时对植株危害最大,对叶片、穗轴的啃食也最为明显。

3.3 地老虎

地老虎具有多个种类,其中玉米害虫主要是黄地老虎与小地老虎。地老虎虫害爆发的预兆主要是多雨的秋季。此时正值地老虎冬季前最后一次繁殖,雨水带来的湿润条件以及充足的杂草会使地老虎此次繁殖数量剧增,在第二年将会出现害虫爆发的情况。

4 玉米虫害防治

4.1 玉米螟防治

在不同时期,对于玉米螟防治应采取相应手段。首先是玉米螟越冬期的防治措施,此时的玉米螟幼虫一般都隐藏在玉米穗轴或玉米秆中,翌年春天会在其中化蛹。为防治玉米螟扩散,在四月底玉米螟化蛹前,应将玉米秆以及玉米穗轴处理完成,作为燃料或粉碎加工為饲料都能够消灭越冬幼虫。除玉米外,杂草等其他玉米螟也应及时处理,做好前期防治,能够有效防范虫害。其次就是心叶期,玉米螟防治一般选在心叶末期,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在玉米喇叭口投入除虫化学药剂,能够有效控制虫害。玉米螟成虫具有趋光性,种植人员可以利用聚光灯引诱成虫进行消灭。

4.2 粘虫防治

粘虫防治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可使用配置的化学药剂对粘虫成虫进行诱捕灭杀或者直接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另外,还应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虫卵以及幼虫进行消灭。对于虫害,应做好区域性的预测与预报,做到有备无患。

4.3 地老虎防治

在地老虎防治工作中,预防十分重要。幼虫在3龄前比较容易消灭,做好虫害预防,能够把握幼虫虫情,防治效率可得到提升。同时,应注意虫卵消灭,减少虫害源。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灭杀,可有效消除地老虎虫害。

综上所述,针对玉米不同病虫害,种植者应采取相应有效手段。同时做好病虫害预防,防患于未然,以保证玉米产量与收益。

猜你喜欢

黑穗病青枯病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烟草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