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课程教学中的非线性思维建构

2018-05-04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形病原体服装设计

唐 颖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图案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后期专业设计的根基。图案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设计训练培养良好的美学基础和造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图案设计技巧及绘图技法,也为学生进入真正的设计阶段做好铺垫。因此,图案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连接绘画与设计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该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和绘画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非线性科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哲学等众多领域,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已在众多前沿学科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非线性思维方式在艺术设计领域也逐渐得到应用,基于非线性思维方式中强调对时空观念的转变,可以揭示大自然中复杂事物的自组织规律和审美原理,为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向,尤其是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实践非线性思维的设计案例[2-3]。在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课程教学中也应积极建构非线性思维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图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 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课程教学仍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纹饰结构与组织形式规律、黑白与色彩变化以及相关表现技法的阶段,在教学中强调形式美法则与绘画技法的重要性。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的确是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初步的造型技能[4],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画面形式感,追求材料、技法的视觉效果,就会陷入固定的条条框框,失去应有的主观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不同的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影响下,现代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及形式,不再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审美模式,设计的未来趋势一定是多元化的。我国的设计教育依然处在发展与探索阶段,要适应时代需求,紧随时代的步伐,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形式美训练方法,而应不断学习世界设计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启发学生多维度观察,从更加具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受益于多元化的设计模式,同时也让图案课程教学真正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常规的线性教学思路和方法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局限,使他们的设计循规蹈矩。非线性思维的尝试可让学生重新认识被理性、秩序忽略的“非理性”“无序”,拓宽思路,走出二元论,突破形式与功能的对立、结构与装饰的对立,在设计中灵活调整图案与空间的关系,实现对传统图案设计观的拓展与补充。

二、 非线性思维观下的图案设计教学方法

图案设计的灵感源泉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从写生到图案变形的基本绘图能力是线性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是非线性的,自然界的很多事物都具有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结构以及混沌特征。艺术设计也是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它有诸多限制因素,遵循权威的图案设计法则不可能很好地解决所有的设计问题。设计思维具有非线性基因,设计的功能、艺术、技术属性中都包含非线性特性[5]。因此,通过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图案教学中引入非线性思维方式,对于启发学生新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后期的创新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1. “错位”——打破传统的稳定与均衡

在非线性思维方式主导下的图案课程教学中,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的传统理性和秩序,即人们习惯中的完美——均衡统一不再是考虑的首要因素,色彩和谐也不再是图案设计的唯一追求。由“对位”转向“错位”的手法使图案设计有效地打破秩序,营造出特殊的图形空间。将“点”“线”进行错位,尝试把“面”倾斜,再将“体”块进行扭转,甚至将图案内部的立体空间进行折叠等多维形式的错位,都是打破稳定与均衡,营造图案从固定形态到动态美感这一审美形式的转变。

2. “碎片”——营造“未完成”的视觉效果

启发学生用“碎片”来对抗传统的完形审美价值观。作为对“整体”的消解,“碎片”是完整的欧式几何体的破损和不规则化,运用曲线、折叠、不定形来组织新的图案形式,同时借助规则几何形态的部分缺失及散构重组,给图案以粗野奔放的“未完成”视觉效果。

3. 自相似——对图案层级性的审美思考

图案设计的灵感来自大自然,然而传统图案设计选取大自然界的元素都是通过基本几何形态来进行具象或抽象的变形设计,却对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分形形态视而不见,树叶、西兰花、海岸线等自然界的事物都表现出部分与整体的自相似性。近年来分形图案逐渐受到设计人士的关注,在启发图案设计灵感时加入分形思维,帮助设计专业学生多维地观察对象,激发设计灵感[6]。

三、 非线性思维观下的图案设计实例

在开展设计之前,将设计思路分为以下几种:(1)目前关于非线性思维的图案并不多见,希望在传统的图案设计中加入非线性的思维,从而发掘并总结出一些非线性图案的特征;(2)从收集的图案资料中截取部分元素对其进行设计,其难点在于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既保持非线性图案的特点,又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3)对于现有的图案形式通过解构、重组、倒序等手段加以创新。在设计的过程中,想法和创意是最重要的,而经过对非线性的分析及设计思路的整理,使学生对非线性的概念有一定的把握,从中总结出非线性图案具有的特性。例如“不完整”“破碎”“无限性”“自相似性”等,这些特性的发现将为之后的设计提供很大的帮助,将这些特有的性质相互交织,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一系列的设计方案。

1. 病原体系列

病原体系列图案设计的灵感源泉是基于分形理论,但并不等同于一般数理运算形成的分形图案。在许多非线性函数中,分形本身就是一种会随着数据变动而产生不同节奏和韵律的无规则、无限定的图形。在传统的图案设计中,十分注重图案之间的构成感,比如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统一”“对比”等,很多时候都成为人们评判一幅设计作品好坏的准则。病原体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可造成生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的统称。大多数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自我进行培养和繁殖的,而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地分裂、破碎、结合成新的病原体,这一生物特性与分形几何及混沌力学中提到的“打破”“重构”等概念十分类似。图1所示为学生设计的病原体系列图案作品。从中可以发现,绘制图案时并没有单独将某一种元素过多地重复或相互对应,而是在整体上所有的内容都是相得益彰、环环相扣的。这是对于传统图案设计概念的一种打破和冲击,同时又能很好地把分形图案的自相似性以及局部与整体相呼应的特性表现出来。在图案的细节处理上,放弃了传统图案的讲究和严谨,将细菌、真菌等难以表达的复杂元素简单化,再通过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巧妙的布局,使得设计图案在不经意间形成一个整体,富有独特的韵律和张力。

图1 病原体系列图案设计

在设计应用时,学生选择将病原体系列图案作品(图1)与女童装相结合。在儿童日常服饰设计中,衣服的易穿脱性十分重要,这是从儿童在没有成年人辅助的情况下也能自行穿脱为出发点考虑的,因此款式设计上没有运用太复杂的服装结构,主要为基本款,如连帽卫衣、蓬蓬裙、针织外套、背带裤、T恤及连衣裙。也正因为款式较为简单,因此选择了色彩较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病原体系列图案,这样不仅能让款式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普通,而且趣味性的图案能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且符合孩童活泼可爱的形象(见图2)。

图2 病原体系列图案在女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 万花筒系列

万花筒作为一种利用物理上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玩具,将不同形态的实物放于圆筒底部,通过窥孔即可看到其形成的特殊镜像图形。这种对称图形会随着圆筒的转动而源源不断地形成许多有趣的图像,抽象而又千变万化,具有非线性图案的特征。这种图像的形成并不由单一的点、线、面组成,而是互相交替产生的,所以若单独将成像结果截取出来,人们很难根据成像猜到原始物体的全部,这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具有极好的趣味性。

图3所示为万花筒灵感图案设计及其在男装设计中的应用。该系列图案灵感直接来源于万花筒所产生的图像,并用照相的方式记录万花筒成像下的不同纹样之美。在取材方面,选择与大自然相贴合的植物为素材,实验对象有雏菊、吊兰、松叶、米兰草、喇叭花、黄瓜花、霸王鞭、秋海棠等,从中选取部分的图像用绘图软件将设计元素规整化从而形成图案。再通过面料选择、数码印花,最终完成一个系列的男装设计,主要突出男性的洒脱与飘逸。该系列的设计者也凭借其创意图案和男装设计,申请并最终获得了伦敦艺术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图3 万花筒灵感图案设计及其在男装设计中的应用

四、 结语

通过探索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课程教学中非线性思维的建构,引入非线性思维方式下的分形、混沌理念,打破传统基础图案教学中的思维禁锢,重点在于在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对于图案设计的多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非线性思维形式的理论研究与图案设计教学实践的结合,建设具有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图案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润珍,武杰.非线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2):26-29.

[2] 龚晓文.非线性思维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3]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4] 孙晔.“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337-339.

[5] KUMAR Vijay. 101 design methods: A structured approach for driving innovation in your organization[M]. Hoboke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27-29.

[6] 唐颖,房宽竣,沈雷.分形图案与传统纺织印花图案的形式美感对比[J].纺织学报,2009,30(12):90-94.

猜你喜欢

分形病原体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感受分形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分形之美
分形——2018芳草地艺术节
分形空间上广义凸函数的新Simpson型不等式及应用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